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接收大批敌伪产业的同时,施行了有条件地留用部分日籍技术人员的政策。“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的创立与发展,是战后国民党政府实松‘留用政策”的一个典型事例,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建立与运营情况的回顾,对这一过程中留用日籍技术人员的表现与作用的分析,对战后国民政府留用部分日籍技术人员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其国民政府此项政策的成败得失作一综合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平的交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北平市市政部门的档案和工作报告以及有关的法规、社会调查和报刊 ,大致勾勒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平市交通管理的概况 ,并对其做一评价。当时 ,北平的交通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 ,市政当局制定、执行了具有现代性质的交通法规 ,从交通工具和交通秩序两方面施行对交通的管理 ,其方式是 :通过交通工具的检验、登记和收费制度 ,规范交通工具的管理 ;通过颁布交通法规 ,规范交通工具的行驶 ,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警察执勤 ,推动交通秩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考察了建国前夕北平市区街建政的历史进程。根据政府体制的创建与调整,可将这一历史进程划分为如下两个阶段:废除城市保甲制度,创建区街政府;改区政府为区公所,撤销街政府。北平市在建国前和平解放、建国后被定都,其区街建政因北平和平解放、接管而创始,在建政观念和方式上大体经历了由延续乡村到适合城市特点的转变。其中,刘少奇这一时期关于城市工作特点及其管理方式要适应城市特点的论述,成为北平市实现建政转变重要的思想认识来源。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北平市对日侨的集中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胜利后,北平市因遣返日侨的需要而成立了北平市日侨集中管理所,在西苑、西郊、城内等地设管理所三处,办理集中管理及遣送各项事务;策划拟订组织规程及办事细则,并督饬各所施行;保障日侨的安全,纠正其谬误思想,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遣侨任务。北平市日侨集中管理处及各管理所顺利完成遣侨任务后即行结束。  相似文献   

5.
公共饮食卫生管理是公共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北平市公共饮食品管理比较混乱。1934年北平市卫生局正式成立,其着手实施的一系列改善公共饮食卫生的措施使北平市公共饮食卫生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  相似文献   

6.
《北京社会科学》2011,(4):100-112
<正>历史文化叶剑英成功解决北京摊贩问题张才良政府法制2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初,各项事业百端待举。时任北平市市长兼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叶剑英,担负着城市接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安定社会秩序等工作,许多难题需要解决,摊贩问题便是其中的一个。据统计,北平大约有摊贩4.5万户到5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10%至15%。其成分复杂,行业繁多,隐患不少。1949年5月23日晚,叶剑英与时任北平市委书记的彭真主持召开了北平市摊贩代表座谈会。叶剑英把全市分成12个区设点,并提出三  相似文献   

7.
范作申 《日本学刊》2003,(5):91-104
通过对在华求职日本人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探寻日本文化、日本人价值观的异地融合、演变问题.从众心理、生存竞争等是导致日籍员工"工作意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北平市政府从加强市政建设、改善公共卫生出发,着手改良公厕、整顿粪业,1936年在卫生局下成立北平市改进粪便事务委员会和北平市处理粪便事务所,进行粪道登记、发放粪具、整顿粪厂等措施的改革。整顿措施因触及粪业者利益,粪业者采取不登记、游行、密谋集会等形式反对,委员会及事务所联合卫生局、公安局动用行政力量逮捕带头闹事者,雇佣临时夫役,同时携手北平市银行为无力缴纳费用者申报小额贷款,最终以发放新登记证肯定粪道所有权的形式结束了粪业整顿。1936年粪业整顿彰显了政府公共职能的增强,发挥了粪业团体的功能,但最终以妥协告终也体现出整顿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周志刚 《社科纵横》2011,26(2):46-47
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以人为本,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对单位的认同感;二、重视提升企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三、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四、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32-1937年、1945-1949年,国民党北平市政府有关机构依据戏曲审查章程和法规对北平市的戏院、剧社、戏曲学校所排演的剧目进行严格审查,审核戏曲学校的改良方案,提高了剧社的准入条件,并调查剧社成员和经费等.其首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国民党的思想统治.国民党政府对戏曲的审查束缚了戏曲的编演自由,但也禁演了一批低俗、迷信和带有色情内容的剧目,催生了不少富有民族精神的新戏,推动了戏曲的改良.  相似文献   

11.
日伪时期,北平市日侨数量迅猛增长,其所从事的职业门类也多种多样,但在政治上均负有共同的"拓殖"使命。其中,从事工商业经营的日侨为数最多,其将经济活动的触角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华北沦陷区的政治中心,北平还聚集了大量在殖民机构中任职的日本"顾问"。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对北平敌产施以“劫收”。其间,驻军部队、国民党中央各部会、北平市当局、河北省当局、北平行营等各系统围绕敌产出现了激烈争夺。争夺进一步助长了“劫收”之风,进而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与政治后果,加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1937年至1945年,沦陷时期北平地区的出版事业受到日伪政府更严格的控制与查禁,出版业在沦陷期间遭遇重创。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步出版业也在艰难发展中。  相似文献   

14.
日伪统治时期北平的中小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伪统治时期,北平的中小学教育受创甚巨:在学校数量上,无论中学还是小学,都在日趋下降;在教育制度上,开一时风气的中学会考制度、男女共校制度惨遭废黜,方兴未艾的小学义务教育受到粗暴的遏制,蓬勃而兴的私立小学亦遭致命打击;在课程设置上,教科书中凡是有关爱国、抗日以及拥戴孙中山等内容全部被删去。此外,日语在中学课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甚至被列为小学必修课程之一。与此相关联的是,日语教师的地位也空前上升。在此期间,日伪还不断向北平中小学师生灌输"复古"、"反共"等思想,着力在意识形态上加紧控制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北平平民自杀样本的档案,初步分析了自杀者的分类及原因,揭示了北京在民国时期近代化和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并从微观的角度展示了当时北平城市基层社会的生活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沈从文、朱光潜为代表的原京派作家或近京派作家在1940年代后期得以活跃在平津文坛,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既有其必然性又有一定的偶然性。平津地区在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中国政治文化格局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活动空间;平津文坛在战后的复兴则为他们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这一切与这些自由主义作家自身的文学创新要求结合在一起,共同促成了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中国文坛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民国首任北平市长何其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巩是民国时期一位具有爱国和民主思想的国民党官员。早年为冯玉祥将军秘书。 192 8年北京设立特别市 ,为首任北平市长。 1936年转入教育界 ,为中国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期 ,坚持在沦陷区办学 ,始终抵住了日伪势力 ,使中国大学发展成为沦陷区一块抗日教育基地及文化界的抗日阵地。 194 9年他拒绝南迁 ,迎接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