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128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1998-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对公司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等企业绩效变量与高管薪酬、持股比例等薪酬激励变量所进行的回归分析,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高新技术公司薪酬绩效的敏感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薪酬激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绩效与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均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的薪酬绩效敏感度偏低.  相似文献   

2.
彭莉  张晓杰 《统计与决策》2017,(15):166-169
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选取2003-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高管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高管的受教育程度对其薪酬有正向作用,能够拉大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但高管职务及其金融背景却会缩小这种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高管的教育程度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而且相对于地方国企,中央国企的这种效应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1-2003年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作为收购者的上市公司,其公司规模变动、会计业绩与高管薪酬的变动正相关,但与托宾Q值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高管积极推动的并购行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增加他们谋取福利的能力。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高管的监督制约作用的动力大小和方向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质量与薪酬设计关系的实证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审计意见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当前高管的薪酬体系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两者的关联度比较薄弱,现有薪酬制度尚不能有效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尽管高薪资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不合理的公司内部薪酬结构已经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控制CEO薪酬传统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重点探讨了企业间连锁董事中网络因素对CEO薪酬的净效应,并对以西方连锁董事实践为背景而构建的阶层领导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度中心性、居中中性性、核心——边缘变量对CEO薪酬均无显著影响,地域趋同性对CEO薪酬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趋同性对CEO薪酬无显著影响,进而为阶层领导理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实证支持。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理解连锁董事在中国转型经济中的功能定位以及规范企业连锁董事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市银行高薪激励意愿与高管薪酬决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设计了观念性解释变量"高薪激励意愿",对2009年以前上市的14家银行高管薪酬的多种关联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不但与净利润额、净利润增长率等经济指标显著相关,而且受股东及董事的观念影响明显.现行的高管薪酬决策可能忽略了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全面性考查,对能体现银行资产利用效能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呈现出反向激励.文章建议我国上市银行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管薪酬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7.
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是中国上市公司中最主要的两种管理层激励方式,而能否为股东创创造价值则是判断管理层激励是否有效的一般标准.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着重考察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结果发现:前者对提升企业价值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后者则无益于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加.这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当前的管理层激励主要依靠提高管理层的薪酬而得以实现,而管理层持股需要继续得到监管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靠激励。本文以我国88家软件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这些公司对人才的激励状况。结果表明,对高管的薪酬激励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的影响,高管持股对企业盈利能力和营业收入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建议加强对企业高管的现金激励,优化高管的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9.
随着并购理论的逐步发展,对于企业并购的绩效评价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文章构建了财务收益绩效、资本运营绩效、偿债能力绩效及可持续发展四大类的13个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2014年150个上市公司的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并购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是短期内绩效有微弱提升但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磨合,企业的收益绩效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上市企业并购绩效研究发现中国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经营战略、高管薪酬与业绩评价指标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经营战略的实现程度呈正相关,经营战略、高管薪酬与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呈正相关.在高管薪酬的制定时,企业产权性质不同,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偏好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杨  黄明东 《统计与决策》2023,(10):183-188
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中非金融、非ST企业为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分析了高管教育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的作用机制和不同条件下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高管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教育背景通过改变高管的风险偏好水平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权性质抑制了高管教育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与高管教育背景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中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高管和职工薪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支柱,其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少有人研究。坐标图形加上半对数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高管薪酬、高管平均薪酬、最高高管薪酬和职工薪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是显著的,而且是呈现先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减少上升速度甚至下降的曲线相关性。增加最高高管薪酬产生最大的影响,高管总薪酬的变动引起净资产收益率其次。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初始期创新型城市天津、沈阳、大连、南京、宁波、广州、成都、西安的上市公司样本95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初始期创新型城市企业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以及控制权激励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PCA方法构造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绩效指标,选取境内上市14家商业银行2003~2008年度数据,就他们在高管薪酬方面的不同安排与其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前3名高管薪酬、行长薪酬与银行缋效正相关,高管年龄与银行绩效负相关,高管任职时间、高管是否持股与银行绩效没有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管理者非理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行为金融视角出发,首先对上市公司业绩预测状况进行分析,以其为代理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非理性程度进行了测度,得到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悲观的测度指标值,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非理性的程度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拍卖与谈判是企业出售的两种常见方式,从出售者收益最大化的角度看,传统理论对这两种交易方式各有支持.大宗股权的出售本质上也是在出售一个公司或企业,所以我们使用了中国上市公司大宗股权转让的交易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不同企业出售的交易机制对于股东或股权持有者收益的影响.实证发现,当被交易的股权规模较大,尤其是涉及到控股权的转移时,股权持有人倾向于采用一对一的谈判机制出售企业.而且无论是拍卖还是谈判,股权持有人之间的收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潘凌云  董竹 《统计研究》2021,38(7):100-111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 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代理理论框架下,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充分考虑管理层持股、股权集中度在不同治理效应基础上,对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艳 《统计与决策》2017,(18):186-188
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和理论论证,验证了我国制造业企业高管稳健性、创新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技术依赖性体现在其创新强度的高影响力上,同时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低也与企业的创新强度存在直接关系,高管任职的稳健性对企业创新强度与企业价值均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利用2006-2009年度中国扭亏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满足要求的公司治理财务数据,给出假设并进行模型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融资结构比例对扭亏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只有融资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