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世界有很多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但所有发乎情、止于礼的爱都源于我们自己。只有我们先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他人,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上对爱有各种不同理解,根源是人们未将爱与欲、爱与恩、爱与喜、爱与美等概念作细致的区分,而且讨论的爱之对象及爱之方法各不相同。从符号现象学角度看,爱是表示“肯定他者在”的情感模态,与欲、恩、喜等基础情感乃至美的概念都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爱还可以与其他单纯情感组合成各种复合情感,包括恩爱、喜爱、同情、爱欲、敬畏等。爱建立了自我与他者的连接,被赋予了天然的正义性,与爱组合的各种情感也因此被赋予正义性。通过教会人们“爱什么”和“如何爱”,可以引导人类行为、培养公民人格和价值观、完成人类合作。只有明确了爱的原理,才能找到一个人类情感的基点,人工智能才可能以此为起点完成对人类情感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有爱的需要,但却不一定知道如何去爱。因此,教育关注人爱的需要,教育以爱为目标,实际上就是帮助人们学会理解爱,成为一个能够创造爱、获得爱的人。于是“爱是什么”“如何去爱”合乎需要地成为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意图:本单元专题是"爱的奉献"。有关爱的教育在以前几册中有所涉及,但这组专题爱的内涵更加丰富,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  相似文献   

5.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 ,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康康 《北京纪事》2010,(4):71-73
我爱热闹、爱笑、爱乱跳,也爱神经、爱离谱,爱所有能惊着我的大小人物和故事,所以,清幽的摸鱼儿大宋食供,真不是我的范儿。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和《为自己的人》中都阐发了真正的爱——成熟的爱的形态。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是生产性的爱。生产性是弗洛姆性格学说的基本理论,而生产性和爱的结合则构成弗洛姆爱的理论的核心思想。他认为生产性是某种潜能的发挥,而生产性的爱则是爱的真正的本质,集中地体现在爱是给予,其形式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无私的师爱     
爱是一种宽容,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永久的期待,爱是一种关怀,爱更是一种力量,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死亡中重生,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绝望中燃烧希望,爱的力量可以点燃幸福欢乐之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的太阳。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母爱容易为溺爱;师爱不同于友爱,因为友爱需要回报。师爱是严爱、是大爱、是无私的爱、是博爱。我们应该做到:一、关爱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二、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三、爱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9.
时间从2013年跨到2014年,网友们戏称从“爱你一生”走进了“爱你一世”。借此机会,许多人把爱大声说出来:爱父母、爱恋人、爱师长、爱朋友……2014年,不妨先从爱自己开始,正视自己的不足,规划自己的成长,包容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准备拥抱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0.
凯瑟琳是《呼啸山庄》的女主角,凯瑟琳的爱是灵魂与肉体相脱离的情爱,充满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她对希克厉的爱是精神之爱、灵魂之爱、自恋之爱,而对林敦的爱是肉体之爱、物化之爱、补偿之爱。凯瑟琳接受并爱着两个性格迥异的痴心汉,其对情爱的贪欲超过其心理承受的载荷,令其心理冲突绵延不辍。在两极爱欲的矛盾悖谬中,她忍受着精神的自我摧残,不只酿就了爱情悲剧,而且最终招致肉体的过早销亡。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那是执着:有一种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那是奉献:有一种爱是默默的关心、支持、鼓励、那是师爱。不管爱有多少种,我们希望用微笑去迎接我们用心种下的迟开的花朵,并坚信他们会开得更加灿烂,因为我们用爱在浇灌,用爱在等待。  相似文献   

1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高校发展的灵魂。爱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石和灵魂,而教师应当爱教育、爱学生、爱生活、爱自己。  相似文献   

13.
张悦然在小说中喜欢把爱情描写到极致,惯于书写决绝式的自我牺牲,甚至是自虐式、自我毁灭的爱情模式。《誓鸟》沿袭了张悦然情爱叙事的模式,所不同的是爱发生了转移、变异,对爱的痴迷与疯狂转变到对爱的附属物或者爱的凭借上。情爱的转移导致情与爱的悖谬,导致情感的放逐与背离。无性之爱、乱伦之爱、同性之爱都缺乏滋生爱情的土壤,缺乏合理性存在,决定了爱的徒劳与虚无,注定了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4.
教育爱是一个涵概各学科的教育哲学话题。随着情感教育渐渐成为外语教学中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开始关注外语教学中的爱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外语教学中爱的氛围、外语教材中爱的内容、外语教学中爱的手段和方法等等问题的探讨,阐述了解教育爱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需要爱 ,而爱的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是建设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 ,积极向上 ,团结友爱 ,既充满竞争又处处体现合作的高素质的班集体。要培养这样的班集体 ,关键是要把握好正确的师爱。师爱应是无私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它不同于亲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友人之情 ,它是多种爱的集合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情投资 ,师爱是无私的爱的奉献 ,教师爱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的心去爱自己、爱他人、…  相似文献   

16.
论鲁迅小说人爱情感的展现雨箫人爱情感是指人与人之间爱的情感,它不仅包括情人的爱,而且还包括父母和儿女的爱,亲朋之间的爱,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爱等等。它是人世间一种最美好的情感,它能把人类、种族、社会、家庭维系在一起,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积极力量。因此,它是文...  相似文献   

17.
无私的爱一直被人们讴歌、传颂。母亲对孩子的哺育应该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的自然流露。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也算无私的。这些多半属于一种本能的爱,约定俗成的爱。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以爱为切入点,分析《紫颜色》中莎格与艾伯特之爱、莎格与西丽之爱、索菲亚与哈泼之爱动态关系以及三者间的关联性,探讨爱在人物成长、人性的发现和完善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论证爱在消除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使人类生存走向完整、走向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老师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老师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学生的"棒",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如同阳光让世间充满温暖;爱,如同春雨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爱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是信任;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更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锲而不舍精神.  相似文献   

20.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在其诗作中,使"对母性的爱"、"对民族的爱"与"对世界的爱"三种相关主题呈现出层层演进的关系,并通过多维度的表现途径,使诗作中的情感意向最终表现出"母亲之爱、地域之爱、世界之爱"一脉相承的精神气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