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素质教育的出路,将孔子的“学”与“思”的思想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与当前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孔子强调的“学”侧重于知识的累积与继承,而“思”侧重于知识的创新、发展与批判,在教育过程中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当前,充分认识孔子的“学”与“思”的价值对推进素质教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两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双体”与“互动”是依据《教学论》和《学习论》的一般性原理 ,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从“教”和“学”二个侧面探讨主体性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把教师的“教”置于学生“学”的活动之中 ,学生的“学”又融于教师“教”的过程 ,最终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最佳临界点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国民教育,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改革传统的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中学政治课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认识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来实现自我的发展,本人认为,关键要科学地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和谐中进行.如何才能使“教”与“学”在和谐中进行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 ,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进行简要概述 ,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能动角色和要素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主体对主体间的合作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 ,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是实施体育课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双师型”课程领导是相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而言,其实质是重视作用而非角色,是高职院校校长和教师围绕课程问题谋求共识的互动过程。这一理念的实施需要“双师型”教师参与学校课程愿景的规划,需要建立一支由“双师型”教师与其他领导组成的合作型团队,需要为“双师型”教师创造富有活力的环境,需要能动分享式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广参与式教学法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式教学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学法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其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 ,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本文阐述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和在“两课”教学中推广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并针对“两课”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在“两课”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评教”是从学生角度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是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学评教”程序规范、指标设计合理等是决定评教结果客观性和真实性的重要因素。香港理工大学“学评教”模式具有以下特点:评教指标设计具有科学性、评教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评教过程具有规范性和灵活性,这些对我国大陆高校完善“学评教”模式以及改进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陶先生要求培育的“真人”是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人,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是立志改革善于创造的人。“学做真人”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与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目标是吻合的,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在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后,意识到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课理论性强 ,在教学法和课堂教学结构层面易形成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学生被动接受局面。“四步八字”教学法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实施过程中 ,必须排除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 ,使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在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著名的课程理论,论述了他关于教育的目的、知识的性质等观点。模式体现出四个特征,即人文主义的知识观、“研”“学”一体的教师角色观、合作探究式学习观和发展性评价观。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研究者和学习者相结合的教师成长模式,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确保评价更加反映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红蕊 《新天地》2011,(9):118-118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在英语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英语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使英语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实施“教劳结合”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4.
从新的角度审视《论语》中的“成人”文化意识 ,研究了以“仁爱”为核心的孔子“成人”教育 ,与今日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异同 ,分析了从古代“君子不器”的“成人”型人才观 ,到现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观的区别与联系 ,从中发现“成人”教育中包含着的素质教育思想。虽然古今有时代的本质差别 ,但却又有诸多一致性。研究“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并把它与“全面素质教育”加以比较 ,可以启迪和提高对素质 ,尤其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记》之所以名曰“学”记,主要是由于:其一,汉字的“教”是源于“学”的;其二,先秦教育家“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学本论思想对《学记》作者所产生的影响;其三,从内容来分析,“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是《学记》教学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承担了极为重要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政治素质、伦理素质等的培养、有一个从知识、能力到素质的规律性转化过程 ,我们有必要遵循这个规律来做好“两课”素质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严师出高徒”作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随着社会发展,“严师”与“高徒”指称的对象出现泛化,人们对“严师出高徒”的理解也出现分歧。对这一传统教育观念应当从正题“严师可以出高徒”、反题“严师不能出高徒”、合题“严师出高徒讲究条件”这三个方面进行辩证分析。“严师是否能出高徒”受教育复杂系统诸要素影响,主要由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等内外因素共同决定,并不是仅仅由教师这一因素决定。教师是否称得上真正的严师,是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的。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实践中存在错误理解“严师”以及“严师”式微的问题。因此,“严师出高徒”需要得到合理阐释,以重塑“严师”形象。新时代“严师”形象的重塑应注重四个方面:一是“严而有德”,不断修炼完善教师自身德行,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成为学生的榜样,严格管教学生;二是“严而有据”,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敢于管教学生,管教学生有理有据;三是“严而有情”,培养教育情怀,树立教育信念,增强教师责任感,主动管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四是“严而有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管教学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以“光”隐喻建立其“理念论”,强调通过引导“灵魂”从“可感世界”转向“可理知世界”而探获“真理”,但却凸显人类价值追求与教育目标的超验性,蕴含走向教育规训的风险。究其根源,超验目标预设个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身心分离状态,即将“身体”所获的感性认识视为须背离之物,从而将个体异化为游离于认识发生场域之外的“旁观者”。马克思以“普照之光”隐喻入手,通过剖析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的关系重构教育认识的本质,颠覆了柏拉图的“彼岸真理”的理性教化方式,重构教育中个体存在与认识的发生规律。马克思认为,个体并非置身世界外的“旁观者”,而是在世界中的“实践者”。人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生产者。人是物质、精神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为增强教育认识的实践性,他强调“教劳结合”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认知是人对于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元认知策略是认知主体自我调节的一种学习策略。元认知理论 应用到“高级英语”教学中,则是利用既有的认知积极干预“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一方面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 学策略,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指导,另一方面能从深层次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开发学生创 造性思维,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结合、需要和利益的内在驱动、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发展是“四有”新人的成长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培养“四有”新人应采取如下对策:将“四有”新人的培养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将“四有”教育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