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八六一年,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由农奴制的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因此,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了近代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当前我们探讨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问题,从中取得些借鉴和启示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俄国政府镇压1905年革命后,大臣会议主席斯托雷平领导进行了一场重大的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农业、教育等方面。改革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不仅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彼得大帝的改革起始于西方工业世界的冲击.但由于与西方社会水平的巨大反差、极为特殊而又沉重的俄国历史传统的阻碍,使改革的结果呈现出双重效应一方面是俄国成为具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俄国成为为数不多的富人和受教育者的欧洲文化外围地带,最终未能把俄国引向富强之路,而由他改革规定的俄国现代化发展轨迹使后来俄国现代化之路步履艰难、曲折反复.  相似文献   

4.
斯托雷平的改革正值沿袭三百多年的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倾覆前的最后十年,是革命民主与君主专制针锋相对的关键时期。斯托雷平虔诚地维护专制制度,希冀通过改革来维护沙皇专制统治,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斯托雷平改革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近代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彼得一世的近代化改革是以3000多条立法为框架和基础的。这些立法规制了俄国的政治、军事、民事和刑罚,促进了俄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为俄国法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1861年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解放”农奴法令,作为俄国封建专制制度基础的农奴制度宣布“自上而下”地废除。俄国历史开始走上了一个新阶段。百多年来,关于这次改革一直是史学家们关心的问题。然而,人们只注重对农奴制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即“解放”农奴法令的研究,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俄国社会经济基础方面变迁的研究,而忽视了对这一时期俄国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种种变革的研究。事实上,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沙皇在政治、司法、行政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改革。在这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关于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专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是俄国封建贵族统治集团自上而下推行的温和改革政策,不带有资产阶级性质。它在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力量发展方面起过重大的作用,但并非俄国近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查苏里奇案件凸显了1864年开始的司法改革的处境。司法改革推动了俄国的法制化进程,对专制政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也弱化了对革命活动的压制。法庭对查苏利奇的无罪判决以及由此引起的革命恐怖主义活动的加剧,促使政权调整了司法改革的原则。查苏里奇案件及其影响反映了俄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多种文化因素的矛盾和冲突,也反映了俄国转型之路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下半期以后,黄金在欧洲国家货币流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朝着金本位制方向发展。俄国以白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纸卢布也陷入困境,维特主持财政部工作期间,进行了货币改革。维特货币改革适应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巩固了俄国的国家财政,刺激了投资,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中叶,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已壮大起来的俄国东正教会为了进一步同世俗政权相抗衡,在大牧首尼康的主持下进行了改革,其中包括修订教仪和圣书。改革引起社会动荡,同时使尼康同沙皇的矛盾激化。沙皇凭借已得到巩固和加强的中央集权封建统治,废黜了尼康,基本上结束了政教权力之争。改革不仅分裂了俄国东正教会,而且削弱了它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力量,也削弱了俄国国内的保守势力。  相似文献   

11.
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专制制度迅速向资产阶级君主制演变。这种演变既表现为专制制度社会基础的变化,也表现为俄国政权机构的变化,某些政府部门(财政部)日益资产阶级化了。据此作者认为在1861~1904年间,俄国专制制度发生了部分质变。  相似文献   

12.
戈尔巴乔夫花了大力气进行苏联的国民经济改革。要对其意义作出评价,我们得回到18世纪末,当时俄国生产的铁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但是,后来西欧进行了伟大的产业革命.迅速而彻底地实行一系列社会和政治改革,把俄国远远  相似文献   

13.
雍乾年间的中俄贸易王若涛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完成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想使俄国的经济得以发展,作为俄国邻国的中国此时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俄国为了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想打开中国这一广阔的贸易市场。康熙28年(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幽灵”何时恰好从苏维埃社会内部冒出来?研究者们认为大规模状态在现代俄国开始于1988—1989年。或许可以认为当年是“幽灵”变成完全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的时代。 这种力量是快速形成的。俄国企业家从存在伊始就是露出了真正无限的欲望和贪得无厌的胃口。人们往往称俄国企业主阶层为改革的产物。这种观点仅仅在下列意义上是正确的:改革创造了那样一些条件,缺少了这些条件,企业主便不愿出  相似文献   

15.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国内生产力取得了相对适应的生产关系,并且获得长足的发展机会.大机器工业得到发展、交通运输得到改善、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建立起来了,俄国的全部经济生活得到改观.1861年俄国有铁路1488俄里,1865年为3819公里,到1890年猛增至29063公里,在25年里增加6倍多.到1913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为7.17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铁路建筑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农业、商业和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了全俄统一市场的形成,所以铁路建设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显薄弱.为此,本文拟就1860—1913年俄国铁路建设的总进程、政策及影响作一论述,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让俄罗斯腾空而起”(普希金语)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被恩格斯称之为“真正的伟人”。他以其开拓的精神,在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同时,又在文化领域里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改变了俄国贫困、落后和“黑暗愚昧”的面貌,使俄国一跃而为当时欧洲军事强国之一。彼得一世的光辉业绩,历来为中外学者所重视,争相研究,著述甚多。但在过去,特别是我国的史学工作者,对于彼得改革的研究,只限于其军事、政治、经济方面,而对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革新和建树,大都只附带一笔,甚至大部头的辞书也只字不提。其实,彼得一世在文化方面的革新,是他自上而下地进行的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推动了其他各项改革的进行。它是彼得培养改革人才、净化社会风气、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彼得为实现使俄国“繁荣、昌盛和幸福”伟大目标的一环。因此,研究彼得一世的文化革新,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彼得其人及其改革,对他的改革作出全面的历史评价,便于我们吸取其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约翰·罗斯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俄国实施“休克疗法”的动机,是使俄国经济成为世界市场能源和原料的供应地。中国恰恰因为与此建议相反,才获得了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俄国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中,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一系列改革,对其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乃至于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这种作用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尚有深究的必要。它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把握住俄国资产阶级和沙俄帝国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俄国1861年改革推动了铁路建设的发展。据列宁统计,俄国铁路网从1865年的3819公里增长到1890年的29063公里,增加6倍多。到1913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为7.17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不独中央地区大办铁路,边区也掀起铁路建设热潮。以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为例  相似文献   

20.
今天,俄国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企图弄清:为什么俄国人没有走逐步渐进的制度现代化道路?从最近10年国内发生的那些过程来看,这一方案可能是最受欢迎的。或许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初步的改革结果看来不那么令人不快,而对俄国人来说痛苦将少得多。许多学者认为,还在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解冻”时期,就已经错过了从极权主义从容不迫地过渡到市场的机遇。另一些学者认为,60年代末柯西金的经济改革可以为过渡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