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末世”与“无可奈何” 人们或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封建末世,其实不然。我们且看作者自己及其知情人脂砚斋怎么说的。 《红楼梦》第一回说贾雨村“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第二回,冷子兴对贾雨村道:“如今这荣国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脂本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三年底以来,一场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经济也深陷危机泥淖。危机的风暴猛烈冲着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震撼着千疮百孔的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制度,“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统治阶层内部争吵激烈。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垄断资产阶级陷入极大的苦闷之中。  相似文献   

3.
翻开《红搂梦》,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四大家族的日趋没落,贾府里狗咬狗的丑剧也越演越烈。“抄检大观园”就是其中的一幕。在野派邢夫人抓住一个绣春囊,如获至宝,借题发难,将了当权者一军,影射王夫人和凤姐管教不力,致使“翰墨诗书之族”出现这种“伤风败俗”的事。而王氏姑侄为了证明她们治理有方,也如临大敌,来个突然袭击,连夜抄检大观园,闹得不亦乐乎。其实,贾府只是“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那些统治者们整日眠花宿泖,偷鸡戏狗,“谁家没有风流事?”贾母就曾深有阅历、见惯不惊地说:“从小儿人人都打这么过。”邢夫人在绣春囊上大敛文章,纯粹是“项庄舞剑”,企图动摇王氏姑侄的执政地位。王夫人和凤姐亦心中有数,立即起而防御,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一场肉搏就在“整肃纪钢”的幌子下激烈地进行。“抄检大观园”不过是贾府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的一个回合,处于封建末世的这个“钟鸣鼎食之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三年底以来,一场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经济也深陷危机泥淖。危机的风暴猛烈冲着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震撼着千疮百孔的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制度,“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统治阶层内部争吵激烈。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垄断资产阶级陷入极大的苦闷之中。苏修叛徒集团迫不及待地抓住这个时机,把这种形势看作是进行一场政治投机的大好机会,他们扬言发现了一个据说可以拯救危机的妙计,胡说什么“要消除危机的最重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5.
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深刻地展现了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走向衰败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一部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作品里所写的封建贵族阶级的代表贾府,已开始处于没落地位,但统治者是不甘心于自己行将灭亡的命运的,必然要做出种种的努力,来维护封建社会的礼法秩序和礼治局面,以使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永保无虞”。这也就是效法孔老二实行“克己复礼”。但是,历史发展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一切没落阶级妄想阻止社会前进的“复礼”美梦,必然要遭到彻底破产。曹雪芹在《红楼梦》作品中形象地揭示出这一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情节却反映了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的杰出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似不多见。我国曹雪芹的《红楼梦》和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堪称这样的杰作,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世界艺苑的双壁。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以大量的篇幅写了许多“家常琐屑”和“儿女痴情”,然而正是从荣宁二府贵族日常家庭生活的描绘中,揭示了非常深刻的社会内容,反映了封建末世“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社会现实,从而揭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7.
儒法斗争是“四人邦”在大造篡党夺权舆论中,鼓吹得十分起劲的题目。一九七五年第二期《北京大学学报》抛出署名柏青的《<红楼梦>与封建末世的政治斗争》,便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该文武断地宣称,直到封建末世的清代,不只存在儒法斗争,而且是“更为深入地进行”。这是极其荒谬的,既在理论上毫无根据,也缺乏起码的历史材料可资证明。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披露出来的腐朽“八旗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清代满族贵族之家生活的小说。清代旗人社会腐朽的“八旗遗风”,在贾府俯拾即是。这些描写使小说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给了我们一个解构其人其文的新视觉。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时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时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给了我们一个解构其人其文的新视觉。  相似文献   

11.
鲁迅虽称《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书”,但他也指出此书“著此一家, 骂尽诸色”的特点。若就“人情——世情”小说内部深入研究,则从题材及其叙事结构而言 ,《金瓶梅》还可以而且应当称之为“家庭小说”。它影响后世衍出《林兰香》、《醒世姻 缘传》、《红楼梦》、《歧路灯》诸书,构成家庭小说的系列,其规律往往是后来者从前作 反面取材或立意而成新创。这是《周易》之所谓“通变”的体现,在小说史上是普遍的现象 。在承认《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小说”代表作的前提下,明清小说分类中应把 《金瓶梅》——《红楼梦》一脉如实称为“家庭小说”。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意义世界的生成,与其对经济活动的讲述大有关系。经济活动作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在世情小说中自然而又隐性地自成一套叙事系统,为文本植入了特殊的意义。以经济视角看《红楼梦》叙事,其人物与经济相关的行为,如收入、分配、理财与消费等,均值得做深入文本内部的细究和详察,作为财富象征的金银也成为携带意义的符号。不正常的收支、奢靡腐朽的生活是以贾府为核心的四大家族败落的主因,其折射出贵族地主阶级崩溃的必然。月钱、年物等的分配叙事在小说中常常浮现,其并非无关紧要的“闲笔”,实则暗伏各种欲望之下的人物关系和家庭内部矛盾。王熙凤和贾探春在持家理财上的策略异趋,反映出不同的人生追求,也凸显了“末世”毁灭一切价值的悲剧意义。人与物、欲望与幻灭的关系,既是文本最深层的隐喻,也是《红楼梦》经济叙事最重要的寓意所在。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贾府为首的封建贵族“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展示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无可挽回的没落和崩溃,揭示了孔孟之道挽救不了封建地主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贾府里的大观园,是在“体仁沐德”的招牌下建造的。别看它表面上是那样“峥嵘轩  相似文献   

14.
《好了歌解注》并非如脂砚斋批语一样 ,是一一实指《红楼梦》中的人物 ,而是泛指 ,概括世人闹嚷嚷到头来一场空的状况。《飞鸟各投林》也并非如某些红学家所言 :“曲名喻家败人散各奔东西之意……”而是实指《红楼梦》人物的命运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只说贾府衰败之意 ,从而说明《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十二月中州书画社出版的《歧路灯》,是清人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栾星同志为整理、校注这部小说曾花了十年功夫,认为它“是清人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之外,又一巨著”。(《歧路灯·校本序》——以下简称《校本序》)姚雪垠同志为《歧路灯》作序,指出《歧路灯》的产生,“标志着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第三阶段已经成熟”,“必须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史中给予应有的地位。”《歧路灯》的出版,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多次出现了“末世”的字眼,曹雪芹的用意主要指的是一个朝代的末世,自然不会意识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那个封建社会末世。然而,封建末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不可能不反映到  相似文献   

17.
家族的衰落是《红楼梦》内容的一条主线.曹雪芹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世家大族贾府从赫赫扬扬的钟鸣鼎食之家沦落到合府抄检、家破人亡的末世图景,这是他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进行创作的.面对家族衰落这无可挽回的悲剧,曹雪芹表现出来的不仅是浓重的悲哀,更有理性的思考.他从现实视角出发,剖析贾府走向衰落的原因,并从科举入仕和土地管理两个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产生于“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恩格斯:《波斯与中国》)的清王朝“乾隆盛世”。所谓“盛世”,只不过是这个逼近死亡的封建社会在覆灭之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透过“回光”照出贾府这个末世缩影来,在这缩影里又典型地再现了大观园这聚集冲突的旋涡,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刻划了富于反抗精神的不屈女奴们,塑造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典型形象。晴雯这个形象,在作品的矛盾冲突中,所居的地位不及宝玉和黛玉,然而,她的反抗所立足的阶级地位和本质意义,却高于他们,超过了他们。在“河清海晏”所掩盖着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一位博学广识的艺术家,他不仅深谙文理,也颇通画道,对于色彩的调配和绘画的技术自有一套美学主张。他所追求的便是色彩的调配要寓变化于统一之中,以取得和谐生动的审美效果。《红楼梦》的情节就富于参差变动,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感。因此,《红楼梦》问世后,便吸引了许多评论家对其创作方法、艺术意境等进行了阐发和评论。而最早对《红楼梦》加以评论的脂砚斋颇中肯綮地概括出了“间色法”这一艺术笔法。“间色”一词,根据脂评的含义,可以理解成是“使色相间”。“间色法”是指艺术创作中注重各部分之间风格色调的  相似文献   

20.
脂批本不是仅仅只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种,而是共有十二种。绝不是“由同一个骗子,在土作坊里制造出来的。”但“红学”确实面临危机:危机之一,“红学”已陷入新的模式,不能自拔;危机之二,红学界信息不灵,“闭关锁国”;危机之三,未能有力地贯彻“双百”方针。救治之道在于,按照小说创作的规律,深入研究《红楼梦》文本,创造出《红楼梦》研究的新模式;《红楼梦》研究对外开放;彻底贯彻“双百”方针。如此,《红楼梦》研究将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