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最新获得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非竞争投入产出法估算现有产业结构下消费、投资及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对GDF贡献最大的三个部分依次为第二产业的投资、第三产业的消费及第二产业的出口.然而,合理的政策选择却是促进第三产业的投资,因为该部门单位需求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剔除中间进口品带来的出口碳排放增加的影响,文章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下测算了1997~2010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以及三大产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出口含碳强度和进口含碳强度,估算了各个部门以及行业的贸易污染指数,并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能源消费偏向、投入产出系数、贸易地缘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出口含碳强度变化的原因,指明中国向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省能量大于出口耗能量,发达国家正好相反。三大产业中农业的污染贸易条件指数最为不利,投入吸收系数决定了部门能源排放结构。  相似文献   

3.
应用投入产出方法并结合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长、影响范围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有较强的要素需求拉动作用和产品分配支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带动就业.结果同时表明,尽管消费及出口是农产品加工业的最终去向,但我国农村居民对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的消费总量低,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和出口消费总量的二成.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是本文关注的主要议题。本文在原始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只分离出进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及同时分离出进口及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了测算三大需求因素对GDP形成与增长的三类投入产出表模型,并通过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如果采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其投入产出模型,仍不能较准确地测算消费、投资与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贡献;分离出进口产品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给出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由于未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出口贡献存在高估现象;而采用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的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国内产品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并使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拉动总产出增长和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最后解释了产业结构变动和影响因素变动的原因与模型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现有几个年份的中国投入产出表,运用面板数据(Panal Data)分析方法建立分部门居民消费模型,预测出未编表年份分部门的消费数据.再将预测的消费数据代入投入产出模型,考查17部门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指标逐年变化趋势与变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这种结合计量经济(Econometric,EC)与投入产出(Input-output,IO)模型的分析方法,能够体现两者的优点,较真实地模拟经济结构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而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利用1997、2002、2007三张投入产出表,分析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逐步提升,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角度与收入分配方面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提出在推动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过程中,有必要主动利用国家政策介入收入分配调整,推动企业主动采取技术创新,才能改变出口导向模式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各自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以体现"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GDP总量对最终消费的依存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对出口的依存度最低,但呈上升趋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终消费贡献度最小;最终消费和非加工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诱发系数在下降,而资本形成和加工出口的诱发系数在上升。  相似文献   

9.
王妍  石敏俊 《统计研究》2009,26(2):43-49
 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深入理解工农之间的产业关联和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城乡投入产出模型,对于定量分析农业部门与产业之间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研究基于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农业部门进行了细化,构建了77部门城乡投入产出模型,并测算了种植业和畜牧业部门的影响力、感应度系数和依赖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的结果基本符合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基本特点;依赖系数量化了各农业部门产出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关系,揭示了粮食作物是以消费拉动为主、棉麻以出口拉动为主、林业和木材对投资依赖较高的格局, 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变结构控制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灰因素引入到变结构控制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一个灰色变结构控制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对该模型附加必要约束条件之后,构建了以经济增长和能源节约为目标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并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过快,投资倾向过高,而消费倾向过低。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中国8个区域各17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和熵的分析方法,在测算各区域各产业消费诱发系数和诱发熵、投资诱发系数和诱发熵及出口诱发系数和诱发熵的基础上,以东部沿海区域各产业为例,进一步从熵的角度实证研究了调整产业的最终消费后对整个经济结构的不同影响,并提出了对各类型产业的调控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产业结构高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重心转移的过程。无论是投入产出分析,还是产业结构高级化问题,迄今均有大量的研究和成果。但对两者之间关系特别是空间的关联性,似尚缺乏足够的关注。结合目前投入产出的发展和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现状,从投入产出角度来分析中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以及中国三次产业的变化情况,并为国家规划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新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隐含碳21.48亿吨,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8.8%;进口隐含碳16.81亿吨,相当于碳排放总量的30.4%;碳排放贸易余额4.67亿吨,为碳排放总量的8.4%。与之相比,利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结果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该效应占到出口碳排放量的20%,反映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浙江省的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消费研究设计了“碳排”投入产出表及其模型,该模型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对浙江省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深入的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碳排”投入产出表及其模型具有强大的碳排核算和低碳分析功能,可以为执行“十二五”规划,以碳排为E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可以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优化的常用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十多年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储蓄支撑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产品大量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2000年后我国的消费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解决国内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振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重中之重。文章基于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国内消费与产业各部门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我国扩大居民消费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终需求的研究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居民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各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29%、17.08%、5.51%、38.39%、1.83%和31.91%.平均而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每1元的消费支出分别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18和0.196千克的CO2;每1元的固定资本形成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3千克的CO2;每1元的出口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28千克的CO2.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投入产出法运用到水电站投资项目建设中,对水电站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对区域经济拉动的机理、水电站建设对其关联产业及产业结构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乘数理论,构建了投入产出模型,提出分为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两个阶段定量测算水电站建设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的方法体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电站建设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关联特征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我国经济增加值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利用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运用投入产出的现代数量经济分析方法,计算出我国42个部门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其产业关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应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与2002年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第二、第三产业某个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我国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程度进行判断,揭示产业结构的变迁趋势和存在问题,确定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市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完全经济联系乘数和结构化凯恩斯乘数等方法,研究北京市分部门投资对消费的拉动关系,考察不同部门的投资变化对于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报酬系数比影响力系数对消费的拉动效应要大,投资对消费的拉动系数主要决定于劳动报酬系数;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等基础性服务行业的投资对消费拉动系数较大。在一定投资的情况下,应该加大这些行业的投资以平衡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历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统计资料,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黑龙江省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主导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