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用文本细读法来分析开创"新感觉派"小说风气之先的<都市风景线>,可以发现它对当时文坛流行的"爱情神话"、"乡土神话"的解构和反拨"启蒙神话"的深层文化意义,使批评者对"新感觉派"小说的研究能够回归文本,而非观念先行因袭旧说,这对于批评者研究当下的都市文学也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汉字的表意性,汉语在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常使用意译的方式造词,这就为西方思想的东方诠释提供了条件。梁启超的世界主义思想就是这样的例子,梁启超用中国古典主义的思维诠释了"世界主义",得出了"世界主义"应在主权国家的背景之下,通过文化融合来达到的理论路线。梁启超的这种世界主义思想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反抗西方话语霸权的立场,也是一种应对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践,并以他的言行印证了世界主义方案。  相似文献   

3.
"五四"作家在线性时间观和世界主义视角的支配下,将西方作为象征权利嵌入中国文化想象中。新感觉派在认同"五四"一代的基础上,将西方等同于现代,开始了对现代性的追求。他们采取分叉性的策略将都市西方与殖民西方作了区分,通过对上海的世界主义想象将自己放在与西方和日本都市文化对话的全球语境中,因此掩盖住了西方和日本帝国主义半殖民统治的现实。新感觉派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模糊,导致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殖民。  相似文献   

4.
藏医药作为藏民族文化精髓之一,既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书写了医学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藏医药文化以"三因学说"、"五源学说"、"医算结合学说"等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为核心,该知识体系又与藏传佛教、哲学、天文、物候、民俗等文化门类互相联系.因此,藏医药虽属于医学体系,但透过它的发展过程和文化内涵来看,它更是藏族人民文化的结晶.目前,尽管对藏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传承人的培养、医古典籍的搜集、整理和标准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批判与超越的尝试--评胡国亨对西方文化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亨认为 ,当今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主要是由西方智性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造成的。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及对孔子思想的重新诠释 ,胡国亨提出了“大孔子学说”,藉以纾缓人类的生存危机。本文认为 ,胡国亨对西方文化的跨学科、多视角批判是理性而深刻的 ,对我们全面认识与评价西方文化及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 ,作为一种超越现代性困境的设想 ,“大孔子学说”却陷入了以纯意向为出发点的乌托邦之中。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从1915年到30年代中期的东西文化论战中,与"东方文化派"针锋相对,"西化派"主张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东西文明不能调和、中国文化应全盘西化.这种主张使他们面临重重困境,如启蒙所需要的民族自卑意识与救亡所需要的民族自尊意识相冲突、建设民族文化的目的与全盘否定民族文化的手段相背离、西方文化多元化与救亡所需要的文化一元化相矛盾、要求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强烈愿望与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黑暗现实相反差.因此,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历史依据的"唯物史观派"能被历史所选择,应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在《论语》翻译及诠释中的文化挪用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用西方宗教和哲学概念翻译及诠释中国思想;证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借助翻译和诠释塑造中国文化形象.《论语》翻译及诠释中的文化挪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也要反对其抛弃原文精神实质的滥用.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现代学术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来看,还是从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成就来看,我们都应该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规范进行整理发掘,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体系,与西方美学体系"双峰对峙".中国古典美学从研究范畴到具体命题到名词术语到学术用语,均自成体系,与西方美学"各说各语".但殊途同归,两者都是人类对于美的关注和诠释,都是人类对于主观美感和客观美的欣赏与诠释,以及对于人类审美经验的总结.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东方审美学说,蕴含着深沉丰厚、蕴藉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魂,总结了中国传统诗歌、散文、词曲、戏剧、绘画、书法等等的审美经验和美的创造的"美学创获",这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化的特殊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态·能量·中国地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在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初步探索。农村经济制度、组织制度、基础设施、新科技应用体系等乡村生产力基础体系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政权的建立及广大农民的参政议政,彻底改变了旧的农村政治格局;现代精神文明对农村落后文化的改造,造就了新的农村精神风貌;简易社会保障组织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农民的生、老、病、死等有了初步的保障。其初步探索为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不仅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而且也尝试着对新型社会制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他认识到“经济,是最要紧的了”;同时“提倡文艺运动”,进行“文化的改革”;建设新文化,他提倡“拿来主义”;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他强调要坚持长期的韧性战斗;同时还认识到“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层理论与中国城市的类中间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杨 《东方论坛》2002,(3):47-52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是研究社会分层的两大理论模式 ,国内的社会学学者多融合这两家之所长 ,来探讨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象。西方社会 ,马克思和韦伯的继承者也对原有理论进行了重新发现与探索 ,形成了关于社会分层的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新马克思主义认为 ,阶级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 ;新韦伯主义认为 ,职业秩序是决定社会分层的最重要来源 ,教育以及由此获得的技术专长是构成封闭过程结构化的重要因素。更进一步的 ,维克多·倪 (Victor Nee)和撒列尼 (I.Szelenyi)集中研究国家社会主义的市场转型过程里社会精英的形成和替代模式 ,采用嵌入性观点 ,讨论了市场转型对社会分层结构所造成的影响。相应的 ,孙立平分析了向市场转型过程中 ,行政精英向市场精英的转化。种种迹象表明 ,在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 ,就全社会来看 ,中间阶层的存在还并不明显 ,如果说有 ,那也仅是就一些产业结构接近信息经济要求的大城市而言。  相似文献   

14.
自 70年代以来 ,韩国大企业迅速崛起 ,这与他们特有的企业文化和成功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韩国的企业文化深受东亚传统文化的影响 ,有着博采众长、实业兴国、和衷共济、以人为本、力求创新等特点 ,它对于正步入市场经济的我国企业建设和健全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晚清王朝通过三次文化、教育上的自救改革仍然无法造就自己需要的人才,脱颖而出的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具有难为旧体制容纳的价值信仰和思想特征。青年知识分子的文字著述大体符合当时反帝救亡、反专制求民主、破迷信崇科学的时代要求,但也带上了鄙薄固有文化,否定传统伦理,超出社会实情,幻想“平均”、“平等”,以及片面理解“革命”和“泛政治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光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对光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艺术探索,有的喜欢表现光的色彩丰富性;有的以动态的光作为创作的手段;有的则强调光的心理暗示作用。当代光艺术的探索也带来了建筑光文化的进步,艺术家根据不同城市的人文历史背景和文化理念营造出富有个性的建筑光文化。光艺术为建筑带来了革命性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与保护:意义消解与价值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化石”,它所凝聚的文化在其繁荣时期的鲜活生命和社会价值,随着文化所属时代的结束而发生原生意义的终结;但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资源的经济开发,在文化遗产这一“旧”的文化形体上又实现了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18.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失败,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改革,再到所有制、分配、市场调控方式的突破;从与“大民主”共生的“无法无天”灾难,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缺一不可,再到民主、法治、德治须三位一体;从与党的领导交织的事实上终身制的后患,到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党政分开与废除终身制,再到党的活动要以三个代表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无人民军队与巩固的国防就无人民的国家与福利,到精兵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军新思路、再到四大建军要求、科技建军、依法建军思想;三代领导人的探索表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新旧交替,中西交融,作为国学大师之一的刘师培,其小学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刘师培在继承乾嘉朴学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西方之理论,在传统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研究而外,将小学研究的触角,深入到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领域,在为民族民主革命制造舆论、勾勒远古社会风貌、反映社会历史进程、树立传统批判意识等方面独树一帜,影响甚巨。刘师培的小学研究不但提升了传统小学的研究价值,而且也为现代语言学的构建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世界"论涉及主题、主线、结构等许多范畴,它作为对作品叙述内容的整体审视与把握,有着颇为重要的研究意义.从传统的评点派到新红学,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世界"论.两个世界论、三个世界论、多个世界论可作为其典型代表.这些"世界"论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层进演化,显示出努力挖掘<红楼梦>精髓的可贵探索.这些"世界"论的深层心理认知机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言意、虚实等哲学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双构性与多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