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林院》当为何麟诗《全宋诗》卷一九四六《何麟集》收《东林院》一首,诗云:  北地非庐岳,东林邂逅过。我羞陶靖节,借异远头陀。按此诗录自《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利州路·蓬州》,其中有云:“何子应题诗曰……”今按,何麒,字子应,故此诗当为何麒诗,收入《何麒集》,误。又《全宋诗》卷一八六九《何麟集》未收此诗,应补。《周紫芝集》补校近读《宋百家诗存·太仓米集》,并与《全宋诗·周紫芝集》复核,有数处差异甚大,特补校如次:1.《雨馀便有秋意夜间络纬声甚急》,“秋意”《太仓米集》作“愁意”。末六句“谁能太早计,不死会当给。吾…  相似文献   

2.
重出考辨(二)《全宋诗》卷一八六九《何麒集》收《外大父丞相初登科为维县主簿经摄窑镇税官留诗护国寺中令狐监征录以见寄谨再拜追和而记其后》一诗,诗云:  传翁遗墨剩咨嗟,四海当年尚一家。大老不为今日用,小诗徒遗后人夸。兴来思跨巴滇马,归去方乘下泽车。燕麦兔葵僧舍里,何如梦得访桃花。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一九四六《何麟集》,诗题中“”作“”,沿四库误,余悉同。均据宋程遇孙《成都文类》卷五辑录。今检《四库全书·成都文类》,作者为何麟。然杨慎《全蜀艺文志》卷十四录此诗,作者署何麒。今按,《成都文类》将此诗排在张天觉…  相似文献   

3.
一、据《提要》卷一一《书类一》载: 《尚书讲义》二十卷。宋史浩撰,浩字直翁,鄞县人,绍兴十四年进士。 今案:《宋史·史浩传》于浩登科年代不系年。 考《宋会要辑稿·选举》、《文献通考·选举》、《宋史·高宗纪》等书所载,并无绍兴十四年榜,此必误。 考《宋史》卷四○○《汪大猷传》称:“(大猷)登(绍兴)十五年进士……。大猷与丞相史浩同里,又同年进士,未尝附丽以于进。”又《南宋馆阁录》卷七称:“史浩字直翁,四明人,刘章榜进士出身。”案刘章为绍兴十五年状元(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五年四月纪事),是史浩实十五年进士。  相似文献   

4.
岳飞冤狱新论罗炳良南宋绍兴十一年冬,宋高宗、秦桧为与金人议和,置诏狱杀害岳飞。岳飞冤狱,举朝莫敢言,独韩世忠不平,面责秦桧。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已条记载:“初,狱之成也,太傅礼泉观使韩世忠不能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  相似文献   

5.
李裕民 《晋阳学刊》2002,(2):107-109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的代表作,是研究宋高宗一朝历史必不可少的著作,史料价值极高。但它也存在一些失误,可惜很少有人指正它。最近,徐规师作《文渊阁本系年要录校正举例》,可以说是第一篇。我认为,一部优秀著作的失误,比一般著作更需要纠正。现将我发现的问题揭示于下,凡26条,所据底本为丛书集成本。1.卷6,页168:建炎元年六月丙戌(28日),“(李)传正,寿朋子也。”条注云:“寿朋,彭城人,祖若容,参知政事。父淑,翰林学士。”按:其祖名“若谷”,《宋史》卷291有传,云:“李若谷(…  相似文献   

6.
<正> 在李清照的研究工作中,长时期以来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金石录后序》的作年问题;一是“改嫁”问题。知人论世,李清照是否改嫁,既涉及研究她的生平,又和评价她的作品有关,特别与考辨《金石录后序》的真伪有关。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述李清照于绍兴二年改嫁张汝舟;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又记述李清照于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下简称《后序》)。《后序》这篇文字,是李清照以赵明诚妻室的名分写的,如果清照于绍兴二年改嫁张汝舟,不能设想,她又作如此内容的《后序》,二者之间,必有一事是谬传误载的。  相似文献   

7.
正《宋诗纪事续补》卷一四有刘彦修,小传说:"彦修,字子羽。《五灯会元》称为‘宝学刘彦修居士’。"按:刘子羽,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五夫里人。少以父任补将仕郎,积劳转宣教郎。靖康元年,为河北河东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以功转朝议大夫,除直秘阁。建炎元年,以秘阁修撰知池州,除集英殿修撰,知秦州。建炎二年,召赴行在,除枢密院详检文字。建炎三年,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建炎四年,除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除宝文阁直学士,故而有刘宝学之称。绍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唐求,鲜为人知,湮于诗海。这对于唐代诗歌来说,实不免有遗珠之憾。一、生平籍地考证关于唐求,能研究的资料极少,他的诗遗失很多,《全唐诗》仅收录三十首。他的生卒年已无法翔实考出。至于他的籍贯,有三说。一说是长安人,居味江。(《舆地纪胜》),明人杨慎则说:“唐求,嘉州沫江人,所谓诗瓢唐山人也”(《升庵诗话·卷八》)。这两说都不确。今据乾隆《崇庆州志·隐逸三十二》)引宋人《茅亭客话·卷三》有味江山人一  相似文献   

9.
一、据《四库提要》卷五一《杂史类》载: 《燕翼诒谋录》五卷。宋王栐撰……。今考书中有记绍兴庚戌仲父轩山公以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一条。庚戌为绍兴元年,核之《宋史》,是年正月甲午,王蔺知枢密院。是株当蔺之犹子。蔺,《宋史》无传。据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载:蔺,无为军人。  相似文献   

10.
南宋时四川地区史学名家迭出,尤以二李最著。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与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以下简称《杂记》)都是史学名著,也是后人研究宋史的基本史料。遗憾的是,《长编》和《要录》经过四库馆臣的窜改,已非本来面目。最近我写了一篇《四库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发覆》(载《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3期),本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作《弃儒崇释的真实写照》一文(《人文杂志》1995年第2期),对未熹从道谦学禅之事进行了考论。之后又陆续见到一些材料,因作四点补充如下。1.关于道谦与朱熹父辈的关系据《大慧禅师年谱》载,建炎四年宗杲住持海昏云门庵,“时开善谦、荐福本、东林颜、雪峰空凡二十余人侍师而往”。绍兴四年三月,宗杲至福建长乐,住广田寺、洋屿,五年正月迁莆中灵岩天宫庵,再移泉州小溪云门庵,道谦皆随行。(《补续高僧传》)卷十一《道谦传》:“后随妙喜庵居泉南。”)七年,宗杲由泉州北上临安,住持径山寺,道谦随行。(《嘉泰普灯录》卷…  相似文献   

12.
17.圜丘分十二陛。卷148、页2385绍兴十三年三月丙午(19日),“诏临安府同殿前司修筑圜丘于龙华寺之西。坛四成,上成纵横七丈,下成二十有二丈,分十三陛,陛七十有二级”。按:咸淳《临安志》卷3所载与《要录》同。而《宋会要辑稿》礼2之5、《宋史》卷99《礼志》所载圜丘之制度更加具体,其中“分十三陛”均作“分十二陛”。考宋代圜丘之制来源于唐,《唐会要》卷8所载亦作“十二陛”,唐代圜丘现在保存在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校内,经考古发掘,证实确为12陛,与12时辰相对应则《要录》、《临安志》之“十三”乃“…  相似文献   

13.
一、卷283《儒林传·罗洪先》(页7279,中华书局校点本,下同):罗洪先“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按:罗洪先卒于嘉靖四十三年,享年六十一。“赠光禄少卿,谥文庄”,是罗死后十多年时的追赠。穆宗登位,起用先朝建育得罪诸臣,追恤建言已故诸臣,罗亦在追恤之列,见《明通鉴》卷64隆庆元年正月条。此“隆庆初卒”云云,眉目不清,疑为错简,似当作:卒,隆庆初光禄少卿,谥文庄:《明史》有此行文例,如卷226《吕坤传》:“卒,天启初赠刑部尚书。”卷208《钱薇传》:“卒年五十三,隆庆初赠太常少卿。”  相似文献   

14.
“苏老泉”是苏洵之号,还是苏轼之号?自来就有争议。自宋以来,多有称苏洵号老泉者。甚至有将苏洵文集《嘉祐集》称为“苏老泉”文集的。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的苏洵文集(东莱标注老泉先生文集》十二卷,是宋代吕祖谦编,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吴炎刻本。由此可知宋代吕祖谦就称苏洵为“苏老泉”了。另,《苏老泉文集》十三卷本,有文十二卷,诗一卷,并有凌蒙初《苏老泉文集序》和凡例、本传,是明代凌蒙初的朱墨套印本。  相似文献   

15.
《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卷四八七据《西江志》卷一七九康熙五十九年刊本,辑录吴澄集外文《揭曼硕诗序》(下简称《诗序》)一篇。今检《西江志》,卷一七九收吴澄与程文海二人之文,此文作者实为程氏。《全元文》实属误收。兹揆诸文献,另举它证如下。《诗序》云:临川以二谢故为诗乡,往或为予言:“东溪甘君者善鸣。丰城壤与抚接,多师甘君。”予识其言久。今年坐暑黄鹄山,有示予诗一篇,曰:“丰城揭曼硕作也。”予闻为丰城人,因忆前语,为停笔读数解,清风与俱,喜曰:“人言盖不妄。”夫一技一能虽甚鄙且贱,亦皆有所本,亦必疲精力、涉岁…  相似文献   

16.
释“子衿”     
一章曰“青青于衿”,二章曰“青青子佩”,《传》云:“青衿,青领也”,“佩,佩玉也。”案以佩为佩玉,诚是;然以衿为衣之交领,则与“青青子佩”殊不类。衿乃古人腰间所系大带。《豳风·东山传》“施衿结帨”,《释文》曰:“衿,系带”。《汉书·杨雄传》“衿芰茄之绿衣兮”,注引应劭曰:“衿音衿系之衿。衿,带也”。《后汉书·杜笃传》注曰:“衿带,衣服之要”,字又作紟。《说文·系部》云;“紟,衣系也。”《释名·释衣服》云:“妗亦禁也,禁使不得解散也。”上举数例足证衿当训为带。大带亦有装饰作用,《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邢昺疏曰:“以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饰物佩玉,以丝绳系大带之上。诗言衿、佩,衿也佩也皆为饰物。闻一多《风诗类钞》云衿作给,“紟是系佩玉的带子”,非是。《方言》卷四“佩紟谓之裎”,郭璞注云“所以系玉佩带也”,当为闻氏所本。知此诗“衿”非系玉绶带而为束腰大带者,先秦典籍绝无称举系玉绶带以美人服饰之例,称举束腰大带以美人服饰之例  相似文献   

17.
自南宋以来,很多人都误以为老泉系苏洵之号,故径称苏洵为苏老泉。如旧题王十朋(1112—1171)《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一(《荆州十首》引(林)子仁曰:“庚子正月,先生(苏轼)与子由侍老泉自荆州游大梁。”这可能是最早称苏洵为老泉的记载。其后周必大(1126—1204)《跋老泉所作杨少卿墓文》,有“老泉苏公明允”语(《益公题跋》卷二);陈傅良(1137—1203)有《跋姚次韩所藏苏老泉修礼书堂帖后》(《止斋题跋》卷二)。郎晔于宋光宗绍熙年间所作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东坡先生言行》里也说:“公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老泉仲子也。”影响所及,苏洵的集子除名《嘉祐集》外,也有以老泉题名者,如宋刊《东莱标志老泉先生文集》、“疑为宋时坊刻本”的《苏老泉集》等。(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十五集部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图书馆收藏一部完整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本文通过对此书的部分卷帙与中华书局排印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相比勘,得出此本较上述二本更接近《永乐大典》原收录本的观点.这对于破除《四库全书》本的迷信,以及恢复此书原貌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一) 《宋史》卷398《倪思传》:“史弥远拟除两从官,参政钱象祖不与闻。”应为“史弥远拟除两从官、参政,钱象祖不与闻。” 史弥远实际控制朝廷大权是在“诛韩”政变之后,这时钱象祖已经是宰相而不是参政了,故“参政”断后,于史实不符。(参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七《开禧去凶和敌日记》;《宋史》卷213《宰辅表(四)》) (二)《宋史》卷436《李道传传》:“时薛拯、胡榘等皆以新进用事……”。“薛拯”,应为“薛极”。史弥远时期,薛极,胡榘、聂子述、赵汝述四人号称“四木”,是史弥远集团的主要成员。“拯”当是  相似文献   

20.
来知德(1525-1604),字矣鲜,号瞿塘,明夔州府梁山(原属四川,今为重庆梁平)人.来知德著作颇丰,有《理学辨疑》、《省觉录》、《省事录》、《河洛图书论》、《入圣功夫字义》、《心学晦明解》、《大学古本》等,以上收入《来瞿唐先生日录》,共十三卷.来知德另著有《周易集注》,于此书用功尤笃,二十九年而成书,是易学史上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物.来氏其名、事在《明史》和《明儒学案》(列之《诸儒学案下》)中均有记载,现依据《日录》与《周易集注》等著作和相关材料研究来氏的哲学与易学思想,以展现来知德学术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