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立永 《社区》2012,(9):45-45
在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每天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总有一位头戴一顶绣有“志愿北京”字样的红色棒球帽的老人出现在这里,热情地为身边的问路人指路。他就是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文明奖章获得者、首都十大公德人.物、82岁的谢亮。  相似文献   

2.
82岁的谢亮老人作为“指路大王”已有10年了。10年前,带着一张折叠小桌、几本自制的指路手册、一壶水,谢亮老人在北京东直门长途汽车站路口西北角,立起了“义务指路”的牌子。东直门是北京重要的交通集散地,很多人容易在这里“找不着北”。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底,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引起了市民热烈的反响,我也由衷地赞赏。我小时候总听老辈子的人讲:"人活在世上,对人要厚道"。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北京涌进大批外地的人才,有保卫北京的解放军及其家属;有来北京做买卖的商人;有求学的学生;有大批参与首都建设的建筑工人……北京人对这些"外地人"特别热情:他们打听道、  相似文献   

4.
"首善之区"是首都城市精神,北京文化特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理念支撑起"首善之区"的内容框架;人文是科技与绿色的内核,人文水准决定着"首善"的规模质量.首都城市的真正现代化,关键在于提升人的现代性,使国内外民众广泛感知"善意",认同"首善".因此首都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在以人文、科技、绿色为资源的善意传播,着力点在所有领域认真"积累善意".  相似文献   

5.
《北京纪事》从来没有忘记首都人的责任和使命,从来都看重首都人的荣誉和骄傲。但 1993年9月期的《北京人距文明有多远》却充满忧郁地数落了北京人一顿。星移斗转, 文明的脚步在向前,今天的坎坷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五一劳动节前夕,北京门头沟区先后有16名来京建设者被首都文明委命名为"首都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称号.他们为门头沟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更多的北京人记住了门头沟的胸怀和品行,记住了门头沟的青山秀水.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千万来京建设者,也见证着北京的包容厚道.  相似文献   

7.
尊重好意     
一位同事跟随教育考察团到瑞典访问,在这个美丽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他们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正在着急的时候,一个瑞典男孩主动上前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得到许可后,男孩非常耐心地为他们指路。这条路线果然不好走,  相似文献   

8.
首都零售业发展迅速、大型零售企业聚集、行业耗能巨大。对首都零售业"低碳"问题进行研究,符合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更是首都零售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需要。研究发现,环保观念淡薄、制度建设缺失、资金不足是制约首都零售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零售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参与,齐抓共管、多方推进,方能有效促进首都零售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9.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偏僻小城。CBD的白领们带着圆梦北京的理想,开荒拓土地来到这里,为的只是在北京能有一扇属于自己的窗户。而今,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欣然签约入驻,"环首都经济圈"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多个跨区域、多部门合作的同城化对接工作正逐步开展??燕郊,这座偏于一隅的价值洼地,也变成了一只插翅欲飞的凤凰。  相似文献   

10.
奥运的逼近,以及节能环保的全民预演,北京的景象也与平日判若两样"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的如期举行,北京市交通也大为改观。据2007年8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致首都人民一封信》。8月1了日至8月20日每天6点至24点,北京市实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等交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聂岚 《老友》2021,(2):53-53
我家自从购买了儿童书柜后,孙子小天就喜欢上了看书,成了一个享受"书香"生活的人,每天坐在小书柜前,认认真真、像模像样地看书。说来奇怪,对书籍的爱好,孙子好像有一种天性。孙子第一次翻书是半岁时,看到我每天翻看书报,他也爱上了翻书,用胖嘟嘟的小手不停地翻动书页。我们为他准备了几十本儿童读物,也订阅了《为了孩子》《儿童科学启蒙》等儿童期刊。孙子翻书的姿势很独特。  相似文献   

12.
正十多年间,他给100多位临终者送去了最后的礼物。他写作了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她们知道我来过》,真实和生动地展现了临终者的心态,富有人情昧……他叫张大诺,曾任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现为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理事、北京市西城区志愿者联合会培训导师,荣获"首都公益慈善优秀个人"称号。张大诺说自己有个信念:有一天,凡临终者,皆可被关怀。  相似文献   

13.
怕死的权利     
央视曾经播出一个节目,说是一位大伯在北京城挂起牌子,专门为不熟悉京城的人们义务指路。这节目好是好,可惜它放在了社会公德系列报道的栏目中了。山东大学一位教授为此大声疾呼:错了,错了,义务指路不是公德是私德。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社区,有一位81岁的老人退休已久,但每天还是按点"上班",他就是社区便民服务队的义工马广明。马大爷义务为社区居民维修电器,今年已是第22个年头。如今,马大爷的家虽搬了,但人不"搬"。在新小区与老社区之间,马大爷仍不知疲倦地来回奔波着。  相似文献   

15.
阿顺 《北京纪事》2009,(12):46-49
黄燎原生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65年,身份复杂,做过编辑记者,开画廊,经营餐厅,写诗和小说还有专栏,做音乐节,他每天挎着他标志性的黄军包,熟络地游走在北京各个圈子中间。他是一个繁忙的人。  相似文献   

16.
这个男人虽然身材魁梧,脸型硬朗,酷似美国动作巨星施瓦辛格,虽然他对我很好,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时常让我骑坐在他宽阔的肩膀上,但我就是不愿面对他,羞于在我的老师和同学面前提起他。 他是一个蹬"板的"的男人,每天早晨到大商场门前等活儿,帮一些人把大件物品送回家,自己挣到一点儿可怜的小钱--他就是我的爸爸! 其实,在我更小一些的时候,我爱他,像他爱我一榉。那时,我读二年级,每天早晨坐他的"板的"上学。他把车蹬得飞快,我自豪地看着过往的行人,感觉"板的"仿佛是一艘在大海里  相似文献   

17.
郭龙 《百姓生活》2011,(12):16-16
有一位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教授注意到,这名士兵在给他取行李的途中,先后三次离开: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每次回来,他脸上都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18.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断言,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改变世界面貌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等国家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中国的未来,也决定着世界的发展进程,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警惕:规划趋同、病态政绩观导致经营城市的畸变、政府巨额负债隐含的危机、农民进城、贫困……而其中派生的"都市边缘人"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必须对这一特殊的人群给予充分的重视,他们关系到首都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也关系到他们自身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命运.其中,北京的"拾荒六军"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角落.  相似文献   

19.
孟昭庚 《中华魂》2020,(2):48-53
一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丰功伟绩的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同志,因长期为革命拼命工作而积劳成疾,当下正受高血压与糖尿病的纠缠,未能站在毛泽东身旁,参加这一历史性盛典。他和夫人陈琮英只得一起坐在玉泉山休养所的廊下,打开收音机,全神贯注地收听从天安门城楼传来的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聆听毛泽东那震动寰宇的洪亮、豪迈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提升首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水平,聚集职业教育研究力量和资源,服务首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政府决策,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建设职业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智库,经北京市教委同意,2015年1月8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首都职业教育协同研究中心",来自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北京教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