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上帝     
我在梦中采访了上帝。人类有什么最让你惊讶?上帝答道:他们厌倦童年,他们忙着长大,然后又希望回到孩提时代。他们牺牲健康来挣钱,然后又用钱来恢复健康。他们老是想着未来,却忘记了现在,结果他们既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帝赦免过西方人一次又一次的深重罪孽,抚慰过他们一颗又一颗受伤的心灵,拯救过他们一个又一个堕落灵魂.上帝指引着他们,与他们同在,上帝是他们心中不可动摇的理性信念,精神上永恒的救助者. 但就在19世纪末期,一个德国哲学家尼采却惊世骇俗地向世界宣告:上帝死了。这是一句痛苦与欣慰相伴的话语,它使西方人在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寓言颇为耐人寻味。据说,有一位传教士对上帝说,他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根本区别。上帝对传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他们走进一间房间,看到许多人围着一口正在煮食物的大锅坐着。他们又渴又饿,虽然每一个人都有一只汤匙,但因汤匙太长,便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嘴里。他们的表情全都又悲伤又失望。“来,现在我带你去看天  相似文献   

4.
疾风知劲草,苦难显坚强。犹太民族在离散与动荡中经风历雨一步步走到现在,也正是这些难以想象的苦难,锻铸了他们卓越的品性。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形成的根本,他们对人对己的方式和秉承的传统道德成为犹太民族性格的重要部分,他们选择了上帝,上帝也选择了他们,他们跟随着上帝的脚步来建设自己的道德。  相似文献   

5.
读了许凯同志的《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截然不同’吗?》一文(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感到文章所论,对于深入理解黑格尔的“上帝”观念和黑格尔哲学的实质都是很有意义的。但在一些问题上,我和许凯同志又有不同的看法,愿提出来向许凯同志请教。 一 许凯同志虽然在文章中声称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但他基本观点则认为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基本上一致”,并从四个方面论证“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都知道,“上帝”这一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上帝”这一概念所赋予的涵义是不一样的。西方哲学史上不少的哲学家都曾把自己哲学的核心概念推崇到“上帝”的地位,象斯宾诺莎就明确说过他的“实体就是上帝”。爱尔维修也把他的哲学体系推崇到“唯一宗教”即“世界宗教”的地位。可是,我们却不因为他们讲“上帝”,讲“宗教”,就说他们是上帝论者,基督教徒。与此同理,要考查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涵义,首先就要考察黑格尔本人究竟是不是传统的基督教论者。如果黑格尔终身都  相似文献   

6.
采访上帝     
我做了个梦,上帝接受了我的采访。“这么说,你想采访我?”上帝微微一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对于人类,你感到有什么不解的地方?”上帝回答道:“人们急不可耐地过完童年,等他们风风火火地长大成人之后,又开始向往童年的时光。”“人们不惜健康去追求金钱,然后挥金如土想要恢复健康。”“人们焦虑地为着将来做打算,却忘记了现  相似文献   

7.
在我10岁的时候,父母抛上我加入了邪教。他们说,必须在我和上帝之间作出选择。结果,“上帝”赢了……  相似文献   

8.
选择命运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无论遇到谁,都能够爱和原谅他们。因为这个原因,上帝派了一位天使去找他谈话。  相似文献   

9.
用最慢的速度,获得最多的土地。上帝每天都要接待许多来访者。这一天,来了3个人,他们和多数来访者一样,希望上帝能赐给他们财富。“你想要什么?”上帝问第一个人。“土地,我想要一大片土地,生生世世、永永远远都用不完。”他回答道。来的路上,他就想好了,黄金和钻石价值连城,但遇到灾荒就一文不值,货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6,(12)
据说在西方,演讲作为一门伟大的技艺,是伴随着宗教的兴盛而日益成熟起来的。宗教需要启迪人心,劝诫信徒皈依,需要牢牢抓住那些在荒野中漂泊的羊群,告知他们渺不可寻的上帝和天国,让他们“信奉那值得信奉的”。牧师们站在荒野的土堆上,或者是站在教堂的台阶上,“把死的说成活的”。为了最有效的撒播那些上帝的福音,他们惟有个个“像有权柄的人”,铿锵有力地去表达他们语言的智慧和机巧。  相似文献   

11.
开心果     
《新天地》2006,(7)
一对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夫妇共同生活了55年。今天,他们大摆宴席,庆贺他们的60岁大寿。宴席过程中,上帝来了。上帝称赞老夫妇是真正的“恩爱夫妇”,并答应给他们每人一个愿望。老太太激动地说:“我们很贫穷,我只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做一次全球旅游。”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帝崇拜来自远古.从殷芸《小说》和段成式《酉阳杂俎》关于上帝的传说看,天界曾先后出现过三个上帝:刘天翁、张天帝和曹明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他们对应的是华夏文明之初人间先后出现的三个总首领:赤帝(炎帝)、颛顼和帝喾.天界上帝是人间君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希伯来《圣经》(即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全书》)是如何产生的?西方神学家们解释说:“希伯来人有一种奇特的本能,即对上帝有敏锐的感觉”,“上帝并未忽视任何儿女,只是希伯来人能把上帝的启示显示给世人,因而他们的文学作品便成了人类的《圣经》”。这种千余年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理论,近、现代遭到日益猛烈的冲击:尤其1872年英国考古学家乔治·斯密斯发现“洪水泥板”后,中东地区(即黑海、  相似文献   

14.
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是和谐一致的关系。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趋向 ,这种趋向决定了他们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但是 ,这些科学家信仰的上帝与一般人所信仰的上帝是有区别的 :一般人信仰的上帝是拟人化的上帝 ,而西方科学家信仰的上帝是安排自然秩序的上帝 ;西方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从不怀疑自己的追求与宗教信仰的一致性 ;科学与宗教相互依存并不存在冲突 ,科学属理性知识而宗教属人类信仰 ,二者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科学解决的是实然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应然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是和谐一致的关系.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趋向,这种趋向决定了他们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但是,这些科学家信仰的上帝与一般人所信仰的上帝是有区别的一般人信仰的上帝是拟人化的上帝,而西方科学家信仰的上帝是安排自然秩序的上帝;西方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从不怀疑自己的追求与宗教信仰的一致性;科学与宗教相互依存并不存在冲突,科学属理性知识而宗教属人类信仰,二者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科学解决的是实然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应然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罗马举行世界青年日活动期间,有成千上万的人排着长队去做忏悔。他们用各种语言纷纷请求上帝赦罪,为此,350名神甫每天从9点工作到23点。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哲学家在解释上帝的全在性时,曾经提出过许多迥然不同的观点。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将他们的解释归纳为两种基本倾向:一种是从上帝的知识入手来解释他的全在性,另一种则是从上帝的能力入手来解释他的全在性。在我们看来,这两种不同倾向主要是源于两位最重要的经院哲学家——安瑟伦和阿奎那的思想分际。  相似文献   

18.
古以色列人从圣书里直接得到教诲,知道如何去处理不礼拜以色列上帝耶和华的人。“你们必须消灭他们——消灭希泰人和亚摩利人、迦南人和佩里泽人、西维特人和耶布斯人——就像你主上帝所命令的那样。”  相似文献   

19.
只是一抔土     
都是一抔土,争又何必?一场车祸后,有四个人一起去见上帝。听说第一个见到上帝的人,会有好运。于是这几个人一路上你争我抢,总想第一个站到上帝面前。他们争着,吵着,互不相让。忽然,那个腆着肚子的中年汉子一步跨到前面,伸手把三人拦住:“不要争了,只要能让我走在最前面,你们开什么价都行。钱,不是问题,我  相似文献   

20.
“以读者为关注焦点”和“视顾客为上帝”这两种提法有本质意义上的不同。“以读者为关注焦点”,高等学校报刊首先要关注(并尽量满足)读者的正当需求,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奋发向上和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