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诗处于唐诗、宋诗两座古典诗歌的高峰之后,以学问见长而与之鼎峙.清诗学问化较先前时代的诗歌更为明显:一是以专门之学(主要是朴学)入诗;二是诗歌体现出学术意识和学术精神;三是典故运用的经常化和偏僻化.其原因应从古典诗歌自身的发展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清代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来考虑.清诗重根柢学问,力纠明代诗坛空疏不学之弊,但始终未能克服学问有余而诗性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清人对《宋史》文本的研究和撰述,是清代史学发展中的显著现象,这一学术状况引起了近代以来学者的关注。而学界研究仅起到了勾勒线索的作用,未能对清人宋史学进行理论总结,更缺乏与清代学术文化关系的全面把握。故以清人宋史学为专题开展研究,首先可以梳理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其次可以探讨其中的文献价值与史学成就;最后有助于洞察清代史学与学术、社会政治、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与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国学术论著中存在的有关不规范乃至失范的现象 ,文章论述了注释和索引的基本功能 ,批评了学术论著中的一些技术性失范和社会性行为失范现象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清代咏藏诗词选注》,是近年来咏藏诗研究中的一个新成果。该书配以必要的注释,本为方便读者。但由于清人咏藏诗的用语状况较为复杂,致使注释中出现了不少错误,如不予指出,则势必误导读者。现以该书页码的先后顺序,逐一列出,并试加订正。  相似文献   

5.
《楚辞集注》在对注释篇目的选择上,体现了朱熹注释《楚辞》的几点原则:一是重视精神和情感内涵及其流露的自然性;二是强调义理的深切阐发及其“有补于世”的价值呈现;三是重视作品在艺术形式上与楚辞的切近。这种取舍原则,是朱熹理学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的融合与矛盾在注释活动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6.
说注释     
依附于文本而产生的注释古已有之 ,历史悠久 ,且类型多样 ,有“注”、“笺”等等。注释是一种综合性的学术研究方式和阐述观点的阵地 ,其中蕴涵了大量的学术资料 ,包含着许多的学术观点 ,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学术领域。作为注释 ,应该具有正确、准确、释难解惑等特点。前人的注释也会出现错误 ,因而读者要比较、思考 ,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注释法学派以及后注释法学派法学家们关于对人权与对物权的区分,构成了德国法上的债权物权区分说的重要渊源之一.注释法学家与后注释法学家使用了ius in re一词,后注释法学家还对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后注释法学家已经开始将ius in re与ius in personam相区分;再次,奥尔良法学派首先提出ius and rem概念,该概念对后世的债权物权区分说甚至民法学本身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代传奇和杂剧作品中都出现了"集唐"现象,这与时代的文化取向和传播氛围密切相关.明人对唐代文化的向往与追慕,是"集唐"的文化渊源;大量别集、选集的刊刻,文人热衷创作集唐诗等,是"集唐"的现实基础.另外,明人的集唐诗反映出对中晚唐诗歌的偏重,与"诗必盛唐"的主流观点有明显区别,借助于此,正可全面把握明代唐诗传播与接受的真实状况.而唐诗以戏剧为传播途径,客观上也扩大了其传播范围与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9.
莫砺锋 《学术界》2012,(8):47-59,286
现代人对古代文学进行文本解读,存在着各种障碍,所以必需予以注释.否则,连基本的理解文意都有一定困难,更无法进行深层的文本解析.可是在现代学术体制的制约下,人们往往重视关于作品分析或理论阐释的所谓论著,却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文献整理或文本注释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新出版的《渭南文集校注》为例,从正反两方面的丰富例证说明准确的注释是文本解读的基石,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儒家经典的传承与历代注疏文本紧密关联。杨伯峻面对新的时代,敏锐地作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嬗变和转型。其《论语译注》以尊重传统、实事求是、千虑一得的鲜明注释特点,积极探索当代译注体文本形态及注释方法。杨氏之实践及其成果,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与当代转型,对于今天的文化发展与文化繁荣,对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无疑具有启迪意义和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