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收益率序列的双向波动问题以及其记忆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无论是在汇改之初、还是在双向波动态势下均存在记忆效应,在历次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调整之后,人民币汇率记忆周期发生了变化.双向波动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记忆性会增加汇率风险,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跨国流动资本的监管,防止外汇投机行为的发生,同时应从根源上引导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建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GARCH模型,对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服从正态分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序列具有左厚尾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集群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较强的记忆性,且前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本期的影响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1995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及其波动(VOL)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REER及VOL与FDI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是负向的,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建议是: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完善我国引进外资的政策;扩大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模型,对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汇率收益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序列具有左厚尾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集群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较强的记忆性,且前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本期的影响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ARDL-ECM模型对1992~2006年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从1992~2006年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和实际汇率波动和我国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波动会带来我国出口的减少,对此文章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H类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汇改以来,尤其是进入2007下半年以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和波动幅度显著增加。文章使用ARCH类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波动率聚类特征;外部冲击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且冲击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同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因素相比,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会造成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这些特征要求市场参与者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谨防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为背景,以BEER现代汇率决定模型为基础,依托1980~200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所建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定、失衡及调整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是构成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运动轨迹;1994年以后,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趋于完善,但由于受制度因素、货币政策因素、贸易政策因素、相对劳动生产率因素以及资本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严重的低估,并于2004年前后达到谷底;2005年后,汇率有升值趋势,情况略显好转,进口增加显著,顺差减少,国内外失衡状况得到改善.表明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后,对如何加快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机制上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前石油价格、人民币汇率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影响。再通过建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石油价格上涨会推动我国的通货膨胀上升;美元贬值会使得石油价格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石油价格与工业经济三者保持长期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对全国及各省区1990~2005年间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我国省际进出口贸易存在较大差异性,但汇率波动的进出口效应基本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当期值与一阶滞后值对进出口贸易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对这些区际间差异性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和外商直接投资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以香港对内地服务业FDI为例,从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和汇率预期三个方面对汇率与服务业FDI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左喜梅 《统计与决策》2022,(19):145-149
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将货币政策变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的内生部分剔除,运用货币政策外生变量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能显著抑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其抑制效应有2期滞后;单独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扩大货币供给量无法实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目标,但是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扩大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则可以有效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的贸易数据,通过建立非线性模型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对进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是不对称的.当人民币加权名义汇率波动幅度小于2.16%时,汇率价格传递系数为0.21;当汇率波动幅度超过2.16%时,汇率价格传递系数为0.41.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双门限值的SETAR模型来分析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调整机制。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波动程度与调整速度在人民币升值和贬值时具有非对称特征,且波动幅度处于两个门限值之间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发散特征;此外,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在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持续小幅升值是一种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赵天荣  李成 《统计研究》2010,27(2):72-76
 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利率政策其要件之一就是确认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二元VAR-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改革前后,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系统性的改变,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降低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实证检验证明,从长期来看,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能稳定利率波动,但短期内人民币弹性的增大实际上加剧了利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通过对美元/人民币、非美元/人民币汇率收益的滞后信息和利空(好)消息影响下的人民币价格走势分析基础上,研究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收益的变化情况.研究中,我们在设定ARMAX-GARCH族模型基础上,选取了美元(日元、欧元、港元)/人民币日汇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美元/人民币的汇率收益ARCH特性的特点,同时表明EGARCH模型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并且发现汇改后在上述三种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的收益变化及波动呈现出不对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单整GARCH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别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持续性和持续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收益率序列的波动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当前的扰动对未来条件方差的影响将持续下去,一个标准差大小的随机冲击对汇率收益率波动影响的持续时间大于为4天左右,鉴于汇率波动风险具有持续性,其风险的规避应在协同持续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双顺差”,而汇率冲击会使得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相似文献   

18.
程婷  田野 《统计与决策》2012,(21):161-165
文章运用季度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国吸收FDI的影响。从全国层面上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与FD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区域角度,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吸引来自美国和欧盟的FDI,并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较大,但日本和香港的情况则相反;人民币汇率的频繁剧烈波动会减弱FDI的吸引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对外开放度对FDI流入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和短期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分别与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远大于名义汇率波动所带来的影响;而短期内则刚好相反。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波动均是外商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人民币汇率无论是名义贬值还是实际贬值都能够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  相似文献   

20.
蔡晓春  邹克 《统计与决策》2012,(13):152-156
文章基于ARCH类模型,利用对2005年7月20日至2011年5月31日的人民币高频日汇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港币与英镑汇率的波动率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港币的波动性较其它货币小一个数量级;各汇率序列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与波动率聚集特征;除港币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由过去波动引起,并且冲击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外部效应较弱;日元与其它货币的杠杆效应不同,好消息比坏消息冲击效应更大;风险溢价效应只在人民币兑美元与港币的汇率中显著。这些特征表明人民币汇率应更加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