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国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74-78
立法体系的不完善与执法力度的不足导致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加强生态安全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在分析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中所存在的立法和执法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建立良好的法律系统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国选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7,20(3):291-296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南海问题与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291-296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焦利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要确保信用证业务的安全运作 ,银行必须学会利用法律支持。首先要熟悉并严格依照国际惯例办事 ;其次要巧妙地寻求国内国际的司法保护 ;同时还必须在签定合同时严谨缜密 ,不留漏洞 相似文献
5.
李国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3-26
冷战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南海由于其重要的战略要道、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陆地国土的延伸,在中国经济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南海问题的存在,使中国不能很好地利用南海来发展自己。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论网上政府采购安全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政府采购在我国各地已展开,但其安全性引人瞩目.目前国内法律法规并未对网上政府采购安全予以充分的重视.网上政府采购所涉的安全问题甚为复杂,这源于该采购模式所具有的高技术性、无纸化、瞬时性等特点.完善网上政府采购立法是解决网上政府采购安全保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推进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需面对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史无前例,矛盾风险挑战之多亦空前未见。俗语言:"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生态文明建设是属于全中华民族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事业,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实现的基本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公众,依靠公众。因此,就新形势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7-31,93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特别是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法律体系。尽管我国在短短的30余年内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从各项法律法规的立法理念、目标和内容、相互关系以及实施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已有的环境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修订,以构建和完善其法律体系,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第一,应统一立法理念、目标和内容,使其更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要求;第二,应理顺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法律体系;第三,应强化环境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保障其有效实施;第四,应加强司法机构和司法主体建设,提高其独立执法的能力;第五,应加强环境教育、强化公众监督和发展民间环保组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国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2-48
冷战后,南海的地缘位置与地缘环境决定了南海的价值。然而,南海问题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南部的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使中国不能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域安全,不能有力地保证中国的战略航道安全,并且阻碍中国南部地缘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南部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全面依法治理是时代必然。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亦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我国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但这需要法治的保障。当前在乡村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生态立法不够完备,执法权责模糊,司法能动不足,监督体系不严等问题。因此,未来需要通过强化法治自觉,落实法治行动,深化法治担当,提升法治理念,来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立法体系,严格乡村生态振兴执法规范,发挥乡村生态振兴司法能动性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新动能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高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5):122-126
作为今年东盟外长会议和中国与东盟10国的"10+1"外长会谈的关键议题之一,《南海行为准则》的协商和制定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的推动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一步缓和南海冲突、稳定南海局势,实现南海可持续发展,有关国家应当秉持开放态度,逐步营造有利于解决南海问题的积极氛围,尽早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南海争端解决机制法律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11-15
目前,尚不存在专门适用于南海争端的国际法解决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的争端解决程序并非解决南海争端的最佳选择,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也未规定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的具体实施机制。面对南海争端的新近特点,当事方有必要在未来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中,从基本文件、组织机构、管辖范围、工作和决策程序、适用的法律、效力与执行等方面,作出法律框架上的安排,建立一种南海争端解决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该机制在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军事领域内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法案,突破了战后的和平宪法,使日本的防卫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军事“先发制人”理念的指导下,日本先后从法律制度和国家实践方面力图改变其在法制上受制于和平宪法、在国家军事防备和军事行动方面不独立与不自由的地位,为成为军事大国扫清了障碍。日本军事法制变革带来的军事力量扩张对我国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为南海周边国家在岛屿争端、海域划分、资源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形成定势增添了相当的变数。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再恶化的南海局势,中国政府应该秉持“南海秩序,中国主导”以及南海主权属于中国的原则,在此前提下,中国政府可以与相关国家双边磋商有效的、有限度的、务实的、共同开发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为基础,合理的行使南海主权,友好地处理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经略南海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中国在南海经略事务中始终奉行的和平政策源于地缘传统和“和合”文化的共同影响。作为南海地区大国,中国一直在南海事务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底蕴深厚的“和合”文化则塑造了中国在南海事务中的行为模式,中国始终承担着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促进其发展的责任。中国睦邻合作的南海政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实的抉择。它表达出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也为未来真正实现南海地区的稳定与繁荣铺就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改善法制环境的目的在于取得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以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通过何种路径得以实现是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为此,有必要借鉴国际金融法律环境与监管制度的理论,结合中国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与立法建议。本文通过考察"功能理论"与"支配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地位,认为"功能理论"可为构建完备的金融监管体制与国际合作机制提供可行、合理的结构图;"支配理论"可为中国取得国际金融监管事务的话语权、保障金融安全、完善法制环境提供较为全面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获得相关领域的话语权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与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向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6):50-58
对IMO数据库南海海难事故的实证分析显示,南海搜救在类型上包括政府实施的搜救、民间实施的搜救和多方协作实施的搜救三类。南海诸国迄今不存在实质意义的搜救合作。国家利益的巨大差异、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条约义务的不一致以及国家搜救实力的悬殊共同决定了南海搜救区域合作现阶段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因此,南海搜救机制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由中国担负起南海搜救重任。为此,须增进中国政府搜救实力,激励引导民间搜救力量,同时谋求与越南、泰国、新加坡三国的有限合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