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陈辽到2000年,人类将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下简称文论)在21世纪将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这是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作指导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人,都不能不关心并寻求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  相似文献   

2.
傅其林、冯春天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设性和批判性双重品格问题是全球化和本土化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的理论是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由于萌生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现代性社会有着切身的生存体验,更多地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性品格,形成了不同话语形态的社会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同样因张扬马克思的批判性而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发展,现代性和后现代语境也逐渐成为国内学者关注较多的话题,诸如后现代在当前中国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后现代与现代性的关系等问题,都是中国当下文论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热点.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文论界几乎引进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有主流学者的作品,真可谓不胜枚举.值得注意的是,从2000年至2008年,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等问题,我国学术界发表了不少有质量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自上古始,历来有不少文论家提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观点,也有不少有益的结论,但也有诸多失误和未彻之处。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有机组成部分——传统文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新的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宝库。毛泽东同志对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新论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艺来源于生活文艺是不是来源于生活,这个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宋元以前显得意外地复杂。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中国以抒情类文学作为文学的主要内容。由于抒情类文学涉及到特殊的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10):140-14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社会时代文化变革息息相关,它体现着时代精神,把握着时代脉搏,汲取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的当代建构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艺术多样化和文艺理论多元化发展现实,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范式,深化和拓展当代性的问题领域,推动与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文艺理论学说,已经明确表明不再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道路.这在当前理论"多元"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7.
李立 《唐都学刊》2014,(1):111-114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知识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过程中理论文本资源的判定以及理论文本解读方式的择取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它决定了文本学方法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必然路径。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需在西方文本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本资源判定及文本解读方式的反思分析两个层面取得深入进展,并通过正本清源的文本学观照,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论自身的学术内涵与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8.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开篇是中国近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型的过渡阶段 ,梁启超、王国维是这一阶段重要的衔接人物 ,他们的文论承上启下 ,是整个中国文论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他们的影响下 ,无论是文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等深层内涵 ,还是文论的术语、文论的架构方式等表层征象 ,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现代性视野回读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开篇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审视 ,对建设当代新文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中,一个不容忌讳的事实是,大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关系很少关注和探究,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理论界似乎早已淡忘了所谓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体阐释视界在本质上是从主体向度对社会生活进行实践性阐释所形成的一种话语模式.它的提问方式主要表现为:在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框架中,文学文化等社会意识作为关系过程的主动因素和主导因素是如何对作为客体基础的社会存在发生价值赋型与实践改造作用的.从其特定的历史身份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体阐释视界主要体现为某种批判性的话语模式.作为一种客观性的阐释视界,它主要以一种实践性的阐释机制来实现其对象化的存在,而人及其情感心理则构成了这种主体阐释视界对客体基础发生实践作用的现实中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命运及其启示胡秉俊引言毫无疑义,近百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莫过于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行而居于指导地位数十年,使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印上了最为鲜明的标记。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对当代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此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观念的建构中,以及此后的延伸与发展中,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的明显分流.无疑,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都是与不同的政治意识紧紧地交合、渗透在一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都在努力阐释和宣传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各自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各自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观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的理论内涵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当代西方文论的主要局限有:脱离文学实践,用其他学科的现成理论阐释文学文本、解释文学经验,并将之推广为普遍的文学规则;出于对以往理论和方法的批判乃至颠覆,将具有合理因素的观点推延至极端;套用科学主义的恒定模式阐释具体文本。当代西方文论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伦理差异和审美差异,这决定了其理论运用的有限性。中国文论建设的基点,一是抛弃对外来理论的过分倚重,重归中国文学实践;二是坚持民族化方向,回到中国语境,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论遗产;三是认识、处理好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问题,建构二者辩证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们越来越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迫切需求.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在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过程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论的性质渊源及特色成九田,畅孝昌从理论上讲,中国古代文化应该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但实际问题还不这样简单。首先,中国古代始终未能将“文章”与“文学”明确区分开来,一般所谓“文章”是包含“文学”在内的。东汉时,开始出现了“文章”的概...  相似文献   

16.
曹晖 《求是学刊》2012,(5):161-162
由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求是学刊》编辑部等协办的"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于2012年8月15~18日在哈尔滨伏尔加庄园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在描述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的发展历程 ,并对之加以评析。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从起步逐渐走向系统性和专题性 ,日益趋于文化比较。我们的比较文论具有其自身的现实背景和现实意义 ,它是一个在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冲击下 ,重新阐释自我与他者关系从而重新进行自我文化定位的历史课题。总观这一历程 ,前进和反思的交替说明中西比较文论仍处于未成熟阶段。展望新世纪的比较文论研究 ,切实的途径是展开中西文论、文化的对话 ,通过文论对话和文化对话、交流走向中西融合。  相似文献   

18.
刘锋杰1953年生,安徽泾县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文艺学专业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论史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蜕变与回归——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雷蒙德·威廉斯不仅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更是推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转向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家.他通过吸收、借鉴和批判F.R.利维斯及其"细察派"的批评方法,不仅超越了利维斯主义的局限,还弥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欠缺,发展出了以文学细读为基础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重新发掘这一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经验及理论建构过程,也能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20.
吴元迈 《学习与探索》2008,2(1):179-180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20多年来,中国大量引进了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各种观念和模式,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