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降低旅游能耗对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消耗要素,采用Solow余值法对1995-2015年中国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旅游业产出的贡献程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性大,中国旅游经济属于要素驱动型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资本的增长要与高生产率匹配才能带动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制约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直陪伴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根据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的转移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改进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法分别对我国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利用估算的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超  商玉萍  潘团 《统计与决策》2017,(15):125-128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各要素的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王贞茹 《统计与决策》2012,(14):138-141
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因,但要素投入的结构、类型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同。文章利用1980~2010年的经济数据,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中引入了C-D生产函数模型,主要解决了其要素贡献以及地区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劳动投入、金融发展水平及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胡佩 《统计与决策》2016,(6):130-132
当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劳动生产率通常使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TFP).劳动生产率解释了生产函数中不能由资本和劳动决定的产量,也就是生产技术对产量的影响.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TFP的变化受到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引入贸易创新变量,认为创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成本能促进劳动分工的专业化,对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索洛余额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都没有解决函数的内生性和模型参数的时变性问题,ACF方法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本文推导了参数的内生性和时变性问题,基于ACF模型提出了我国的时变参数估计方法,并对我国1990-2017年28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重估。研究结果表明,ACF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从全国来看,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正在逐渐下降,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较弱且波动大。分地区来看,各地区的TFP平均水平有所回落,近年来东北地区的TFP增长率水平最低,2012-2017年均为负值。同时,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以1991~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科技进步的时间序列为自变量,建立了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了不同要素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测算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经济增长的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西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高  范莎莎 《统计与决策》2016,(23):116-119
文章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基础,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建立了随机前沿面板模型(SFA)测算了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建立了个体时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进出口对各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贸易对数值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是-0.0076,对其增长具有显著的较小的负向效应,而中国对各国的直接投资以及进口贸易对数值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004和0.0088,对其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但进口总额对数值的系数大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数值的系数;“一带一路”的实施没有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各国TFP的影响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加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慢慢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8~200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发现资本和技术是兵团经济最主要的增长源,兵团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相对滞后.建议兵团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优化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提升全要素贡献率,从而促进兵团经济待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全要素生产率是平滑增长为前提,选择C-D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从要素配置效率的边际收益均一化角度计算了我国制造业18个行业的资本边际收益率.得出我国各行业的边际资本收益率在90年代中后期有一个下降的过程,在21世纪初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同时也出现了行业之间差异的发散和资本的过早深化,使得资本更加集中于钢铁、建材、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向效率缺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索洛模型对中国省区1985—2009年经济增长进行分解的基础上,结合空间标准差指标并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状况及来源。研究发现:总的来看,中国省区劳均产出与要素投入均呈现空间σ趋异倾向,而全要素生产率则在呈现空间σ收敛后趋于稳定。进一步利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在较长时期内,要素投入总体上扩大了中国省际经济差距,而全要素生产率则有助于缩小省际经济差距,这主要是由要素投入的经济拉动滞后效应和技术的扩散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2004-2009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湖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使湖北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通过分析,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针对湖北省农业主产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提出了应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以提高规模效率,最终促进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通过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2004-2013年,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倒退且不具收敛特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如此,仍有一半左右的工业行业在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②较高的技术水平、合理的产权结构能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资本深化、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③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未越过“波特拐点”,外商投资能提升技术进步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还未发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规模并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投入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另一类是生产率因素,即科技进步因素或综合因素.本文采用经济增长理论中著名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该模型由美国数学家柯布(Charles.W.Cobb)和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H.Douglas)于1928年共同研究提出,简称C-D生产函数模型,其函数形式为:  相似文献   

17.
吴信平 《统计与决策》2012,(18):126-130
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量分析了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种增长源泉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提出两个命题,探讨了总要素替代弹性在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小二  谢月华 《统计教育》2009,(7):32-37,41
本文利用SFA对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之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明显上升,但欠发达地区的增长快于发达地区,说明TFP有一定的收敛性;而从TFP增长率的构成看,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大,规模经济贡献很小,生产效率的贡献甚至为负值,说明我国在以往的经济增长中,注重了技术进步,而忽略了地区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要素份额时变和要素禀赋存在空间差异的经济事实,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包含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并对不同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要素产出弹性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素产出弹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现阶段大多数省份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逐渐稳定在0.6和0.4左右;在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1992年为时间节点,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1992年之后波动幅度开始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