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在选择农业生产经营形式问题上,往往是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从而出现"社会主义模式"与发展生产力相对立的怪现象.赵紫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①既然生产力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是否有利于  相似文献   

2.
十三大报告在阐述生产力标准时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这一论断是从生产力的整体内涵上来讲的。但是,现在有的人片面地理解了这个科学论断,这就涉及  相似文献   

3.
十三大政治报告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几十年来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生产力标准”问题。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那么,生产力标准同改革是什么关系?怎样运用生产力标准指导改革?笔者想着重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最近,武汉市委宣传部与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发起召开了生产力标准理论讨论会,武汉地区部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宣传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1、生产力标准的内涵及外延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内涵.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应以十三大报告的科学表述为准.其主要内容是: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划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有的同志将生产力标准概述为:社会生产力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衡量和检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十年来,随着改革和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对于真理标准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我们不仅恢复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将这一原则贯彻到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去,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用以观察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明确具体地提出,在改革和建设中要坚持实践标准,就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全党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党的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的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之一。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所允许的,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所应改革的。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就成为我们检验一切工作的一个最明确、最简单、最切实、最可靠的标准。因此,生产力标准问题实际上就是怎样才能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怎样才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呢?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是很复杂的,它涉及  相似文献   

7.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事业成败的标准.提出并坚持生产力标准,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改革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只有把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才能揭示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既然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事业(包括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而社会生产力又是一个经济学的范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各个民族、阶级、阶层、集团和党派在共同目标下的大联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统一战线是为各个革命时期党的总任务服务的,党的十三大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统战工作要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生产力提高了最终又会给统战工作增添新的内容,这已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所证明.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概念,指出应当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仅就生产力标准的意义和含义,以及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谈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按照这一原理,理所当然地应当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选用人才、考核干部的根本标准。将生产力标准引入用人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党的十三大基本略线的根本保证。从历史上看,组织路线总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是实现政治路线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邓小平文选》第141页)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中心,并以是否有利于发属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完成新时期中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特点,内在机理,及其发展战略任务、走向等等问题,我们应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重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了一个检验一切事业的成败,衡量各项工作的得失,判断路线、思想、理论是非的正确标准。我认为确定生产力标准是继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之后,理论界又一件大事。如果我们把实践标准的大讨论作为我国现代史上一次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问题,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一个时期,我们对生产力标准强调得有些片面,绝对化,庸俗化,把“生产力标准”错误地应用到伦理道德领域,以致造成了人们的伦理道德混乱和思想混乱现象,现在有必要在理论上搞清楚。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重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正确的论点,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各种社会形态的依  相似文献   

16.
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 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其 中一个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观 点”。这个观点在十三大报告中作了充分的肯定和深刻的阐述,并确立了生产力标准, 提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的做法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论断。这是我党从社会主义建设 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7.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论述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时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原理概括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概括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产力标准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这一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同志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一文中指出:学习十三大文件,重点应该放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思想上的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也应该成为我们今后解放思想的新起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最重大意义就在于它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供了最便利的思想武器,使我们能够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前进。下面拟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二大破旧创新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并产生了和正在继续不断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一 改革,就是破旧创新。改革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一切不适应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曰之旧,一切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日之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这个矛盾是对抗性的,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行调节来解决不适应的部分。凡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旧东西,我们都要破除;凡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新东西,我们都要创建。这就是要改革。  相似文献   

20.
“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党的十三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而得出的一个精辟论断,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赞同。但对这个根本标准的理解却见仁见智,甚不一致。有些同志甚至认为坚持了生产力标准就不好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不好再谈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了。这完全是一种曲解。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是相悖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前人已经造成的物质基础上去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社会制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必然不断前进。这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恩格斯、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