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艳 《统计与决策》2007,(21):103-106
利用陕西省五普数据,本文借助于模型生命表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模式,对陕西省未来50年人口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从人口数量匹配的角度,定量分析比较了同龄性别比和相对性别比,来考察陕西省未来婚姻市场挤压程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的婚姻观念正在悄然转变。初婚年龄提高。我盟早婚人口已逐渐减少,1997年我盟女性初婚早婚为84人,比1990年减少210人,早婚率由1990年的1.44%下降至1997年的0.47%,减少了0.97个百分点。女性初婚平均年龄由90年的22.5岁提高到97年的22.86岁,提高了0.36岁。初婚年龄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同步变化,城市初婚年龄高于农村牧区、文化程度高的初婚年龄高于文化低的。离婚比例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趋向多元化,对婚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离婚现象的…  相似文献   

3.
一择偶的年龄偏好与婚姻挤压 择偶足在一个男女都互为对方扮演供给者与需求者双重角色的"市场"中进行的.对个人的配偶选择来说,"婚姻市场"既为择偶提供机会与可能,成为择偶的场域(field),同时,婚姻市场也对择偶时可能的配偶数量与质量等形成结构性的限制(如形成"婚姻挤压"的现象,即在婚姻市场上,婚龄男女人数相差较大,比例失调,导致一部分男性或女性不能按现行的择偶标准找到配偶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婚姻观念的变化□杜泳据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等资料分析,我国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初婚年龄提高。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1990年全国有855万早婚人口(男15~21岁、女15~19岁),其中88%集中在农村地区。到19...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性别比越来越大,人们对初婚者的年龄择偶意向越来越关注。但是,在研究性别比例问题时,大多是从人口总量本身和简单的百分比来进行的。因而,缺乏统计意义上的规律和定量分析的说服力,难以达到对这类社会现象做出精确分析的目的。文章采用初婚年龄择偶意向分析法对中青年择偶和性别比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婚姻市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个人潜在医疗需求为潜变量,以表示患病情况的有序离散变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了有序probit回归模型,日的在于考察年龄、收入、性别、教育等主要个人人口特征和经济社会地位变量对医疗需求的影响.本文实证分析采用的是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4年的微观调奁数据,采用半参数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居住在农村、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对个人的医疗需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对于预测我国医疗费用的发展趋势和缓和医疗服务中的不平等问题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如期公布,本文利用1981-2010年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死亡率数据,对四次人口普查期间中国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进行深层次分析,分别按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投保等进行对比,并与其他国家的数据对比,旨在探讨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不同分类人群死亡率改善的差异、成因及变动趋势,最终为长寿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是: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率持续改善,死亡率改善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近十年来死亡率改善程度最高,特别是婴儿和55岁以上人口尤为明显。在大部分年龄组上,女性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男性,市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明显高于镇和乡,投保商业保险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全国人口,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对比国家,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和医疗水平的实质提高,也表明未来死亡率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基于对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异质性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利用2015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横截面数据,测度了我国城市(市辖区)的经济效率,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效率水平普遍较低,超过80%的城市经济效率低于0.5.并对经济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科技活跃程度、市场化水平和人口规模对城市经济效率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婚姻与家庭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维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再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自2000年"五普"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婚姻和家庭状况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利用"六普"资料,对十年来我省家庭户规模缩小、代际关系趋于简单、老年人口的家庭户大幅增加,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我省未婚人口性别比偏高、家庭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凸显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针对当前婚姻家庭变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思考,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嘉善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在对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手工汇总之后立即进行了分析研究,1982年8月份便提出了正式的分析材料,用搞好人口统计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开创全县统计工作新局面做出了贡献.嘉善县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材料全文两万多字,包括基本情况,人口自然变动,城乡人口构成,民族情况,家庭构成情况,人口年龄构成,婚姻生育状况,死亡率和平均寿命,人口迁移变动,文化程度构成状况,劳动人口与就业,人口、耕地,粮食,共十二个问题,有图有表,内容丰富.现将其中的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年龄构成两部分的主要段落选载于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统计》2012,(11):2
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系列资料已经面世。这套系列资料包括《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2010年分县人口普查资料》、《中国2010年分乡镇街道人口普查资料》和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普查资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普查资料;部分城市人口普查资料。本系列资料汇集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包括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家庭、生育、就业、老年人口、死亡、迁移和户口登记地、住房等人口基本状况和结构情况,同时附录了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相似文献   

12.
彭浩然  孟醒 《统计研究》2014,31(9):44-50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讨论。作者根据全国27个地区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横截面存在相关性的情形下,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方法,定量考察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2)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会刺激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但后者会降低人口出生率,且影响程度比前者大。3)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作者认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引起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反而会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发展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以2001年为初始年份构建了按年龄分布的女性模型-Leslie模型,对中国未来人口进行了长期预测.并得出结论:我国在短期内不缺少劳动力,但须加强劳动力结构方面的调整.文章还分别就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抚养比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我国老龄化在加速,人口抚养比呈现增加的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旨在强调人本管理,城镇化的核心突出以“人”为上.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着重从人口城镇化进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三个方向的发展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不均衡,城乡二元制阻碍人口城镇化;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固定,难以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向农村地区推广城市文明的进程难以完成.通过完善政策机制保障农民利益;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和农村环境,创造吸引新生一代回乡发展的大环境;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提高农村人口对城市文明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收入差距存在城乡差异,且这个差异有在扩大的趋势,那么,代际收入流动在城乡的状况又是如何的呢?文章应用线性混合模型对其进行研究。选用基于混合Dirichlet过程的非参数贝叶斯估计方法,并利用MCMC算法进行后验推断。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年龄、城乡都是影响个体收入的主要因素,并且城镇居民的代际收入弹性要高于农村地区,即我们的研究中父辈收入对子辈收入的影响在城镇地区要高于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6.
虽然研究我国教育收益率的文献已经很多,但年龄差异却一直被忽视.文章利用2005年的全国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城镇不同年龄段就业人口的教育收益率,发现城镇人口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变化基本呈现U形,女性教育收益率基本高于男性,并且男性与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波动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男性晚一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17.
冉冉 《妇女生活》2020,(3):17-18
编者按:再婚夫妻,往往很难与上一段婚姻中的各种关系彻底割舍。尽管这种关系可能并不涉及男女感情,但仍有可能让现任配偶难以接受。若不得已必须保持这种关系,要不要对配偶隐瞒?一旦影响到现在的婚姻,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聚集。在此过程中,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日益向城市倾斜,农村教育受到多方面的直接影响。文章通过利用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四区域的相关面板数据,就城市化进程对农村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等微观调查数据库,运用回归分析及差异分解的方法,本文首次研究了我国性别幸福感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我国女性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并且差异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年龄、健康、受教育程度、就业、收入、婚姻等可观测因素的影响,而是由于某些不可观测的因素.这个结论对于不同年份、不同群体、不同数据库均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性别的歧视产生的社会压力可能对我国性别幸福感差异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男性较低的幸福感来源于社会对于男性较高的期望,而更深层次的是对于女性的歧视.在我国,男性有更好的教育、更高的就业率和收入.这种男性占有优势的不平等,反而使男性产生较低的主观幸福感,这种“悖论”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口快速老龄化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力资本周期的“双延长”,老年人口的再就业已变得日益迫切.文章选取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水平、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五个方面作为量化的老年人力资本特征指标,运用多元Logit模型,分析了老年人力资本特征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