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小成  冯刚 《城市观察》2015,(3):185-192
生态文明建设凸显了城市经济新常态下的执政新思维、新理念、新战略。城市绿色发展是遵循绿色、生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的城市经济增长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生态化、持续化发展。学者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国内外经验比较、评价、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未来研究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关系,全面阐释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问题与成因,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体系和选择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逐渐成为我国大多数人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共同体是以对城市文明的追求建构其秩序为基础的,从而城市文明凸显出规范城市发展秩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祥荣 《科学发展》2014,(4):100-108
生态文明建设是现阶段破解上海城市难题、提升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建构一整套评估与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上海市情,结合上海"十二五"规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府引导,明确生态文明定位;健全政法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预警系统,完善生态监管制度;做好污染防治,构建应急响应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老人天地》2008,(6):25-25
随着奥运脚步加速,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各地纷纷加大了城市整治执行力度,但是广大网友对此也发表了随之而来的忧虑和建议,反响十分热烈。  相似文献   

5.
孟光雪 《职业》2013,(18):117-119
职业院校要实现与企业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对接和融合,除了在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方面与企业和现代城市文明对接外,还应结合专业的特点,预知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企业,探究其文化共性,有所侧重地进行不同类型的文化建设,并渗透地域文化,培养学生开放、包容、务实、创新、奉献、诚信的价值理念和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6.
吴琳 《城市观察》2014,(1):180-187,159
回顾地铁发展史,作为载体之一的地铁公共艺术对城市而言,至少具有两个有益的作用:一是地域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二是引导市民行为、推动城市文明。有鉴于此,在当前中国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时期,也应该同时注重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建设。本文以武汉为例提出加强地铁公共艺术空间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阎金明 《城市》2007,(10):60-63
城市管理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开放理念、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社会公德意识的综合体现,同时已成为一个城市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8.
《现代交际》2006,(2):16-17
“礼仪”从广义上来讲,就是“关心别人、多为别人着想。”在公共场合尤需如此。在国际上,通常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看这个城市的公共卫生间的设施和管理;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说法:“了解一个家庭的水准,就要看厨房的抹布和卫生间。”现在,考量一个真正的淑女、绅士的标准不仅要看她(他)在人前是否仪态万方,还要看她(他)独自一人时能否依旧行为优雅……因为真正的仪态不是一种表演,而是长期修炼而成的良好习惯。每个人都应该检查自己的卫生间礼仪是否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9.
孟海贵 《城市》2010,(5):3-7
我国现在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城市化。城市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是一种文明,我们称之为城市文明。要了解城市文明的发展趋势,就先要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它向社会发出了明确的导向信号,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新的跨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森林发展迅速,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作为“城市之肺”——森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口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表现。从城市精神文明的战略价值着眼,深入分析城市精神文明在目标导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等方面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公厕,加快公厕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公厕管理水平,是广大市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城市公厕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体现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改善城市公厕现状,应该从公厕的合理规划、精心建设、规范管理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夏勇  张彩云  朱欢 《城市》2021,(5):27-40
笔者通过分析生态城建设的绩效和难点,试图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从理论上将生态城凝练为绿色发展型、增长极限型和增长衰退型三类,并选取经济驱动力、环境效率、人力资本和民生福利4个维度以及相应的15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创新性地将这些指标凝结为城市文明指数,作为评估生态城建设绩效的指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案例,运用2008年~2017年可表征各指标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生态城建设绩效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城市文明指数整体上呈现波动且略有上升的趋势.其中,经济驱动力指数和民生福利指数呈现阶梯式上升特征,二者助推了整个城市文明指数的向好趋势;但环境效率指数和人力资本指数均波动下降,二者在长期内制约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上述系列指数的变化趋势意味着中新天津生态城依然处于增长极限型阶段,要想迈入绿色发展型阶段,生态城建设需要提升环境效率,同时需要培养和引入高技能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建设生态文明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任致远 《城市》2010,(3):3-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这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在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新时期城市发展将会加大哪些方面的力度?亮点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就是城市文化,即以人为本,进一步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用文化铸造城市的灵魂,用文化张扬城市的魅力,用文化激发城市的活力,用文化推动城市发展迈上一个新的闪亮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关雅  ;何立群 《现代交际》2014,(7):12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各城市的建设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旨在对作为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辽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7.
《安家》2014,(7):64-67
湖是大地最美的姿容,从诗意的栖居地,到与城市文明完美结合的精神意境,从欧洲顶级居住区,到世界财富领袖的生活主场,湖见证了人类的每个时代,湖更是自然的恩赐,以丰富的资源,孕育着一代代的人,绽放着自己独特的美,昭示着城市精神和人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张开宇  赵春水  田园 《城市》2012,(2):33-35
一、引言水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水资源是影响城市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水富则人聚市生,水贫则人走市凋,水尽则人绝市灭”,城市滨水地区一直是关系着城市能否保持良性运转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区域.  相似文献   

19.
近日,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公布,青岛位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一名。这是青岛继4年前以骄人的成绩荣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之后,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交出的又一份出色答卷。中央文明测评组公布的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社会文明进步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包含城市问题,城市问题寓于社会问题之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只单独地解决社会问题,必须把解决城市问题结合起来。同样地,解决城市问题也不能只单独地解决城市问题,必须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