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申娜 《学术论坛》2007,30(7):23-26
路德宗和加尔文派是新教改革的两个重镇.从宗教伦理的发展角度进行考察,新教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天主教"善功获救"的"外向性格",到路德宗"唯信称义"的"向内用功",再到加尔文教"预定"论"内信外证"的变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分别赋予世俗职业和从事职业的劳动者以神圣的意义,这两者前呼后应,形成了韦伯称之为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理论界通常认为,古典经济学家们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这也是早期资本主义兴起时经济领域的主要指导思想。但在英国工业革命后期随着原始积累的加强,济贫法改革有了必要性,而这个改革必须在政府的干预下来进行。在这个问题上,古典经济学家恰巧也是支持政府干预的,这与其主张的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相左的,这就是对其自由主义的另类解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西司法建设是广西乃到中国法制建设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事件.它以自治为目标,改革了旧桂系以来的司法弊端,在组织机构、监狱系统、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优秀成绩,成为“广西模范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论面向21世纪社会科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21世纪,国际国内社会实践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发展和繁荣21世纪社会科学,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三是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科学队伍;四是深化社会科学体制改革;五是拓宽渠道,增加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5.
16-18世纪是中国和西欧进行全面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特征凸显出来.近代西方文化,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次传到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国的儒家文化也传到西欧,中西方文化传统发生了剧烈的交融与冲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中西文化双向互动",具有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交通不便,且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经济文化较为落后。我国的贫困县乡大都集中于此,绝对贫困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因此,也就造成西部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创新理念和改革意识缺乏,最终的结果是在开发和建设中,往往缺乏远见,只重视短期效益,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在一个地区的经济条件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文化建设自然就退而次之。也就更谈不上图书馆建设了,致使西部地区许多基层图书馆惨淡经营,投入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县馆处于维持或可有可无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军事问题始终是18世纪德意志启蒙运动的重要话语之一,但却常常受到忽略.洛恩的《论军人》作为德意志早期启蒙军事论述的代表,对启蒙时期德意志的军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论军人》将启蒙价值引入军事领域从而改善军事状况的思考具有进步意义,是18世纪德意志启蒙思潮进入军事领域的一个例证,成为18世纪中叶军队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