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承坪  陈志 《统计与决策》2017,(13):130-132
文章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省级政府2007-2015年地方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并着重考察了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对省级政府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近年来我国各省地方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整体改善明显,区域间地方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差异逐渐减小,但部分省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仍然偏低;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对省级政府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具有显著负效应,而人口规模和地区经济水平对支出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财政支出对推动城市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2003—2013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二者关系的影响,及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对城市规模及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城市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使得城市过度集聚,短期内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却不利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建构旅游产业的因素效应模型,研究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对产值的效应,并进一步研究陕西省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旅游产业中酒店和旅行社规模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对旅游从业者人数和游客人数拉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于金融部门的视角,从需求跟进论出发,对银行和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进程中的演化重要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验证了两者与保险市场的作用关系.传统的OLS、GMM估计发现,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而股票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经济增长.时变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近年来股票市场的演化重要性越来越大,而银行信贷则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泰尔指数衡量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差异,并且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扩大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而中央转移支付缩小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  相似文献   

6.
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贷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协整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对此,建议采取维持信贷规模、采取差异性的货币政策和发展中西部地区其他融资渠道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投资,消费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对外贸易为湖北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至2003年湖北商品贸易年均增长14.5%,2003年达到51.1亿美元.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外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外贸发展取决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依赖于外贸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对外贸易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进而分析对外贸易与湖北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协调性增强,对外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市场物价持续攀升,产业结构优化,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总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财政收入显著增加,各省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出现大幅增加.文章采用时间数据(1983-2014)建立V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云南省地方财政支出和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观察VAR脉冲响应图,我们发现:长期来说,云南省地方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有正向作用,这与从整个国家考察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是一致的.地方生产总值与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为正向关系,而协整方程的回归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从长期看对私人投资的正向拉动作用较大,但是云南省地方税收却挤出了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西部地区60个县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地方政府负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时,在风险约束下,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必然需要压缩.而这种"压缩"机制可能导致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减弱,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同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还会形成"倒逼"机制,通过一些隐性的渠道来加重农民的负担.因此,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不利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指标把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类型。利用面板数据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类型的各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刘晓东 《统计与决策》2016,(23):136-140
文章引进了一种奇异谱(SSA)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增长率、吉林省财政科技投入和财政教育投入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财政科技投入具有3.62年的循环周期,吉林省财政教育投入具有5.32年的循环周期.文章还利用互谱分析研究了吉林省科教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发现吉林省财政科技投入领先于地方生产总值1.96年,财政教育投入滞后于地方生产总值0.55年,并对吉林省的科教投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伟 《浙江统计》2006,(10):32-34
一、引言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对外贸易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浙江省,近几年来对外贸易增速全国领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贸易顺差更是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浙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省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73·9亿美元,其中出口7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1%。“十五”期间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3287·7亿美元,比“九五”的878·1亿美元增长2·7倍,“十五”时…  相似文献   

14.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 《统计教育》2009,(3):8-11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利用天津市1981—2006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显示,长期而言,经济增长与进出口之间构成了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分析方程显示,在长期内,进口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说明进口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是天津市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采取措施改变目前的外资出口加工贸易模式,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以投资I、消费C、政府财政支出G和出口EX为自变量,GDP为因变量的对敷线性模型,采用岭回归的方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模型参数的估计值评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灰色理论分析了江苏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发现地方财政支出在招商引资、科技经费投入和经济规模扩大方面的绩效非常显著,而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转型、资源利用增效、就业渠道优化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结合江苏省情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苏北的政策倾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提高社保资金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1990—2011年相关数据,在验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基础上,引入结构调整中介变量和政府规模调节变量,深入剖析结构调整、政府规模与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结构调整在"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中中介效应显著,科技进步可以促进结构优化,加速经济调整和发展;政府规模在"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政府规模可以调节"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采用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江苏省民生财政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民生财政支出之间存在长期非线性关系,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间转制动态特征.当GDP现价增速小于7.7%或大于28.0%时,经济增长对民生财政支出的非线性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提出实现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消费需求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居民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消费的构成或比例关系.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特别是随着地方政府独立经济地位的加强,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吸引外来投资和优秀人才,一旦这些行为被其他同级地方政府之间攀比和效仿,势必演化为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公开竞争行为,这些行为将对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方向产生引导和制约作用。因此,文章将通过地方政府这种财政支出竞争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人口流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