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权绘锦 《社科纵横》2013,(9):114-119
历史小说是晚清文学之重镇,对其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是进化史观。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世界意识的形成和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也表现在对民族现实危机文化根源的挖掘,以及对摆脱民族现实危机出路的思考,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战争与晚清灾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争与晚清灾荒康沛竹晚清,战争频繁,兵连祸结。帝国主义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与此同时,国内也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破坏也较为严重的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晚清重大灾荒大多也都是发生在...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教育界需要解决的任务之一是培养教育自治的力量;是防止文教事务的过于中央集权化,发展各级学校自我管理的民主教育。目前这些要求无法实现的原因究竟是文教官僚出了毛病,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清封建王朝为维持其统治,不惜改弦更张,进行变革。就经济方面而论,促成了大规模的振兴工商实业的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运用自己权力实行的资本主义化的变革,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清末的经济变革是以一系列经济观念的更新为前导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便是重商主义的兴起,由此造成清王朝的经济政策由重农抑商向农工商并重的转变。这种转变既反映出处于末世的清封建统治者的反省,又表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动荡进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5.
晚清内务府以腐败著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及现实执行的种种缺失,即内务府管理的封闭性、监督机制的失效、内务府大臣整体素质的降低及皇室的奢靡与包庇。作为满洲特权的某种象征和代表,腐败不堪的内务府成为时人诟病清室的口实。随着清末民族主义的觉醒和立宪运动的展开,整肃、改革内务府成为朝野上下的一致呼声,凸显了当时的满汉矛盾与家国利益冲突。而清室对于内务府腐败问题缺乏有效应对,也构成其丧失人心、走向覆亡的一个内在因缘。  相似文献   

6.
晚清国粹派论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学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新的也是最后的一次高峰.因时代条件的缘故,它跌岩起伏,异彩纷陈.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派在近代较比更早更系统地对清学进行了总结,其研究成果在这一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探讨国粹派论清学,不仅为正确认识晚清国粹派所必需,同时对于促进近代文化史的研究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论上海租界与晚清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说明由于特殊的政治格局,由于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上海租界在晚清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据点,又是中外资产阶级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基地;租界当局有与清政府勾结镇压革命的一面,也有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或减轻封建清廷对资产阶级新党迫害的一面。资产阶级新党利用了租界的特殊条件,把这里变成他们在国内进行民主爱国运动的主要集结地、宣传中心和逃避清廷迫害的避难所。对于晚清革命的发展,上海租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晚清京师的粮食供应──晚清北京社会问题剖析之一赵蕙蓉晚清1840年到1911年的七十年间是极其特殊而又重要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冲突而又变动的时代。清王朝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康乾盛世”之后,至嘉庆时,整个帝国境内已呈现“四海变秋色”①的衰世现象,道光...  相似文献   

9.
晚清新政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清末新政的展开及人们产业观念的更新 ,清中央和地方的农业产业行政机构开始日趋专门化 ;与此同时 ,民间以改良农业为己任的职业团体———农会广泛设立。两者共同努力 :提倡农学教育 ,发展知识农业 ;设立农事试验场 ,推广农业科技 ;奖励发明创造 ,倡导设立农垦公司。这在内外交困的时局下 ,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落后的面貌 ,但也顺应了时代潮流 ,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起了前驱开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清政府甲午战敗后,与日本侵略者签订的《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的急剧加深,出现了被“瓜分”的危机。而《马关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也给晚清财政带来一大变局。从此不仅使清廷财政趋于全面崩溃,而且导致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最后覆灭。甲午赔款与晚清财政大变局,是晚清财政史乃至政治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论述如下: 1 随着清王朝由盛而衰,清廷财政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已很拮据。鸦片战争后,由于大量军费开支、巨额赔款,以及鸦片、洋货源源不断涌入中国,使得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情况愈加严重,清廷财政出现危机。十年之后,一场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各族人民反清风暴席卷全国,与“内忧”相随而来的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爆发了。清王朝为了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和对付英法联军的侵略,连年征调不绝,兵饷日不暇给,清廷财政几乎崩溃,清王朝面临覆灭的危险。但由于1853年清廷开始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的官僚制度虽然是在战前日本的官僚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官僚体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历史传承上的必然联系。但战前日本的官僚制度与战后日本的官僚体系相比较,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或不同就构成了战前日本官僚制度的特征或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铁军 《日本研究》2007,7(2):53-59
本文以太政官时期的官僚的任用、《文官试验试补及见习规则》以及《文官任用令》为线索,探讨和研究了近代日本文官制度的确立与明治初中期政局中藩阀、政党以及日本内阁建立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近代日本文官集团,从一开始就与日本的政局-藩阀政治、政党制度以及议会和内阁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观点;近代日本文官不仅仅包含有经过文官考试而成为职业文官的集团,也包括着随政局变动而更迭的文官官僚。  相似文献   

13.
晚清西学东渐史概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清西学东渐史概论熊月之晚清西学东渐,潮落潮涨,从坚船利炮、声光化电,到物竞天择,自由民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势如江涛翻卷,滚滚而来,影响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传播过程波谲云诡,社会反应百态千姿。本文概括地介绍了西学东渐历史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存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清中叶以前,女子只能在家庭中接受一些粗浅的教育,封建势力不允许女子进入学塾读书。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创办专门的女子学校,教会控制的《万国公报》等对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戊戌变法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人士将兴办女学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时务报》、《湘学报》上撰文予以大力鼓吹。这些活动有力地促成了女子教育由萌芽至勃兴。庚子事变后,女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风气既开,京师及各省兴办的学校逐渐增多,既有普通中小学  相似文献   

15.
晚清赴美赛会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博览会创始于1798年的法国,后被许多西方国家仿效,成为旨在展现工业革命成果和各国的特色产品,促进彼此经济贸易的一项国际交流活动,是近代资产阶级文明的重要标志和表现。中国近代始称世界博览会为雅物会、赛珍会、赛奇会,把它作为一种“矜奇炫异”的比赛方式,……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使街头政治异常活跃.晚清街头政治对当时的社会政局和制度变迁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也为当代中国政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晚清通讯业的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从整体看,旧中国经济没有实现近代化,但各个经济部门不同程度地逐步向近代化迈进。晚清电报线的建设,实现了通讯业的近代化。这在研讨旧中国近代化问题上,很值得注意。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已被纳入世界电报网络之中,电报线的设立势在必行。清政府创办电报是在外国战争威胁下应付危局而被动地开展的。本文从资金、电线的建设和保护、经营以及对外交涉等四个方面考察,认为当时电报局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并由此形成官线和商线并举的局面。电讯器材依赖外国,后期发展滞缓以及主权不完整三者是晚清电报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朱军 《浙江学刊》2013,(1):66-71
清末民初转型时代是乌托邦主义流行的时代.中国文学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儒家乌托邦世界.一方面,文学作品意图唤起借助政制和科学实现外在超越的热情;另一方面,它始终提醒道德的君子追回那失去的黄金时代的文化,并以文学所勾勒的文明境界作为把握、衡量乃至批判现实的一个重要尺度.从最初借助政制民主科学求得“外在超越”,进而展开了对于西方文明最初的反思,最终,晚清文人依然归附于传统天理世界观指出的路径,以内心的良知唤醒了“内在超越”.在东方和西方之外,晚清文人试图建构出以仁义治天下的普世的儒家乌托邦,以此表达文化保守主义者道德救世的承担与使命.  相似文献   

19.
李廷勇 《浙江学刊》2001,4(5):142-147
晚清以来,在严峻的社会现实的激荡下,蒙元史研究形成热潮.学者们继承并发挥中国传统学术的精神,利用中西交通大开发所提供的便利条件,使蒙元史研究呈现出放眼世界的新气象.在具体史地考据、<元史>的新改重修上均取得巨大的成就.它上承道咸以降经世派西北史地学的端绪,下开民国间新考证派研治蒙元史的风气,对我国近代蒙古学的形成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清中日文化交流概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欧阳跃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文化输出国的地位,日本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汲取政制法令、学术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乃至娱乐游戏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素养。近代以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