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聚视角下云南省工业地域分布与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世界上普遍的经济现象。工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利用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和N指数对云南工业的区域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云南集聚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云南工业行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一些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布局较为分散。云南工业集聚经济效应虽有增长趋势,但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IT产业集聚对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产业集聚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几乎是与经济开发区同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体现形式.20多年来,产业集聚已经发展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力量,且呈方兴未艾之势.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也刺激了产业的集聚,区域经济竞争力高的地区也为产业集聚的加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江苏省IT产业集聚与竞争力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艳 《统计教育》2009,(2):47-51
产业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θ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数,并结合区域产业专业化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产业2002—2006年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达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较高,经济薄弱的西北部地区专业化水平较低。该结果可以为评价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的优势产业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产业集聚就是在一个经济区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产业现象和经济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是工业基地的根本特征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我国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了完全的计划式产业布局,其结果是产业效益的丧失和竞争力的低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格局,使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聚有了发展的基础。特别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经济学家开始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使得空间集聚理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面板数据的天津市工业集聚效应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形成自己独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动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产业集聚研究中使用的测算方法的分析,找到其存在的局限性,并将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到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过程中,测算了1998~2007年10年间天津市工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动趋势,并选取典型行业对其集聚效应中包含的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平 《山西统计》2002,(11):41-41
“工业强市”是重振大同雄风的重要战略之一,而大力发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则是实现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一、规模以下工业面临问题和走势大同市规模以下工业以煤炭开采为支柱产业,该产业2001年现价工业总产值占到规模以下工业经济的1/3,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这种超重型的产业结构逐渐成为制约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名优产品缺乏,特色产品寥寥无几,是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又一个难题。在主要产品中,多是原煤、水泥、予制品、花岗石、石材、砖瓦、灰沙石、锅炉等传统产品…  相似文献   

7.
浅谈衢江区产值、税收两强企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骨干企业在衢江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衢江区工业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大做强规模骨干企业,既是增强衢江区工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工业立区”的战略选择。近年来,衢江区规模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按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收入(应交增值税加附加税金)排序的前三十位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两强”企业)成为衢江区工业经济的强势阵营,有力地拉动了衢江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建立了集聚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向外转移的城市产业问题。在逆城市化过程中,在集聚经济的作用下,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增长缓慢,其相对价格上涨;密集使用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业,包括土地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城市中的比较劣势产业,被迫逐渐转移出城市。我国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重工业共23个行业可被确定为土地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聚集理论的成都工业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具体表现为产业进一步呈现出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各类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在我国,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实例很多。本文将以成都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理论在成都工业布局调整中的应用。成都工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发展,成都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根据城市工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和成都市地理特征及交通条件,成都工业经济的空间结构可划分为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三个相互联系、有一定梯度和层次的工业经济区域:中…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集聚现象表现最明显的产业,文章基于上海市制造业的数据,利用Ellis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指数模型,从企业规模、市场开放程度这两个角度对上海市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地区集聚也越明显;企业相对规模与产业集聚呈“U”型变化关系,只有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与产业集聚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统计上所说的规模以下工业是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工业经营单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规模以下工业已成为伊春市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亮 《浙江统计》2011,(12):39-41
上海市基本单位统计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上海外资经济的发展呈现六大特点:规模快速增长,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分布向第三产业集聚,传统行业仍为主要集中领域;区域布局产业特征明显,浦东新区占比最高;独资化倾向明显,外资控股企业比重继续提高;企业经营规模效应凸显,竞争力持续增强;创新基础强,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城市集聚经济对制造业就业的动态影响,将行业内溢出效应和行业间溢出效应纳入统一的动态空间分析框架,测算了丰富的集聚机制途径,对集聚经济中各种机制作用的方式和结果进行了考察。基于此,结合城市以及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单一行业的发展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限制,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城市制造业就业的增长。在多样化集聚的机制中产业关联显著的促进了产业发展,而技术和劳动力共享的作用并不显著。行业的集聚机制会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城市跨行业集聚强度进行测度的结果显示,2002-2013年期间每年多样化集聚对城市产业劳动力的增长作用约为2.56%。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Bootstrap-DEA方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概念,构建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为二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中国工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测度所得复合系统状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数值均较大。对状态协调度而言,该复合系统处在高度协调发展模式之中;针对动态协调度,该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波动不定,未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趋势,该状态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揭示生产者服务业、产业集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就生产者服务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我国地区资料就生产者服务业与工业积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表现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与工业聚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因服务业不同而不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与产业集聚联系紧密,但金融业的发展与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紧密关系;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中,生产性服务业确实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探讨了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应、马歇尔外部性、相关产业集聚外部性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结果发现在省际水平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直觉上应当在高新产业中袁现较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性与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显著,表明从省际水平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的协作优势,进一步的产业结构研究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际产业布局影响大,产业价值链缺乏区域根植性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当前集聚效应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与产业集群表现出显著的伴生发展现象,二者的互动关系典型表现为两者所共有的地区集聚和行业集聚的特征.文章从外部性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和风险分担三个方面分析其作用机制,揭示其背后的经济学机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1990~2011年分行业和区域的Ellision-Glaeser指数系统考察中国产业转移与扩散趋势的现实规律.结果表明,以2004年为界,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基本趋势.规模经济效应强,资本密集度高和技术含量丰富行业的产业集聚度持续提高,而消费导向性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2002年开始最早出现扩散趋势.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但近年来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省份产业集聚度有所下降,中部省份和个别西部省份集聚度逐渐上升,部分行业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科技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核心技术开发不够;2、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6~2013年我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文章从要素贡献程度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工业各行业的增长方式.结论发现:(1)我国规模以下全部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为0.418,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贡献度分别为0.389、0.125和0.068;(2)从推动因素来讲,规模以下工业的智力因素贡献为0.486,而初级要素的贡献度为0.516,说明目前我国规模以下工业的增长更主要为外延型增长(粗放式);(3)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偏向外延型增长,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偏向内延型增长.因此,为了实现规模以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工业特别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