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传统孝道的历史步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个时期,有多个地方党委出台有关干部任用的文件,规定干部不孝顺父母不能提拔重用,这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赞许者不少,质疑者有之,众说纷纭,孝道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胡雨桐 《职业》2016,(21):119-121
古往今来,“孝道”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是我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成大事业者必备的道德素养。在高职学生中推行“孝道”文化,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都有深远意义。本文围绕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和对大学生“孝道”素质的培养而展开,将“孝道”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而论述对大学生开展“孝道”文化培养的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南 《职业时空》2008,4(7):17-18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然而,这些传统的美德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最近随机抽取了高职护理专业三个班共163人做了一次孝道实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生日时会主动问候”者55%、“关心父母身体”者60%、“理解父母烦恼”者42%,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媒体报道:陕西省富平县委组织部下发文件,把“孝敬父母、善待配偶、和睦邻里”的孝道文化纳入干部考察内容,组织部门将根据考察情况重用、缓用或者不用,这一规定引来当地群众一片叫好。笔者也为该规定出台叫声好!希望这一做法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该规定好就好在:  相似文献   

5.
“孝道”是中华民族远古时即有的风俗习惯和道德准则。在先秦时期已有“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万事之纪纲也。夫执一术而万善至、百邪去、而天下从者,其唯孝乎”。自汉代以后,尊儒倡孝成为国策并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以后遂有了以孝治天下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文字记载以“孝”为核心的敬老养老的孝道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和探索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当代社会实践的理论问题,用科学扬弃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孝道文化,对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敬老养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确保我国1.3亿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敬老助老,共建共享”为主题的为老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孝道文化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节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山西太原今年在重阳节期间推出以“敬老助老,共建共享”为主题的为老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孝道文化,营造新时期尊老、敬老、助老良好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强化宣传,营造“敬老”氛围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新时代。如何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老龄社会,弘扬中国东方传统孝道文化的理念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希望所在。孝道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已经积淀成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9.
老年文化,是社会对人生老年阶段的认知与老年人群自我意识的人文传统。山东老年学学会前几年认真做了孝道文化课题的研究和传播,对敬老爱亲风气起了推动作用。如果孝道文化是老年问题的“他向”文化,以下我要讲的老年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来有“孝为德之本”之说,考察一个人的德行,首先看其是否尊崇孝道。  相似文献   

11.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新时期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得到继承和发展。21世纪标志着全球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是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冲突,在面向未来中分化、交融和整合,“孝道”文化也不例外。新时期“孝道”文化的价值取向,将立足民族文化的根基,又超越历史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因此,传统孝文化的建构与重构对老年入的地位、思维方式和生活质量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是“仁爱之心和知仁行义”的起点,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也是人文教育的起点。孝德是诸德之首,被称为“元德”。孝为德本,爱人亲长,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道的本意是敬爱、顺从、反哺父母,推而广之,则是子代对祖父代的经济、情感和照料支持。孝亲敬老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3.
“我带着父亲,决心以孔子周游列国的精神,宣传我们中华民族的孝道。”河南省郑州市中州大学退休教授许挺不仅自己孝敬老父亲几十年如一日,还在大学课堂上,免费讲公益孝道课。4月9日上午,许挺带着92岁的父亲,奔波7省免费宣讲孝道和诚信后回到郑州。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敬老文化主要有三个思想来源:“孝亲敬老”的传统家庭美德和感恩思想,“尊老敬贤”“尊师重教”“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的仁爱美德和大同思想.弘扬敬老文化的传统美德并赋予其时代精神,必须继承这三个主要思想. 第一,要继承“孝亲敬老”的传统家庭美德和感恩思想,自觉把它升华为“尊老敬老”的社会公德并落实到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上.中国五千多年前就有系统孝道和礼法来规范人的行为,孝道对于维护家庭和谐友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继承并大力弘扬.当今中国,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社会公德,既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地方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相继制定了有关道德的制度约束机制,即引来各方热议的“不孝不能当干部”之规定。比如,山西河津市规定:不孝敬父母、不善待配偶者不能当领导干部,在职的不能提拔重用。再比如,甘肃金昌市委规定:不尽社会义务、不孝敬父母的干部,在提拔任用时“一票否决”。对此,包括新华网在内的我国各大网站和报刊纷纷发表文章,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时下,“农民工”一词所指的对象可谓家喻户晓,而笔者总觉得这一称谓似有不妥之处,有成份论的嫌疑。通常按职业称呼,种地者称农民,务工者称工人,经商者称商人,参军者称军人,从政者称干部,这些称谓前都没有加定语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不管他原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律按现职业进行称呼。如按“农民工”一词进行类推,是不是军转安置走上工人岗位的要之称为“军人工”,学校毕业走上工人岗位  相似文献   

17.
“虽然官衔儿一大堆,干的却是一件事,那就是‘弘扬孝道,敬老助老’。我和中国老基会的同志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因为全国有3250多万高龄卧床、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爱心护理工程的照料。”作为全目最大的“孝官儿”,李宝库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们要用视频、微电影这种最潮的手段传播曾被视为最古老的传统孝道。”“2012国际‘孝行天下’电视公益广告(微电影)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施晓亮说。  相似文献   

19.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社会变迁不能忘却父母养育之恩。子女尽孝是天经地义,孝的核心是爱,是人的本性,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爱心和孝道,在任何时代都是共同的。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发起和组织的民间志愿者为主的调查队,于2005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就中国部分农村老年人供养状况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县(市、区)72个行政村的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6此次调查重点是农村老年人口中,有儿有女,或与子女分居的老人家庭,被调查涉及人员10410人。 从这篇调查报告中,我们强烈感到作者对现代社会中,亲情人际关系正在物化。人伦道德被扭曲,出现了“物质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的强烈反差。从而引发我们思考,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不能丢下农村老年人,失去传统孝道的农村,文化传承将断裂,蔓延下去,也许我们自己已面目模糊。现就翟玉和农村老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刊登如下.通过此文本刊将对孝道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再认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孝道文化的新理念进行征文,欢迎广大读者朋友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0.
, 《中国社会导刊》2013,(2):23-23
“孝有三:大者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两千多年前,《礼记》就对孝的道德规范作了专门记载。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孝老爱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今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临近元旦、春节,回望一年,我们是否做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在人们心里,传统孝道文化是否历久弥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是否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