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障人士是社会上的困难群体之一,怎样才能有效地为他们服务是我从事残障服务后一直思考的问题。记得刚开始进行残障服务社区宣传时,残障人士对社工不理不睬,认为社工只是做做样子,还把对过往的不满全部发泄在社工身上。部分残障人士甚至说:“我们需要钱,你能帮我们争取吗?”一腔热情为他们服务却得不到认同,我对是否可以继续为残障人士服务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2.
案例背景 C机构通过公益招投标实施了一个残障人士综合服务项目。该项目通过在社区居委会设置服务点,并整合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力量,围绕残障人士的心理适用、职业技能训练、社区支持和家庭援助等方面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以期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社工访谈、新闻采访、机构调研、政府普查等工作中,访谈残障人士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残障人士身体的残疾,或心理上曾受过创伤,在言语交流环节稍不注意,就会触及心灵的痛处,伤害感情,影响访谈质量。因此,做好残障人士访谈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11月7日,江苏省徐州市残障人士社会工作站暨徐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徐州市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举行。据该社工站负责人郑复生介绍,这是江苏省首家残障人士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5.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南星街道特意为杭州市上城区的50多位单身残障人士举办了一场以寻找“另一半”为主题的交友联谊会。活动现场的一棵“鹊桥树”上,挂满了残障人士亲手书写的一张张“真情告白”,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自毕业工作以来,我一直都在社区从事残障人士的社工服务工作。工作中,发现不少社区工作人员在上门探访精神康复者时都遇到了困难一一很难与康复者沟通和理解他们的感受。我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并更好地完成上门探访工作,技巧是必需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针对精神康复者的特性,总结一些上门探访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当代张海迪"——北大女博士郭晖,半年内投出上百份简历,都因其高位截瘫的残障而被拒之门外,这一新闻又一次引起了我们对残障人士就业现状、环境、政策及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残障人士的劳动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残障人士就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模式,即社会福利企业. 社会福利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福利企业是为安置残障人员劳动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1990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会福利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安置残疾人员达到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生产和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适合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或经营;企业中每个残疾职工应具有适当的劳动岗位;有必要的、适合残疾人生理状况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10月12日,河南省假肢中心成立同心社工工作站,主要服务人群为有肢体缺陷的残疾人,这是河南省残障康复领域首家社工组织。“就肢体残疾人康复而言,仅仅使残疾人从肢体康复,已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康复问题,目前同心社有8名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社工师、助理社工师,他们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河南省肢体残障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工作。”河南省假肢中心主任张工部介绍。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特组成湖南省对口援建四川省理县工作队,划拨专项资金全面支持社会工作介入理县的灾后重建工作。2009年3月16日,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正式成立,我们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宗旨,以社会工作站为平台,开展社会工作灾后服务和残障人士心理援助服务。截至2009年4月21日,服务队共开展社区服务30多次,小组工作15个,个案辅导10多个。  相似文献   

11.
5月30日,由深圳慈善公益网和残友、美德两家社工服务社举办的“关爱生命·社工与您一路同行”文娱活动在深圳市龙华家和福广场举行,社工、义工、残障人士组成的表演队与几百名来深建设者联欢,演绎了一台文艺表演和娱乐游戏交汇互动的节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假肢中心是民政部第一批社会工作试点,当时,我们发现国内尚没有在假肢中心开展社工服务的先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在假肢中心领导和社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秉承社会工作基本理念,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把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来中心装配康复辅具的肢体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经过积极实践,逐步摸索出了适合在假肢中心开展的各项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类型的残障人士相比,智障人士在认知、学习、行为适应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智障人士的需求众多,比如重度智障人士在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强烈的需求,中轻度智障人士对提升自我照顾、人际沟通及社会适应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需求.同时,家属在长期照顾智障人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压力.面对智障人士的众多需求,通过深圳市坪山新区第一届公益创投与招投标,坪山新区智障人士社区增能项目于2013年2月成立,服务于坪山新区的102位智障人士,旨在提升智障人士各方面的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区共融.  相似文献   

14.
《马拉喀什条约》的核心条款包括强制性规范、指导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三种类型.强制性规范规定了缔约方应提供适用于盲人等阅读障碍者的版权限制或例外、允许作品无障碍格式版跨境流通以及提供禁止规避版权技术措施的例外等条约义务;指导性规范指明了实施条约义务"安全模式",也是实施捷径;授权性规范为缔约方结合各自实际保障残障人士阅读,保留了极大灵活性.我国已于近日批准该条约,结合立法基础和保障阅读障碍者的实践,应优先选择通过单行立法,并以直接援引指导性规范为主的方式系统实施条约义务;同时谨慎采纳授权性规范,从而以条约义务国内转化的确定性确保残障人士阅读保障实效.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后,为支持灾区重建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和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于2008年在绵竹市汉旺镇建立了汉旺社工站,主要针对灾区的残障人士、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各项社工服务,链接外部资源推动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能力与质量的提高,完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管理能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推动灾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日报》最近报道,广州市天河区作为精神病患者照顾计划的试点,取得了一定成绩,准备于2009年将计划扩展至六个区,内容包括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门诊服务及热线辅导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至2020年,忧郁症将会是导致妇女儿童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其统计,十大疾病原因导致残障,其中四项与精神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残障模式是人们理解残障、看待残障者并选择相应行动策略的参照框架.基于范式转换的视角,提出残障模式的代际演替说,代内的修正、完善与代际的互动、整合造就了残障模式的复杂演化格局.以医学模式为代表的第一代残障模式从"疾病"视角转向"健康"视角,以社会模式为核心的第二代残障模式在反对社会压迫、消除社会障碍的运动中凸显对残障者的主体性、权利、能力与自由的认识.在吸收前两代残障模式合理观点的基础上,第三代残障模式即人类发展模型应运而生,它聚焦残障者的健康剥夺与能力扩展,以开放性姿态涵纳残障的多维决定因素,主张通过包容性、预防性干预措施促进残障者的福祉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乍一听说“关怀行动”,我还以为只是哪个组织搞的一个赶时髦的活动。时间长了也就那么回事了。然而慈善总会的刘文士一本正经地否认了我的看法:“这是一个真正的志愿者行动。参加人全是香港的医务界人士,领头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国际著名骨科专家梁秉中教授,他们分文不取、住宿自理、利用自己的休假日为内地贫困地区贫病肢残人士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已经两年多了,先后在四川大邑、浙江温州、陕西富平、云南曲靖、山西太原等县市设立了5个服务点,为数干人施行了康复治疗”真的吗7在我们的社会中,这种纯奉献的行力似乎已不多见了…  相似文献   

19.
阅读了《炎黄世界》刊登的《守卫汉字》—文(上、下篇分别刊登于2008年第五期和2009年第一期),我被震动了!汉字问题,一个我原来以为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却隐藏着很大的危机。在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活动中,我把文中的点滴内容介绍出来,立即引起到会人士的重视,有两位迫不及待地离开会场到附近复印了几份。  相似文献   

20.
残障观是社会对人类身心障碍差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相适应,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迁.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残障研究领域极少涉及身心障碍文化观念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残障观意涵的认识亦不充足,仅有一些关于其形成演变的讨论,而这些讨论也忽略了中国传统残障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下的真实意涵及演变历程.本文通过对两种有别于"新残障观"的传统残障观的阐述,尝试"还原"中国传统的残障观如何演化成现今公众所认识的样貌,指出我国传统残障观在目前国际主流残疾模式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而只是这些模式某种程度上的补充或注解.本文认为,历史上对残障观的片面解读和理解过程直接影响了社会对传统残障观的理解,强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残障观是新时期残障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残障群体和社会公众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在了解本民族文化残障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残障理念以更新和发展固有的残障观念,完善我国残障者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促进社会融合及相关政策服务输送成效和残障者需求的切实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