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庆周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7):3-7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活动,形成了“化人-化事-化理”的创新机制。其中,“人”是理论创新主体;“事”即实际国情,是创新客体;“理”,即理论,既是创新成果又是创新客体;“化”,是创新手段,贯穿于创新活动总过程。纵观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新活动结构完善,系统功能正常,机制健全科学,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高质高产起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有一个逻辑发展过程,体现出科学的逻辑层次。本文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又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结果。这几者有内在的逻辑发展关系。从而到理论创新在逻辑上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是新世纪的第一次党代会,是与时俱进的大会,充满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成果,在党建理论方面尤其显著,主要表现在党的性质、党的指南、党的纲领、党的形象、党的思维、党的基础、党的基层、党的领导、党的章程、党的最高权力交接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创新理论”首先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现在 ,创新理论已从窄义创新发展到了广义创新 ,也就是将“创新方法”提升到“创新理论” ,进而进行理论的创新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品格。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提出了党的建设新布局,这些重要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增添了新内容,同时也为我们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当代技术革命为基础而实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及转换 ,构成了当代人类特殊的生存困境 :一是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所造成的“全球问题”,二是由对物的依赖性所造成的人的“物化问题”。人的“物化”问题 ,是当代愈益突出和最为根本的“全球问题”,它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的深层的文化危机。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过程 ,在文化意义上是空前的价值观剧烈震荡的过程。“后工业文明”既以“大众文化”的形式表现为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 ,又以“哲学”的方式表现人类对当代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因此 ,新世纪哲学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 ,又具体地表现为对当代社会思潮和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以及新时期党的任务要求,进一步论述了党的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发展目标、基本任务、构成和特征、党的领导问题,进一步论述了统一战线中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8.
沈书妹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1):79-80
新的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谁要想在竞争中获胜,谁就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在教育观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等方面具有创新素质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理论创新是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前提 ,理论创新是我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创新已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要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必须以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进行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进行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实践没有止境 ,创新没有止境 ,以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对底层生存困境与命运悲剧的深沉悲悯,对个体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叩问,对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人性深度开掘,构成了新世纪散文精神呈现出的几个新的基本走向.新世纪散文风头正劲且正在酝酿新的精神与艺术变革,我们对此有足够的乐观和期待.当然,在散文呈现出的令人目眩神摇的文体狂欢情境中,创作者还应该坚持住散文的真实品质和自由品格,应该坚持散文的理性思索和诗性追求,更应该葆有悲悯的情怀和坚守住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不仅表明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经济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主要涉及:(1)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型,由追求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增长转向人民收入增长,实现公平增长;(2)经济发展路径的转型,由引进创新转为自主创新,由跟随转向引领;(3)经济发展引擎的转型,由出口导向转向扩大内需,由比较优势转向谋求竞争优势。所有这些发展理论的转型,将会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任丽卿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6):4-5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 ,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尤其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了新世纪党和国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3):1-3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于解决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难题 ,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苏军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2):62-63
作为高等体育院校最新科技传播的主要媒体———体院学报 ,就体育界学术交流、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传播渠道方面 ,以何种姿态跨入新世纪门槛 ,迎接新的挑战。在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学报要求发展 ,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高扬时代主旋律 ,向社会推出精品学报 相似文献
15.
邱丹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6):78-83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开放的新时代,全球化是我们这一时代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开放的基础,规定着21世纪的走向。当代世界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对国际关系及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考察全球化历史进程,探求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视界是任何哲学创立的思维方式,它的转换更是任何哲学创新的思想前提。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在三重视界的转换及其"融合"中实现理论创新才能真正获得其现代形式,即从"知识论"到"存在论"的视界转换、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视界转换、从"自然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视界转换。应当说,"存在论"的追究、"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及"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的"三重视界融合"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变革意义的思维方式,正是凭借这种思维方式,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彻底断绝了历史唯心主义,创立了以"社会存在论"为理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李伟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4-6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历史。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定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一定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 ,也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朴泰洙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4,21(3):92-105
中国的师道文化随着社会的教育职业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并在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中,不断得到发展。新世纪中,社会发展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世纪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健康的身体及心理。 相似文献
19.
郭海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7):1-2,,12,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在新世纪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坚持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才能保证政治稳定,才能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于现代化建设,更能彻底根治腐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引导大学生在新世纪、新的形势下 ,正确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完善的人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