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最近,呼伦贝尔盟文物工作站的同志在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的刻石题铭。为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考古室的同志应盟文物站之邀,共同对嘎仙洞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嘎仙洞位于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在大兴安岭东麓的一个山峪之中。峪口的南端在阿镇的北面,群众称之为嗄仙沟。沿沟向西北逶迤而行,山麓崎呕,重峦叠障,雾霭缭绕,森林茂密。在山峪的右侧,有一裸露着岩面的突出山崖,共上有一岩洞,即为嘎仙洞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拓跋鲜卑南迁匈奴故地时间和契机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魏书·序纪》云: 献皇帝讳阾立。时有神人言于国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帝时年衰老,乃以位授子。 圣武皇帝讳诘汾。献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这是现存关于拓跋鲜卑第二次南迁的唯一的一条历史记载。这条出诸“人相传授”的史料,极为简略,拓跋部南迁匈奴故地的许多重要情况都是迷离恍忽,看不清楚。1980年嘎仙洞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李敞石刻祝辞的发现,宣帝率众“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之大泽为呼伦池,已可成为定论;但,第二推寅(阾)——诘汾南迁的时间,契机等,还有待索隐考订,才能求得近似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论拓跋鲜卑南迁及其氏族制度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在大鲜卑山阶段拓跋鲜卑族最早的居地大鲜卑山,这个久议未决几乎无望证实的历史问题,自拓跋鲜卑“石室”的发现得到了证实.大鲜卑山是在今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东麓嘎仙洞一带的山地.相传当时还生活在森林里的拓跋鲜卑祖先,据“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以“射猎为业”,兼事“畜牧”,在“幽都之北,广漠之野”迁徙不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也没有文字,遇事则“刻木纪契而已”.(以上引文均见《魏书·序纪》卷1.以下引文同)传说所展示出来的完全是一幅原始社会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4.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北55公里的须弥山东麓。石窟开创于北魏,唐代称“景云寺”。金代有“赐紫”高僧住持.明代正统八年,明英宗敕赐改称“圆光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有历代凿造的窟、龛130多个,其中存有造象的20多个石窟,主要分布在“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的五座山峰上,保存着珍贵的北魏、北周、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5.
红城子     
《中文信息》2008,(5):84
红城子的蒙语名为“乌兰德日布井”,是汉代居延属国的一个个城障。面积529平方米,远看很像一座正方形的迷宫,只在一个角落留了个入口,墙高不足10米,墙基却有四,五米厚,长和宽均在20米左右。红城特有的红色土坯在阴郁的天气里尤其动人。  相似文献   

6.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位于梅州大埔茶阳镇,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距今390余年,为纪念当时父子同中进士,父亲饶相(江西按察副使),儿子饶与龄(中书舍人)所建。整座牌坊为花岗石预制件叠架而成,高12.5米,宽465米,共为三层檐顶。四根正柱、八根附柱并列四排,支撑石梁、石匾、顶盖,形成中间大门、两侧对称小门的布局。坊顶亭盖为仿木古雕凿件。中间一横匾,  相似文献   

7.
吉意溶洞     
《中文信息》2007,(9):56-56
位于宁蒗县红桥乡,是沪沽湖附近最新探明的一个大溶洞,吉意溶洞全长1公里多,由主洞、上洞及众多的支洞组成。洞内最高处30多米,最宽20米,前后洞口穿越一座大山,整个溶洞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容数千人聚会,距前洞口约400米处有一清泉常年涌出,清澈能见游鱼。洞内有争奇斗艳的石花在石柱旁开放,有神话中的“五百罗汉”、“八大金刚”在闪闪发亮,它们有的呈青褐色,有的呈金黄色,金碧辉煌。  相似文献   

8.
在洛阳龙门密若蜂房的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洞窟,就是古阳洞。它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完成于北齐武平六年(公元五七五年)共经历了八十个年头。在高达十一米的洞窟内,西壁为主像一佛二菩萨圆雕。南北两壁布满层层列龛,琳琅满目,雕饰精细,尤以龛楣的装饰更为富丽多彩。在我国书法艺术上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都集中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中文信息》2006,(8):67-71
享有“草原明珠”之称的理塘,地处四川省西部,甘孜州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堪称“世界高城”,县城海拔4200米,比西藏拉萨还要高300多米。这座“悬在高空的城市”,自古便是茶马拉互市的重镇,商贸云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10.
在扬州古城及城郊,现存的牌坊就有多处。但作为苏式牌坊的重要代表之一,蜀冈之上、大明寺前的“栖灵遗址”牌坊可谓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牌坊正面题有“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四字,题字皆为篆书,古拙凝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诏全国30个州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的宝塔,于是在大明寺前建成了栖灵塔,塔高九层,高耸入云,极为壮观。该塔在唐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不幸毁于火灾,后来,人们便在寺门前建了这座“栖灵遗址”牌坊,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     
《中文信息》2007,(6):47-49
北魏长陵位于洛阳城西北约15公里处孟津县朝阳乡官村邙山之颠。此处存大小冢各一,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长141米;小者高23米,低部周长110米。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分别为高祖孝文帝长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孝文帝拓跋于太和十长年(493)率军南下,翌年决定由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他实习汉化政策,并规定死后葬洛阳。  相似文献   

12.
北魏由平城迁都洛阳后,铸行“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和“永安五铢”钱,但谷帛依然是通用的支付工具。从而形成了北魏以谷帛为主,金银,铸币为辅的独特货币流通方式。北魏在平城建都长达97年,长期通用谷帛,遍及一切公私收付;计价、借贷、俸饷、税收、计赃、赏罚、军用,都以布帛作价,有时还用牲口。太和八年(484)颁布官司员俸禄以帛、桑、丝、粟四物发放。“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魏书·食货志》)。北魏还规定了“三匹绢抵两匹布”交换办法。北魏王朝在平城“营宫室,建宗庙,凿石窟,立社稷”。胡太后还在平城建…  相似文献   

13.
黄仙洞     
《中文信息》2007,(9):147-147
黄仙洞,俗称黄金洞,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位于大洪山脉南麓,座落在钟祥市境内,距郢中镇66公里。目前已探明洞长2200米,最宽外达100米,最狭处不足2米,洞中有洞,洞洞有山,洞洞有谷,气势雄伟,景象万千,游人进洞似入迷宫一般。  相似文献   

14.
红岩碑文的破译董洪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贵州安顺,有一座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岩碑,它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南10公里的晒甲山上,其实是一面绯红的石崖,长约百米,高30余米,远远望去,很象一副巨大的红黄横幅悬挂在晒甲山顶上;之所以称为碑...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先生在《“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一文中说:“史传上的‘商山四皓’,汉代和六朝人通说是‘南山四皓’。”其根据是两件多年以前出土的考古资料,一件是日本人在朝鲜境内一座大约是西汉末东汉初年的古墓中发现的,在一个竹篾编成的长方形筐子的四周,用彩漆绘有西汉以来流行的孝子故事,其中一角绘有四位高士,旁边却用隶书题识“南山四皓”,其中南字的写法和西域木简字的南字一样。另一件是在河南省邓县出土的南朝画相砖中发现的,在一块尺来大长方砖上浮雕…  相似文献   

16.
肃北石包城     
《中文信息》2008,(5):75
石包城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石包城乡政府西北3公里处,地处榆林河上源山间盆地,即石包城盆地内。城址七妙地利用地形,坐落在盆地西部一座相对高度约50米的山岗上,海拔2247米,望上去真有“孤城上与白云齐”之感,其地势险峻,龙蟠虎踞,攻守兼备。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释氏西域记》中有关龟兹的材料,系僧纯378年左右在龟兹所收集的,因此,《释氏西域记》所谓“国北四十里有雀离大清净”的“国”,应是吕光伐龟兹(公元384年)之前的龟兹都城;而《水经注》所指的都城应是北魏时代的王都。据《水经注》所记水系,雀离大清净应在西源水(今渭干河)上,北魏时的都城应在东川水(今库车河)上,雀离大寺与北魏龟兹都城分别在两条河上。而《水经注》所载“龟兹城,故延城矣”一语,正如黄文弼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说明北魏时的龟兹都城——龟  相似文献   

18.
米芾是宋代名书画家,与苏轼等并称宋四大家。罗绍文在《历史研究》1988年第2期撰文对米芾是否是西域人后裔的问题,作了详细考证后认定,米芾的上三至四世祖从西域移往中原地区,是西域人后裔。理由如下:(1)唐中叶以前没有米姓。米姓是北魏时出现的西域米国人,以国为姓。西域有米国记载,最早见于《魏书》。(2)明周嘉曾撰《香乘》云,米芾临死之前,遍请郡僚,举拂示众曰:“众香国中来,众香国  相似文献   

19.
燕喜牌坊     
进入燕喜山,就可见一座牌坊高6米,宽6.5米,青砖黄瓦,古色古香。牌坊中门顶上绘有原燕喜中小学校校徽。校徽为平顶三角形,里边上部画有巾峰山轮廓,下部有通心美术字“燕喜”二字。校徽为书画家杨芝泉所设计。校徽右侧有一“燕”,左侧有一“喜”。牌坊右门的顶上有“戈飞”二字,左门的顶上有“鹏搏”二字。中门两侧对联分别为,上联“吏部文章高北斗”,下联“连州水石冠南陬”。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10,(5):19-21
万安村:休宁县城东4公里,是休宁县古时的“水口”,也是古代重要的水陆码头,曾有“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之称。现有437户1376人。保存有古民居132处,古塔3座,古桥4座,古水埠码头12处,古传统商业街1000余米。万安罗盘传统制作工艺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