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德沃金的整体性阐释理论主要是为了批驳"因袭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两种关于法律的观念而专门提出的。通过对一些著名的疑难案件的讨论,德沃金认为,任何一个案件都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这主要是来自于法律共同体所达成的基本共识。整体性阐释理论对我国的司法审判有所启示,主要是对"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超越实证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法律解释,德沃金坚持认为,必须把基本的权利原则作为具体的法律实践的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正确和适当地制定和应用一种法律.为此,德沃金要求建立一种基于"整体性原则"之上的法律话语理论.但由于坚持了一种"真理符合论"的立场,他并没能对法律话语理论的本质做出正确的解释.为了走出法律话语理论的误区,哈贝马斯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真理合意论"之上的法律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整体的法律存在于一种方法之中,存在于问题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回答之中. --德沃金 一、作为阐释依据的整体性法律 德沃金提出法律是一个阐释性概念,是规则、原则和道德的总和,而法律阐释的特性在于对法律实践作出道德上的最佳选择,即阐释要具有整体性.那么何为阐释,法官如何在司法过程中根据整体性法律观进行阐释呢?  相似文献   

4.
作为运气均等主义理论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罗纳德·德沃金将运气分为"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并以"残障"为例说明了应该排除原生运气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即实现"钝于禀赋"。我们认为,德沃金试图排除原生运气对资源分配的影响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德沃金对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排除原生运气对资源分配的影响会带来一系列的困境,同时"钝于禀赋"会带来激进的再分配,会影响到资源平等的另一理论目标"敏于抱负"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疑难案件的界定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绕疑难案件在哈特与德沃金之间引起过争论,并导致疑难案件的界定标准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整理了有关这一标准的当前共识:法律规则的四种局限与法律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重新阐发了法律的不确定性应当具备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法律的未完成性、法律的可论辩-证成性和法律的决断.  相似文献   

6.
德沃金资源平等的一个重要的独特之处在于,要追求平等,最好从"开端"就开始。在论述开端如何才能"平等地"分配资源时,德沃金更乐意加进每个人不同的感觉,这包括个人喜好一类的情绪。而这与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中人们没有个人爱恨欲望有显著的不同。所以,德沃金给平等问题注入了一种来自个人的"价值感"的成分。价值同一也许因此能够实现。当价值同一了,人自然也就实现了平等。也就是说,德沃金在社会结构框架方面用"拍卖"、"保险"、"税收"等多重手段完成了资源平等的配置,然后以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为获得自我的价值去追索,从而实现一种价值体系下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实证主义法学主张人们只享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道德权利是"一派胡言乱语".德沃金主张人们不但享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而且有先于法律规定的权利之外的权利.为此,德沃金以司法实践中的中心角斗场-"疑难案件"(hardcases)作为分析平台,设计了他的"原则立论法",并由此建构出其权利论法学.  相似文献   

8.
德沃金"权利论"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沃金认为,在英美政治社会中,法律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而是源于人们对它的特殊的尊崇。这种尊崇的根源是权利,因权利使法律自身获得了道德性,而道德又给予了法律特别的权威,也给予了我们对法律的特别的尊敬。德沃金的权利论是在批判占支配地位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其用权利独到地解决了占支配地位的理论所不能解决的法律的有效性和法律的发展问题。德沃金所讲的权利是宪法中的权利,这些权利在德沃金看来是道德权利,而且是针对政府的道德权利。德沃金认为,在所有的个人权利中,最重要的是平等权利,政府应该平等地对待其治理下的每一个人,不应该有所歧视和区别对待。平等关怀与尊重的权利正是德沃金权利论的核心所在。针对当前中国不断凸显的社会公正问题,德沃金的权利论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引论 二战以后,以价值为导向的法学理论得到了复兴,其中主要有富勒的新自然法学,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德沃金的权利论法学等.这三种价值论法学都是应对现实而作,富勒的新自然法学是针对纳粹时期法制普遍极端败坏以及当时德国公民的处境极为困难的现实而提出的,罗尔斯和德沃金的理论则是对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美国社会传统的价值普遍怀疑时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界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关于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的研究主要采取两种研究进路,一是解释性研究进路,二是批判性研究进路。解释性研究进路主要侧重于引介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包括围绕资源平等理论自身的研究以及关于资源平等理论的比较研究;批判性研究进路主要探讨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司法理论和制度开始构建。中国近代司法的构建是在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基础上才得以展开的。具体而言,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为中国近代司法产生提供了外在条件,国家正当性理念的提出则为中国近代司法产生提供了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2.
法律解释学的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钊 《文史哲》2003,(4):94-95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周世中 《文史哲》2003,(4):97-98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国现实中存在的基层法官素质不高带来的司法不公、司法效率低下、司法权威难以确立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15.
法理学: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论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谢晖 《文史哲》2003,(4):92-93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6.
法学研究的模式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玉鸿 《文史哲》2003,(4):96-97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司法与传媒作为两种独特的社会实践 ,彼此间有着广泛而重要的联系 ,司法过程所蕴含的内容和其本身所显示的刺激性 ,对传媒具有永恒的吸引力 ;而传媒的广泛影响以及传媒所体现的公众意识 ,亦是司法机构所不能漠视的 ,司法和传媒关系的恰当构造是现代社会内部谐调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现了等级和阶级性,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中都充斥着不平等的思想。实际上,就对古代法律平等问题的考察而言,应该区分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在立法上,古代法律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定的等级性。而在司法上,古人始终认为应该坚持“一断于法”的司法平等主张,上下贵贱皆从于法。法律在司法领域得到普遍的适用就是司法平等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人博  朱健 《阴山学刊》2007,20(2):82-87
目前,学界将“舆论审判”与“媒体审判”分别加以讨论并无必要,从舆论学和法理学的视角看,二者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媒体审判”背后实际上是两种理念的冲突: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这两种价值都有保护的必要,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对表达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平衡,从而建构司法和传媒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陶琳  陈鹏 《学术探索》2014,(5):53-58
教育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权力主体基于一定价值标准做出的价值判断。教育法制建设价值取向包括三个方面: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教育司法的价值取向与教育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目前我国教育立法存在"重效率、轻公平""重秩序、轻自由""重实体、轻程序"的价值取向偏失,司法价值取向模糊,尚未形成有利于教育法运行的教育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在未来教育法制建设中,必须及时矫正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偏失,明确教育司法价值取向并建立以"维权"为核心的教育法律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从而完善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引导教育法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