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列宁汲取了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精华在内的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创立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阶级分析方法贯穿意识形态理论始终;具有主观性和价值性;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精神,立足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列宁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外部灌输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等问题,较为完整地呈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旭旭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5):23-30
在俄国革命中,经济派主张工人运动“自发论”的错误思想盛行,这对激发工人群众的革命热情极为不利。针对这个挑战,列宁高度重视理论斗争对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提出把科学理论从外界“灌输”给工人群众,以抵御思想侵蚀、凝聚革命力量。研究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论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意义,明确其时代价值,寻找出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论与当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契合点,是正确发挥其优势作用的前提和基础。21世纪以来,“两制并存”背景下中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无产阶级政党充分发挥列宁灌输论的优势作用,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辐射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已经成为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论当代适用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开启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新路径.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历史命运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思想支援;而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变迁又促使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开,这种展开对有效地批判形形色色的虚假意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伍志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2):9-13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俄国化过程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列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提出了"科学意识形态"的范畴,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区别开来,突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意识形态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阶级意识,是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实质就是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上,意识形态是为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正确的阶级立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列宁非常注重发挥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公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的发展规律;强调青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同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同群众的实际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结合;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载体作用等。列宁结合革命和建设实践所形成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为俄国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主义苏联政权的巩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翟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6):59-66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意识形态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和清算资本主义从物质到精神对社会的全面统治,并以此奠定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列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把其确立为无产阶级科学的意识形态;继列宁后,卢卡奇和葛兰西又从无产阶级巩固政权反思自己的阶级地位出发,补充、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全面批判,然而,当代马克思主义时刻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攻击,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和平演变的威胁.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解释新时代中国社会现状及未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蕴含了本质论、功能论、灌输论和建设论的四重逻辑。本质论方面,列宁从否定性、描述性和肯定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意义转换,建构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功能论方面,列宁强调意识形态具有批判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助推社会主义革命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功能。灌输论方面,列宁阐述了意识形态灌输的必要性、主客体、内容与原则等要素。建设论方面,列宁认为要从领导核心、宣传阵地和教育引导等方面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从上述四个方面探赜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逻辑建构,可以为新时代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出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强调必须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对大众进行理论教育.在理论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他重视理论教育在战胜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方面的作用.列宁认为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贴近现实生活,善于因材施教,尽量用事实说话并使用简洁的语言,他还总结了学校教育、大众教育和自我教育等理论教育的具体实现途径.列宁的这些思想对解决当代我国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列宁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坚持和发展,是紧密结合俄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有青年理想观、青年学习观、青年人才观和青年组织观,具有革命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列宁青年观不仅引导和激励了无数杰出青年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顽强拼搏、建立不朽功勋,而且对于今天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仍具有引领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韫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9):9-11
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提出了国有化的思想。他认为,国有化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是过渡到"全民计算和监督"的阶段。十月革命之后,尽管苏俄的国有化实践大大缩短了工人监督的时间,但是,列宁仍然清楚地认识到国有化并不意味着直接实现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14.
列宁政治文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晚年偏重于从习惯、习俗、民族心理层面思考政治文化的一般属性,认为由历史上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特点所决定,俄罗斯旧政治文化突出表现为农民性与东方专制主义的结合;在政治文化与现实生活关系问题上重视俄共(布)自身文化落后现象,提出了著名的共产党执政目标与俄罗斯实际文化水平"脱节"说,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旧政治文化如何通过共产党员特别是中央高层领导人的政治行为而形成深刻的执政制约;列宁预见到旧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与制约有可能导致俄共(布)执政失败,逝世前以政治文化现代化为着眼点,就如何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民主观既是理解列宁思想当代意义与价值的一个关键,也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之必要。以1914年为界,列宁的民主观可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前期肯定资本主义民主,相对强调集中和人民直接管理的国家形式阶段;后期否定资本主义民主,更多强调民主和人民间接管理国家,注重“自下而上”民主形式的阶段。当代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不仅证明列宁的民主思想没有过时,相反却从不同层面折射了该思想的影子。今天,我们重温列宁的民主思想,不是简单地重复或复原历史,而是在重温中去发现这一思想的真谛,从而找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秦菊波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6,8(3):9-12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新闻媒体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日益衰微的几点原因,从报刊运作理念、新闻记者素养、文化消费热点和理论研究倾向等几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力在新闻媒体的地位和声音逐渐减弱的态势,主张要旗帜鲜明地坚守新闻媒体的党性和政治性原则,改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单一手法和传统策略,坚持“三贴近”原则,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黄韫宏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1-3
在对待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问题上,列宁认为,应该利用这些文明成果以恢复和发展苏俄的经济文化。他反对抽象地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起来,认为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是有原则地退却。其目的是为了求得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其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面临边缘化的危机,迫切需要从现实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亲和性,加强其对各种意识形态的兼容、扬弃,扩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9.
赵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13
列宁晚年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形成了依靠政党自我监督、人民权利制约和法律制度约束--"三位一体"的权力制约思想与实践.这一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制度设计,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与卢卡奇和葛兰西等人不同的是,柯尔施论“列宁意识形态观”基本是批判和否定的。柯尔施认为,列宁从政治功用性的角度来考虑意识形态问题,而不关心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列宁的认识论消解了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忽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成为评估科学发现的最高权威,走向了某种意识形态专制主义。分析柯尔施对“列宁意识形态观”的误读,对于我们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坚持科学的“列宁意识形态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