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农民的话语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跻身为主流媒体。通过互联网来反映农民的呼声和诉求,表达农民的网络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互联网对实现农民话语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信息公开、表达民主权利、反映利益诉求、实施舆论监督。农民网络话语权的实现途径有:重视网络话语权利、改善信息传输条件、构建网络传播体系、注意凝练网络话语、提高农民网络素质等。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发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关键要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话语权。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缺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以及利益表达权利意识缺乏使我国农民利益表达非理性行为大量产生。为了维护农村的稳定,保障农民利益的实现,必须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提高农民的利益表达权利意识,加强农民的自身团结,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保证他们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3.
文章梳理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范式和方法论。利用后结构主义范式与话语分析法,解构了现实农民利益被非法侵占的案例,发现中国社会霸权话语的建构是真正导致农民失语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与农民素质无关,因为当今的农民素质足以表达他们自己的诉求和言语。问题是霸权的话语剥夺了农民的言语场域和他们应有的空间。归还农民话语权的有效方式可通过中央政府联合其他力量和农民一起打破原有社会话语结构,重构农民的话语场域,使农民获得应有的平等空间。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农民经济利益实现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也是广大农民实现其经济利益的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的途径有:强化法律对农民土地产权的保护,增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完善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增强国家对农民经济利益的保护力度;积极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信访是农民重要的利益表达渠道之一,因信访的间接性、信访现实运行中的政绩观错位、信访协调性的缺失及信访执行权力的缺位使信访在表达农民利益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为了维护农村的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实现、维护和增进农民的利益,保障农民利益充分表达,必须主动下访,了解农民原生态利益表达要求;积极利用电子信访,降低农民利益表达成本;加强信访协调,提高农民利益表达效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梳理,界定农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其利益诉求。利用专家问卷和农户问卷数据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农民利益代表主体、表达客体和表达渠道的选择。研究表明:农民、地方政府、村委会是农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3类核心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存在利益冲突;农民利益代表主体主要包括村委会、小组组长和农民组织;农民利益表达客体主要是乡镇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所,村委会和农民组织是利益表达的"初始客体";农民利益表达既可借助人大、政协、信访等正式渠道,也可通过村委会、小组组长、农民组织等非正式渠道来实现。最后,提出重构农民利益代表主体和表达渠道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存在的话语渠道狭窄、传媒涉农内容与农民需求错位、传媒涉农信息当事人缺席等农民媒介话语权缺失现象,探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媒介资源分配不平衡、大众传媒过于追逐经济效益、农民媒介运用能力不足以及大众传媒从业者对农民抱有偏见等,提出大众传媒应发挥社会公共空间职能,为农民话语表达搭建平台;增强社会责任,防止公共领域“殖民化”;摒弃固有偏见,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实施受众教育,提高农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视域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主体和最终受益者。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就是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实现农民的制度化利益表达。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化的加速,导致当前农民利益表达的现状呈现出一系列复杂的特征。立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客观实际,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利益表达的现状,探究并预测农民利益表达的发展趋势,积极构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利益表达的综合机制,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不可缺的前提。农民利益表达有利于发展农村民主政治,有利于实现农村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农村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冲突的实质是农民经济利益被侵蚀后寻求经济诉求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制度利益的缺失、公权力的强势、规则的缺位等原因致使农民经济诉求无法得到及时、规范、有效、和谐地表达,农民发展利益受损,与社会公正严重背离。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代表机制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变革农户主体制度,实现农民经济诉求的法治化表达,是农民利益特别是土地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促进社会公正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学生在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后,多数只会读和写,形成了一种无法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哑巴英语”现 象。其形成的心理原因主要有:担心说错产生的害羞及自卑心理,无话可说和不知从何说起产生的困惑和迷惘心理等。 教师可采用培养兴趣、创造和悦气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意变换口语训练的方法等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  相似文献   

12.
避免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绩工程”,首先基层领导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政绩观;其次,要恢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话语权”,不要让农民“集体失语”;再次,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另外,还要改革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评内容,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3.
"普世价值"从本质上讲源于人类的共同性,因而在抽象层面意义上"普世价值"是存在的,而由于人类个体的特殊性,在具体层面的"普世价值"则呈现出不同特点。人权作为价值目标,在抽象层面上具有共同性,在具体人权内容上则受制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等社会物质基础,具有多样性。从二者关系看,人权与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具有共同性,并作为后者的内核而存在。而在我国人权建设路径选择上,一方面要承认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与人权的存在,并主导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应明确具体的"普世价值"与人权必须依据现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坚持自己的标准与内容,在此基础上的人权建设才能既不脱离世界主流,也不脱离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国家回报他们的并不公平.农民本是公民,却无法获得作为公民所应享有的健康权的平等保护.作为人权的农民健康权,其现状堪忧,基于人权保障的需要,通过完善立法、体系化保护以及开放性保护,积极促进该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类型之一,但人们对其认识不一。基于北京市房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践,提炼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五大功能系统:提升农民话语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到其与农业龙头企业相比具有的七大属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组织意向的分析表明,兼业农户和离农户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单个农户形成合作组织.有生产经验的农户,不愿与别人分享集约种植技术也是阻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因素之一.与一般的预期结果不同,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户的意向没有显著影响.这与当前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实力弱有关,农民合作组织对于迫切需要降低市场风险的农户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户对参加合作组织的行为选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以及在商品性集约经营上进行了较大特殊生产投资的农户对加入合作组织有较明显的积极性,他们有可能成为合作组织的先锋者.此外,主要通过供销社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比自足农户、通过农贸市场销售农产品的农户,以及通过运销商贩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更趋向于接受合作组织.可以考虑让农民合作组织替代供销社的功能.最后,农户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投票权分配、成员组成以及入社和退社的限制等组织结构的认知,对于他们的意向显示出显著的正面影响.合理设计农民合作组织的组织结构对于吸引更多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组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权内涵:经济权利不仅是人权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最基本的权利;对中国来说,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人权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人权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技术产权制度、技术资本制度和技术股份化制度构成技术创新产权激励的基本制度体系。其中,技术产权制度解决技术创新成果的所有权问题;技术资本制度解决技术创新成果的增殖问题;技术股份化制度则是创新者实现创新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三者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分别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发挥独特而又重要的技术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农民负担沉重的体制与制度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负担问题逐步上升为诸多农村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农民负担问题的表面现象是农民负担过重,但实质在于农民负担体制的不合理上,农民负担沉重的原因在于农村公共分配秩序不规范;在于农村基层制度即现行的财税、行政体制的不规范以及农村集体财产产权关系不清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妇女工作要"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话题,笼统地谈论"以人为本",或者片面化、极端化地理解"以人为本",都可能使妇女工作陷入误区,以至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能落到实处.因此,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工作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