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黔东南是侗族生活的聚居地,其侗族居住人口占全国侗族人口绝大部分,特别的在黎平、榕江、从江三地琵琶歌尤为丰富,其所使用的乐器侗琵琶形制多样,曲调丰富,技巧复杂,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侗琵琶为主要研究对像试对这三个地区的侗琵琶进行分类和对比思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黔东南是侗族生活的聚居地,其侗族居住人口占全国侗族人口绝大部分,特别的在黎平、榕江、从江三地琵琶歌尤为丰富,其所使用的乐器侗琵琶形制多样,曲调丰富,技巧复杂,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侗琵琶为主要研究对像试对这三个地区的侗琵琶进行分类和对比思考.  相似文献   

3.
家“唱七姐”活动十分流行,这里有个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天上玉帝有七个漂亮的女儿,其中第七个女儿,叫七姐。七姐美丽聪明,心灵手巧。她们在天宫过着冷清寂寞的日子。一天,七位仙女偷看人间,见人间男耕女织,桃红柳绿,鸟儿在林中飞翔鸣叫,鱼儿双双在水里追逐嬉戏,勾起无限心绪。在返回天廷时,七姐迷恋人间美景,就偷偷离开了几位姐姐,独自下到凡间,与董永相配成婚,过着恩爱生活。不到一年,生下一子后返回天廷。临别时,她对董永说:“我这个孩子叫董仲舒,你以后的孩子就叫董仲林。”仲舒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七岁入了学,教他的先生是个很有学…  相似文献   

4.
在南侗方言区传承着一种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琵琶歌,它融合了歌、舞、乐于一体,充分展现了侗民的艺术天分及侗寨团结的和谐氛围,其旋律、唱腔均体现了侗家独特的民族风情与地域特征。笔者通过田野采风对湘黔桂地区的琵琶歌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初步研究,重点对南侗琵琶歌的曲调、伴奏、歌词、声腔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南侗琵琶歌的社会功能与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没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有没有古典诗论”?一位研究中国文艺理论的学者这样问。他的提问,促使我探讨侗族琵琶歌《旋桑嘎》(即《歌师传》)。这首歌是己故侗族著名歌师吴居敬同志四十年代向广西三江程阳歌师吴学清老人学来的。民间歌手口耳相传,保存下这难得的诗史诗评之作。《歌师传》全歌116句,叙唱13位歌师及其16部作品:(1) 高步乡杨信斌:《二度梅》  相似文献   

6.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带。侗族与壮、布依、水、仫佬、毛南等民族同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支系,历史上称为侗僚、峒僚或侗家苗。到建国前,侗族处于落后的的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在千百年来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侗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结构奇巧独特的建筑工艺,五彩斑斓的侗族刺绣,还有浩如烟海的侗族民歌、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和侗族舞蹈,戏剧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侗族大歌、琵琶歌及多耶舞,芦笙舞、侗戏等歌舞艺术,更是丰富多彩,瑰  相似文献   

7.
侗族大歌是我国较为少见的民间多声部合唱音乐,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学界以及相关企业主体的推动下,侗族大歌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关注。然而,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传播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充分运用现代化新技术更好地传承、传播侗族大歌;如何挖掘侗族大歌的传承、传播优势并找到可行性实施路径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将结合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试图探索出一条在新时代背景下侗族大歌现代化传承、传播与营销整合为完整产业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定湘 《民族论坛》2005,(10):42-42
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踏进侗乡,你就到了侗族大歌的故乡。一、侗族大歌的种类大歌,侗族叫“嘎老”或“嘎玛”。“嘎”即汉语的“歌”,“老”和“玛”在侗语里是同义语,即汉语里的“大”的意思“。嘎老”直译为汉语就是“歌大”,但按汉语习惯说  相似文献   

9.
“我朝思暮想的吊脚楼/我朝思暮想的龙脊山/昔日梦想风雨桥/今日踏上故乡路/看似亲切又陌生/多少往事涌心头嘿三十年前离家乡/浪迹天涯和海角/离别了心爱的木楼/离别了心爱的姑娘……”2000年12月,吴金敏根据侗族琵琶歌创作的侗族通俗歌曲《阿妹,开门》,以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流畅的曲调,荣获了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举办的“骏马杯”提名奖。说起这首歌,吴金敏感慨万千。1986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金秋艺术节”上,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带领的中国演唱队,以一曲深情、婉转的《侗族大歌》征服了所有观众和评委,一举夺得了金…  相似文献   

10.
1981年底,笔者有幸到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参加《侗族简史》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会,会议期间购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侗族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一书,当即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由于这些古歌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我有些担心地名的翻译有误,便向古歌翻译整理人之一的张民(侗族)同志询问,地名的翻译是否准确。他回答,肯定准确。这本书共搜集了20首侗族古歌,都是叙述侗族祖先的迁徙,但歌名略有不同,如侗族祖先哪里来,祖源歌,忆祖宗歌,祭祖歌,祖公上河,迁徙歌,落寨歌,祖宗来源歌等等。这些歌流传在现今贵州省从江、榕江、黎平等县的侗乡,靠近广西地界。  相似文献   

11.
侗寨三题     
琵琶歌大山睡了森林也睡了惟有林中明月在静静地听好似风声由近而远由远而近好似泉水叮咚叮咚的在山野间行进侗乡的木楼。大野似的宁静琵琶歌手的嗓音比晨露还要清新多么会抒情天也垂泪地也动情。土琵琶的弹奏声仿佛来自月宫要想作知音要用心灵去听不然怎么会懂得从心灵流出的歌声听着琵琶歌  相似文献   

12.
徜徉在经典民歌《黄四姐》的故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的山山水水,你一定会在精妙绝伦的五句子山歌面前沉醉。你听:"洋雀子来哒叫得乖,前山叫到后山来,叫得前山发嫩笋,叫得河下荷花开,叫得仙女下凡来。"要问这里的山歌有几多?"五句子歌五句子歌,我的歌儿用船拖,船头到了长江口,船尾还在东龙河(黄四姐故乡的一条河),哪个敢和我比歌。"  相似文献   

13.
正那天陪北京及省城来的专家考察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申遗侗寨,从坪坦河上游沿河而下,中步寨就是第一站。寨外的风雨桥上飘来侗族大歌的歌声,这天籁般的歌声使得大家加快了进寨的脚步。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生长,农事忙过了,村民们难得几天清闲,村里的侗族大歌队歌手们正在风雨桥上练歌。这歌声是侗寨给专家们的第一个感动。歌队的领队杨大姐充满喜悦地说:"中步村能进入了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这可是我们侗家的骄傲,全村人都很高兴,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得更多了,姐妹们练歌也更来劲了。"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四年,民族热什么?郑茜人们说:没想到,侗族大歌也上了中央电视台啦!......没错儿!浑身上下毫不遮掩乡土气味儿的侗族大歌,此番上的是中央电视台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七位对襟布衫、银簪饰头的乡下姑娘,用纯粹地道的侗家乡音,酽酽唱出了山里侗人的...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贵州省从江县北部及与之接壤的黎平县南部。从江县一个叫小黄的村子则被誉为侗族大歌的故乡。  相似文献   

16.
范怡倩 《民族论坛》2008,(11):30-30
<正>一、侗族大歌瑰宝面临泛化侵权危机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视唱歌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侗族歌唱历史源远流长。清代光绪年间《凝秀庵记》中,有一段记载:"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连袂而歌,於蔫喁如众乐,皆作八旨备,举合材中,无一非鸣者焉,彼天地间亦何尝有寂境耶。"旧《三江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侗族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侗乡人人会唱歌,事事可唱歌。  相似文献   

17.
侗族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吃泡汤、敬诸神、埋柴火、喝油茶,其中尤以正月里热闹非凡的种种活动最为有特色,这些活动把侗家人能歌善舞的长处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侗族正月的活动很多,有文娱活动、社交活动、祭祀活动等。  文娱活动最精彩,有唱侗戏、踩堂哆耶、对唱大歌、打赛年锣等多种形式。  侗戏发源于贵州省黎平县,由侗族人吴文彩首创,后来流传到贵州的榕江、从江,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侗族聚居区。仅黎平一县就有235个侗戏班(队)。各县侗戏班(队)春节期间活动频繁。在本村演出或受外寨邀请到外寨演出,既演传统剧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不可再生能源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发展,它们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能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在能源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被物质文化所迷失,对于非物质文化产业已经逐渐遗忘。其实非物质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新方向,同时也是一种传承中国文化的经济发展态势。但是,在人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第三产业发展起来的同时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人们在开发的时候过度追求经济价值,使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目前不管是我们国家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人们也认识到了保护各民族文化对于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作用。因此,当前各个地区都应该加强对于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于黔东南地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多民族人口的地区,主要是以苗族、侗族这两个民族文化比较丰富的人口构成,因此黔东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就比较发达。而对于苗族来说,他们创造了很多民间音乐文化,包括苗族独特的情歌、酒歌、祭祀歌、叙事歌、说唱歌(嘎白福)、儿歌等;侗族的民族音乐文化也很出名,特别是那些大歌、琵琶歌、牛腿琴情歌等民间歌谣被人们广为传唱。这些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黔东南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新时期的到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我们就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出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只要个个高兴AA欢乐,我就弹起红鲢的琵琶唱起动人的歌。”——一侗族琵琶歌《开场白》在京有“歌舞之乡”美称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黄一111乡,有一个土生一t:一匕、风情十足美名远播的“皇部们文化艺术团”。这支侗乡K间的艺术队伍,萌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成K在氏族风情旅游的舞台匕兴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从家〔S口的上坪子、草台子,一步一步迈向了山外的大舞台、演播厅;他们的歌舞,不仅滋润厂中外游客的心田,增进厂民族间的团结,而目给侗乡山寨带来了繁荣、富裕和现代文明。”一一裁、稻步“哆耶不知传过…  相似文献   

20.
"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产生、发展和传承与当地的生态息息相关。本文基于"侗族大歌之乡"岩洞侗寨的实地调查,拟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三个方面入手,探究生态对"侗族大歌"生存状态的影响,并试图从保护自然生态、完善社会生态、维护人文生态等基础性保护路径来反思和考量"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