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人帮”是一伙彻头彻尾的祸国殃民帮。他们之中有的人远在三十年代就是拥蒋反共,积极参加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历史反革命。张春桥的反共小说《一个土匪》,就是他反革命历史的又一铁证。在这篇反动小说中,他无耻地歌颂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为围剿共产党呐喊助威,恶毒地咒骂工农红军是土匪,阴险地污蔑红军被国民党“招安”了。同时,宣扬战争恐怖,散布悲观情绪,丑化、歪曲劳动人民的形象,充分暴露出早在三十年代张春桥就是蒋介石的忠实走狗,是劳动人民最危险的敌人,是钻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国民党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派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而遭到失败。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帝国主义策动和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法西斯黑暗统治,大规模地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这时候,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单独地领导群众进行这个革命。“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  相似文献   

3.
陈毅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军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在中央苏区时期,先后组织了两个军的红军部队,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几次反革命“围剿”,为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人之一。一九三一年夏到一九三四年春,他在上海投身文艺战线上的斗争,和鲁迅并肩领导左翼文艺运动,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斗争中英勇作战,为推动左翼文艺运动向前发展,创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是革命与反革命进行殊死斗争的重要年代。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对独夫民贼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围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英勇斗争。在《火》、《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第一部分《关于中国的火》等杂文中,鲁迅愤怒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烧杀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滔天罪行,痛斥蒋介石是凶恶的“火神”,是“随意放火的莫明其妙的东西”。王张江姚“四人帮”正是蒋介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这十年历史,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把它概括为是反革命的“围剿”与革命深入的时期。并指出有两种“围剿”,一是军事“围剿”,一是文化“围剿”。国民党反动派采用下列办法进行文化“围剿”:第一,限制并剥夺进步书刊的出版自由。第二,对于进步的图书杂志禁止发行,进步影剧禁止上演。第三,对于进步的文化团体和机关肆行破坏。第四,对于进步文化工作者不断逮捕和杀害。第五,提倡民族主义文艺,支持黄色文艺,企图以此对抗左翼文艺。正如鲁迅所说的,敌人的禁锢,比罐头  相似文献   

7.
今年十月十九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之后出现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文化“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先生,以饱满的战斗热情积极地参加了当时新文字运动,而且是作为一个旗手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8.
鲁迅《谈金圣叹》一文写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发表于同年七月《文学》创刊号,后由作者编入《南腔北调集》.这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总的说来,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指出的,一方面是反革命的"围剿",一方面是革命的深入.从一九三二年六月十二日到一九三三年二月,毛主席领导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农村革命进一步深入.在国民党统治区,蒋介石加紧反革命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封闭进步书店;逮捕,杀害进步文化工作者.但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工作者,坚持斗争,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使文化革命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丑恶历史说明,他们本来就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反革命到现行反革命,这就是他们走过的全部道路。王洪文则是新生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所谓“四人帮”,就是由这伙新老反革命结成的黑帮。”下面简单介绍王张江姚“四人帮”小史,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四人帮”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杂文,是激烈的阶级斗争的产物。每一个光辉的篇章,都生动地表现出他战斗的智慧、所向披靡的气概和力量。《“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写于一九三0年四月十九日,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后编入《二心集》。它是回击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文化围剿的重型炮弹。鲁迅用他那支“又泼辣、又幽默、又锋利的笔”,针对梁实秋的狂吠,给以有力的批驳,作了入木三分的揭露。  相似文献   

11.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是鲁迅先生为悼念两年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惨遭杀害的白莽,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而写的纪念文章。它表达了作者对于死难战友的诚挚悼念和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刻骨仇恨,并以坚定的胜利信心激励人们进行更英勇的战斗。本文因为是痛定思痛,所以感情尤其深厚,文笔更加隽永。  相似文献   

12.
作家应用笔名,有多种多样原因.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从一八九八年开始写文章到一九三六年为止,三十八年中,为了向孔孟之道的鼓吹者、国民党反动派、机会主义分子等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战斗,共用了一百三十多个笔名.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压迫愈烈,抗争愈炽,后期鲁迅的笔名变化亦愈多.鲁迅使用这许多笔名就是为了战斗,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可是,有一伙跳梁小丑反动文人,为了向国民党反动派卖灵魂讨赏钱,竟用"侦探""特务"这一类的笔名作文,真是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某些善良的人会说:"不见得吧,难道连遮羞布都不要吗?"请看事实:老反革命分子张春桥,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日用了"狄克"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代,是中国革命斗争最激烈的年代,也是战果辉煌的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十年代也有着巨大的成就。毛主席对这一时期党领导的左翼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谈到这一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都惨败了时,指出:“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位,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黄骅,原名黄金山,学名黄为有。一九一一年二月八日诞生在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九二六年九月在木石港参加革命活动,一九二八年三月秘密参加赤卫队,一九二九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十月参加红军,先后任连党支部书记,连指导员、营党代表、营长等职,参加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三次反革命“围剿”的战斗,多次荣立战功。一九三三年四月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进红军大学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政治指导员。一九三四年十月参加长征,先后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胜利到达陕北后,黄骅奉调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干部团政治委员。一九三七年八月随干部团编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现代史的有关资料(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历史分册)在介绍豫东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周维炯时,都说他是河南商城人。这是不准确的。周维炯同志的家乡丁家埠一带,现在属安徽省金寨县。其中有如下变化过程: 现在的金寨县,早在1932年前已是革命根据地。当时金寨县尚未设立,周维炯的家乡——丁家埠一带,属商城县所管。 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反革命“围剿,”金家寨一带被卫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鲁迅同国民党人站在一条战线上。“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既压制迫害鲁迅,又妄想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拉拢。鲁迅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先是玩弄欲抑先扬的手腕,1949年逃往台湾后,则对鲁迅著作采取查、封、禁、堵的政策。到80年代末,在台湾广大民众的冲击下,这一反动政策被迫取消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使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是,党、红军以及地方干部牺牲亦很大。党当时又处在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的紧急关头,各方面都急需要干部,可以说干部问题成了发展革命战争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央苏区为了解决干部问题,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一日召开人民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办苏维埃党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始终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共同着生命”。特别是在三十年代,鲁迅身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他不仅率领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粉碎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而且,同  相似文献   

19.
由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狼狈为奸的“四人帮”,到底是一伙什么人? 党中央遵循毛主席教导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经过六个多月的严肃而认真的审查,现在真相大白了!原来,张春桥是国民党特务分子,江青是叛徒,姚文元是阶级异己分子,王洪文是新生资产阶级分子。总之,他们是一伙新老反革命。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丑恶历史说明,他们从来就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反革命到现行反革命,这就是他们走过的全部道  相似文献   

20.
1927上半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相继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革命向何处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究竟该怎样走?就成为当时迫切需要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