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秋雨 《今日南国》2007,(20):62-63
我的罗曼史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女朋友是"租"来的,但我却找到了一生的最爱。母亲的那颗心只有我才最为理解。自9年前父亲去世后,母亲含着泪将一个个攒起来的鸡蛋换成钱供我们兄弟俩读书,不到16岁的弟弟在我升入高中时便辍学打工了,母亲为此流了几夜的泪,直到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母亲才露出从未有过的笑容,她把家里的大半积蓄拿出来给我说:"伢,城里不比咱乡下,吃穿不  相似文献   

2.
宋绍武 《社区》2011,(15):62-62
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有一个硕大的藤篮,专门找人编制的,是那年头女儿的陪嫁。带到父亲这边来时,上面扎着好看的缎带,中间还有一个精心剪出的大红“喜”字。父亲笑着说,里面其实也没藏啥金银财宝,就是些女人家的寻常用品,还有以后操持家务的小物件。  相似文献   

3.
陈洪娟 《社区》2008,(4):55-55
我10岁那年,父母离婚,我随父亲一起生活。 离婚后的父亲对我漠不关心,他常和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混在一起,每天都是到了深夜才回家。我经常吃些剩菜剩饭,一些好心的邻居看不过去,时常会接济我一些。他从不为我辅导功课,原本在班里一直考第一的我,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我稍有不慎就会遭到他的打骂。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我都又羡慕又嫉妒。  相似文献   

4.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就一个人孤单单地生活。我们曾多次要求父亲和我们一起生活,可父亲总是以不自由为借口拒绝我们的好意。其实,我知道他是怕增加我们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倪匡先生早年在上海生活,家境贫寒,一度以蛇虫鼠蚁为食。后来流落至香港,四处打工,一日赚几元,还要受工头剥削,生活亦未得改善。一个偶然机会,他开始给报社投稿,千字收获3元,收入居然比打工要好得多,于是一发不可收,从此,他走上了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6.
“乡愁”文学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3月2日,坐在外面晒太阳,忽然想起许久没有给在乡下的母亲打个电话。拨通手机,里面传来母亲温暖而哀伤的声音:“铁芳,我想你呢。你还好不?”听到母亲一句“我想你”,老大不小的我马上眼泪潸然而下。因为我经常睡不好觉,母亲随后就问,“你现在睡的好不?”尽管我还是有些失眠,但我马上克制自己,佯笑着说:“我现在睡得好多了,这段时间我还胖了几斤。妈,不用担心。”妈妈听了我的回答,少许有些开心。说了几句,妈妈就说:“你忙,不要为家里担心,我和你爸都好。”挂起电话,我心里止不住一阵酸痛。忽然想起,早就该写篇以母亲为题的文章。写一篇文字给母亲,我文盲的母亲却看不懂。我只有把文章写给天下的母亲和母亲的儿子。  相似文献   

8.
深幽 《21世纪》2001,(6):22-23
无论如何,1978年在中国留学史上都是光辉灿烂的一年。这一年后,中国社会的出国潮开始涌动,汇成一股热流,成为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的一大景观,与世界范围内的出国留学潮并驾齐驱,交相辉映。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高度发达的科技和社会 文明自然吸引 着大批国人, 留日热的兴起虽晚于留美和留澳热,然而回顾二十多年的留学历程,种种现象颇堪深味。 之所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自费留学生,是因为他们有着更多的艰辛和负累,他们所经历和承受的一切更能让人触到生命深处的意味。而打工生涯更是一种切肤的砺炼,就是对于今天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佚名 《社区》2009,(24):64-64
他的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7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20世纪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相似文献   

10.
霍美玲 《新天地》2011,(5):9-10
常常听到同事们说:“我们班谁谁学习又退步啦,半时都挺乖的怎么最近不好好写作业…..等等一些话”。我对同事们的话经过了一番思考,我想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后进生的转化而忽略尖子生的缘故吧。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做好“培优扶差”的教学工作。下面就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1.
大语文观认为,应该将生活引入到语文教学中。这就要在课堂上渗透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领悟到各个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激励他们在不同的学科中去挖掘语文学习的窍门、魅力,引导他们从身边学习语文,从细微之处解读语文。  相似文献   

12.
万米奔跑     
1993年的7月,对我来说那是个黑色的季节,高考落榜。在我的人生十字路口上,父亲和母亲持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父亲指望我能出门打工,为家庭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课业负担”的讨论,从体制下的功利主义,到教育主体间的非合作博弈,探讨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但仍然未能触及实质.任何一种教学实践的选择都意味着对学习者和学习本身有一套想法,教育改革不能只是着眼于技术层面(利益机制)的转变,而应从更深层的社会文化心理入手[1].只要对学习者和学习本身的传统认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减负”就很难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过客>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通篇"走"意向贯穿始终,"过客"作为鲁迅心灵世界具象化的形象,它象征、暗示、隐喻了作者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焦灼、彷徨、苦闷,但绝不放弃前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安徽长丰县农民工汪五四,10年前进入城市打工,一心想通过辛苦工作扎根城市过上“体面生活”。不过他发现,自己虽努力劳作多年,但离城市中产梦想却似乎越来越远。“我这一辈子希望渺茫,孩子就是我最后的希望。”他说。  相似文献   

16.
都说啃老这事挺不可取,但我最近却琢磨出另外一个理儿,啃老是不是要得,关键得看怎么啃。原先有个同事,常常差使她父亲干这干那,平日接送孩子,下雨天给送伞,想吃什么了,就打电话让她爸去买去做,有时还会让她爸送午饭……看到老人家拎着个饭盒,大声喊她,我们都笑她啃老啃到了家。有一次,同事几个又说笑,拿她开涮,那同事说,她啃老是有原因的,其实就是想让老人有点事做,过得充实一些。因为老人退休后就一直很无聊,至她母亲去世,更显落落寡合。  相似文献   

17.
吴学军 《新天地》2011,(12):392-392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我爱我家     
我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虽然家境贫寒了点儿,但没有丝毫减少温暖与快乐,我生活在这个家里感觉无比幸福。过去,我的家在农村。父母靠着一些田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美满,但是在那样一个小山村内,有谁会重视我们的学习呢?父母为  相似文献   

19.
李桂杰 《新天地》2012,(9):40-41
我们时时牵挂着老爸,老爸却固执地捍卫着自己的生活!"大运河岸边的荷花开了,钓鱼的人也多了,你们抽空回来钓鱼吧!"暑期刚到,老爸便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恰好,儿子铁头的幼儿园也放暑假了。父亲让我们顺便把母亲送回去,他说:"看了一个月孩子了,你妈也需要放假,也需要休息休息呢。"  相似文献   

20.
吴婷 《源流》2015,(3):13-15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始兴,这个历史人文积淀丰厚的千年古县,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磅礴的文化气脉得到了进一步延续和升华。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晨曦初露时,华灯绽放后,始兴县的大街小巷、广场随处可见扇挥剑舞、吹拉弹唱……如今的始兴,文化生活已是城乡群众不可缺少的生活因子。这一切,与该县积极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密不可分。早在2014年年初,该县就专题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