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方法对山东省历年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试图阐明城镇居民消费状况以及未来消费的发展趋势。并在进行一系列回归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山东城镇居民现阶段消费结构的特点,结合制约消费的因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 ,测定了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以及居民家庭基本生活线等 ,并针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 ,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其结果对政府部门制定消费政策和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影响太原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原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影响太原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静态因素、动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太原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应目前太原市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特征,并对家庭生命周期、地域及社会阶层几个因素对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阐述.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合理消费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政府应采取的对策,对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选择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揭示出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总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增长,同时也影响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对于产业结构的引导日益加深。在按照市场变化调整产出结构的同时,更要优化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为了使消费结构科学合理并真正能够实现宏观调控,本文首次提出从投资与消费、居民消费总水平和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三个层次设定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目标,编制拟定了若干基于居民消费总量增长的消费结构优化概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消费变动趋势,提出着力引导消费倾向,统筹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协调拉动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精准判识省际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现状及空间格局,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2013年分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的数据,选取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八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综合得分进行排名,通过聚类分析法研究省际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可分为五类,呈“金字塔”型布局。最后结合分析成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即将实施的"十三五"期间,吉林省继续将扩大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内需不足的战略重点。吉林省消费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何在"十三五"期间调整消费结构、扩大消费,本文认为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消费结构会逐步向城镇消费结构靠近,参照目前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收入会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中高收入水平将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扩大消费的对策包括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公共服务、扩大耐用品消费、建立地方特色消费品牌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ELES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整体较弱,消费结构虽有所升级但其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还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而城镇居民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虽不断增加但仍有所不足;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因素不只是收入和价格,居民的消费习惯也起重要作用,此外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的完善,对消除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至关重要。同时也说明,我国消费结构优化的潜力大,消费量可提升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延边州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延边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延边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改善之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在进一步更新,消费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城镇居民现阶段消费结构呈现不同的特点 ,采用ELES系统方法对 2 0 0 1年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支出及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制约消费的影响因素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拉动贵州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国银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9):21-23,55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结合皖江城市带的开发,通过调查、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安徽舍肥、芜湖、安庆等地的城镇居民为对象,针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影响居民消费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基于安徽城镇居民消费的经济、观念等主要因素的分析,归纳出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还不合理,实物性消费仍占主导地位,提出了结合安徽城镇家庭自身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特点刺激和拉动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消费结构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运用动态消费结构模型对广州市1993-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 并对2001-2010年广州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及收入进行预测, 指出未来消费结构发展的趋势以及消费热点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使社会阶层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方式随之改变。因此,研究社会阶层的划分和特点进而根据这些特点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是当前社会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笔者以吉林省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了社会阶层的划分和研究,得出了各阶层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吉林省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企业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水平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消费水平的各动因作了完整的边际分析,指出各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计算了我国一些代表年份的恩格尔系数并建立了三个结构模型以说明消费结构的变化。综合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回顾并对消费状况的现状作了比较完整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需求弹性3个方面对2005年和2010年东北三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整体边际消费倾向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各省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且各省内部的城镇居民消费差距也较大;辽宁省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吉林省次之,黑龙江省最低;交通和通讯目前已经成为三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期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房改力度的加大,城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将从过去泡沫经济的困境中走出来,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理性增长点。因此,如何提高商品化住宅水平、扩大居民楼房入住率,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城镇居民,同时它也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我国过去很长时期以来对楼房入住率影响因素的评价主观色彩浓重,限制了该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不利于从规模化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原理,建立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楼房入住率指标评价体系及其模型,目的在于使居民楼房入住率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更加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但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从而为各地政府根据地区间的消费结构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用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强度变化和影响因素视角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及趋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具有显著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持续升级特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先行于农村居民,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强度相对更大;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影响效应,收入因素的总体影响相对更大,并且每种因素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具体消费支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收入差距缩小,将会推动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与趋同,进而促进我国消费总量增长。因此,需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阶段过渡.同时预测恩格尔系数会继续下降,高层次消费项目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最后针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重新定义了能源强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终端能源消费定为考察对象,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工业整体能源强度变动分解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行业调整、部门调整和技术变动四部分。研究表明,技术变动是影响我国工业能源强度最主要的因素,行业结构和部门结构变动次之,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措施鼓励工业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工业节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