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需要而造成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或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扬导致CPI上行,从而引发了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分析出现物价持续上涨,通胀预期增强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大.而稳定物价,减小通胀预期的关键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2.
徐灼 《统计与决策》2016,(9):168-170
文章利用SVAR模型探讨了经济新常态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货币量、信贷规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新常态下货币增长率或信贷融资规模的增加更倾向于提高通胀预期,存款利率或拆借利率的上升更倾向于降低通胀预期.并认为这是由于新常态时期经济金融结构变化所导致的,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应该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转型为以价格型调控为主,从而更有效地管理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3.
根据适应性学习理论,建立专业机构通胀预期向公众传导的通胀预期异质模型,并将其引入到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公众通胀预期及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和专业机构通胀预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公众通胀预期具有适应性学习和滞后性特点;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同时具有前瞻性和后顾性特点。管理通胀预期不仅需要政府对一些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控,还需要政府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公众与央行、专业预测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项后军  于洋 《统计研究》2012,29(11):41-48
通过纳入通胀预期,本文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房价和股价)反应的方式、非对称性和急缓程度,结果表明:(1)通胀预期在货币政策分别对房价和股价的反应中起到明显不同的作用;(2)货币政策“关注”房价而“盯住”股价,即货币政策“间接地”根据通胀预期调整对房价的反应,但通常并未考虑通胀预期就“直接” 调整对股价的反应;(3)货币政策在整个样本期内均对房价作出正向反应,且随通胀预期的不断攀升反应逐渐增强,但对股价却采取所谓“调牛不调熊”的非对称反应,且随股价涨幅的增加反应逐渐增强;(4)这两种非对称反应均是逐渐(平滑)调整的。最后,本文还从政策层面上讨论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的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引入了通胀预期这一因素后,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而言,农产品价格波动、通胀预期以及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农产品价格波动是通胀预期的Granger原因,通胀预期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来看,三者之间存在着波动性的相互影响,一般在当期或滞后1期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瞿奂 《统计与决策》2006,(16):12-14
通胀目标法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以来,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采用.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动态非一致性角度对通胀目标法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以此总结出通胀目标法中值得我国在今后货币政策改革中借鉴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通胀预期角度看国内通胀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期因素被理论界认为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人们必须掌握通货膨胀的内在成因.因此,文章以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两个调查数据代替通胀预期指标.建立截距和斜率同时变动的虚拟变量模型,分别研究紧缩和扩张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企业家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房价、医疗费用等重要生活支出在消费者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不能很好的衡量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预期的微观基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但是至今为止相关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的《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系统》数据库,从经济主体的经济特征和人口统计特征两方面详细研究哪些因素会显著影响居民通胀预期。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未来家庭经济状况的信心、风险厌恶程度和金融参与及熟悉度、家庭所处阶层、人们对现阶段经济运行状况的满意程度以及最近家庭所处的经济环境都是形成异质性通胀预期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制定更加科学的货币政策和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程贵 《统计与决策》2013,(3):158-161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规则中,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文章首先系统考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内在矛盾,指出“显性货币、隐性汇率”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是引起货币政策操作经常性失效、内外均衡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然后,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四类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在预测我国物价和产出变动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通胀波动能够更好地解释未来物价、名义产出的变化与波动.由此,我们提出以通胀为目标变量(通胀目标制)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使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两国价格差距的过程中,结构性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有着相同的作用。人民币外在升值压力与国内通胀并存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所以,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的合适政策搭配会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逐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1.
《统计与咨询》2011,(1):9-9
当前要抑制通胀,管理通胀预期还需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及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调整好信贷投放节奏,把握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引导金融机构均衡放款,增强商业银行信贷均衡投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促进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模型研究对宏观金融问题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Duffie-Kan的仿射期限结构理论基础上,利用卡尔曼滤波技术,拟合了我国银行间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选取了高斯常量波动模型,并改进了状态空间方程的量测方程,加入了收益波动的方差限制,提高了模型的收敛性.实证发现,两因子常波动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我国银行间国债收益曲线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动态特征.实证也表明加入通胀后的二因子模型拟合效果比只考虑两个潜在因子的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并且从期限结构中可以获取通胀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刘明国 《统计与决策》2012,(16):133-137
要有效治理我国的通胀问题,首先必须要采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来分析我国通胀的原因,不能简单地认为我国通胀的原因就是成本推动或者需求拉动,在这两个因素的背后,还存在农产品供给不足、生产资料供给垄断和技术进步滞缓这些内生于我国片面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战略、乃至基本经济制度的因素,可以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胀在很大程度属于内生型的螺旋式的通胀。  相似文献   

14.
许友传 《统计研究》2024,(1):98-107
基于我国通胀和产出的时序特征与经验拟合,本文对较长时期内的实际利率进行较完备的统计测度,并与确定性情景下的实际利率进行对比,讨论其估值偏离情况,特别是低估的水平、结构与诱因,同时从通胀和产出两个视角解释其变动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在低增长和高通胀状态下,确定性情景必然低估实际利率。即便在低增长和低通胀状态下,当通胀预期偏离度小于其不确定风险补偿效应时,确定性情景仍倾向于低估实际利率,这是近端较长时期内实际利率明显低估的原因。第二,实际风险溢价(与产出及其变动有关)对实际利率的估值有重要影响。从通胀和产出对实际利率估值偏离的解释方向看,其同向解释和反向解释的时点之比约4:6,两者各占主导的时点之比约6:4。此外,基于未来可能的经济状态,分类讨论是否需要降息及降息空间,以及如何引导或降低实际利率。本研究结论以期给相关政策讨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1987年以来的月度CPI数据,考察了中国通胀率与通胀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应用GARCH模型测量通胀不确定性,建立VECM模型检验两者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在中国较高的通胀伴随较高的通胀不确定性,但并不存在明显的线性数量关系;(2)通胀率具有明显门槛效应,通胀率超过门槛值会引起通胀不确定性迅速剧烈波动.文章结论支持,保持物价的稳定、维持低通胀的经济环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  相似文献   

16.
CPI与PPI波动呈分异趋势、PPI对经济增长的敏感性增大、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显著及通胀效应大等特征说明新一轮通胀有着深层的结构性原因。基于货币供给软约束框架分析了结构性通胀的运行机理。指出M2的过快增长伴随着贷款产值比的下降削弱了稳定通货的基础,输入性通胀因素的不断强化加大了通货管理的难度;因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过大而形成的农业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是刘易斯拐点后出现的一种新型通胀,它是"滞胀"的潜形式。推动工资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并不是劳动力供给"短缺",而是工资定价机制的转型与劳动生产率差距过大的结合。通货管理应由应急型的以"总量调控"为主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为更加强调结构性手段运用和绩效的长期稳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谭浩  李姝凡 《统计与决策》2017,(16):157-160
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再分配效应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文章采用奥尔多研究中心发布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及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家庭财富不平等状况较收入不平等更为严重.通货膨胀拉大了居民的收入、财富差距.具体而言通胀每上升1%,人群收入基尼系数上升0.1%,财富基尼系数也随之上升;家庭财富抗通胀能力与其资产结构有关,富有家庭持有较多通胀保护资产,因而财富受通胀影响较小;除总资产因素外,家庭特征也会影响居民家庭应对通胀的能力.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家庭以及运用了财务杠杆的家庭,能够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回顾蛇年股市,除创业板一枝独秀,总体表现波澜不惊。随着美国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效益进一步发酵,通胀预期回升,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困境。加上企业年报业绩不达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成长股和周期股面临调整压力。随着上述不利预期逐渐消化,股市预期才有望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随之发生剧烈波动,全球通胀预期有所增强,也给我国今年的物价形势增加了新的输入性压力。一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将先抑后扬。由于地震对市场信心造成重大打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包括粮食、蔬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多,波幅较大,导致居民生活成本上涨,消费支出增加,在增强通胀预期的同时,对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抑制物价涨幅,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既是管理好通胀预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有必要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