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统计学是用统计方法研究人口发展过程的科学,它用数量关系揭示人口问题的本质,阐明人口发展的规律性。人口统计是人口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古老的统计学科。我国远在夏商时代就有人口统计和人口数字的记载。“禹平水土,定天下九州,抚有民千三百五十五万。” (见《帝王世纪·郡国志》)就是我国最早的人口数字,以后历代都有人口统计和关于人口数字的记载。其他许多古国也都有类似的情况。最初统计人口主要是为抽丁抽税。人口、土地和兵力数字历来被看成是国力兴衰的象征,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的人口统计事业,同其它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走过了光辉的三十五年。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人口统计基本上是空白。从历史上看,我国是最早进行人口调查统计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经有了人口统计的萌芽,公元前3世纪建立了户籍制度,公元2年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人口数字记载。但是,由于阶级关系和社会条  相似文献   

3.
人口预测     
联合国预测的数字略高,到二十一世纪初,全世界人口达不到六十亿。据我的推算,是五十九亿,或许略多一些。我们的根据是,近几年来,世界人口年绝对平均增长七千五百一七千八百万,没有理由认为今后的增长率会超过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人口变动情况,自1983年以来,我国每年都进行一次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在当前全国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为了对各地人口增长情况进行监督,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每年公布分省人口数字和人口变动数字。为此,国家统计局1989年提出了以省为总体的分层、多级整群抽样调查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楚农村妇女生育率的状况及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探讨农村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人口学会于1981年11月23—27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农村妇女生育率专题学术讨论会。 控制妇女生育率,尤其是控制占我国妇女总人口80%以上的农村妇女的生育率,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和我国人口发展总目标的实现。党中央已经一再重申,到2000年,我国人口要控制在12亿以内。12亿这个数字意味着,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在近20年内一定要控制在2以下,否则,到二十一世纪,我国  相似文献   

6.
18世纪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动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8世纪中后期人口较快增长所形成的庞大规模,对以后人口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这个时期人口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这一时期官方人口统计中存在的漏报现象,对《清实录》中所载人口数字作了必要的校正。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人口老化与生育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生育率水平和不同生育政策选择方案下的我国21世纪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可以判断,制约我国21世纪初期的生育政策选择的因素不仅仅是人口总量压力,在实现人口规模控制在16亿以内的前提下,人口老化成为制约我们选择何种生育政策使我国21世纪中后叶人口年龄结构趋于优化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上半叶我国各级学校适龄人口数量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口预测结果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我国 2 1世纪上半叶各级学校适龄人口数量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 :( 1)在不同的人口预测方案下 ,2 1世纪上半叶我国各级学校教育适龄人口的规模将有较大的差别 ;( 2 ) 2 1世纪上半叶 ,我国各级学校的适龄人口数量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这为我国未来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 3)尽管各级学校的适龄人口数都会减少 ,但是 ,各级学校适龄人口规模减少的过程并不是同步的 ;( 4 )下世纪上半叶 ,我国的适龄人口规模虽然从总的趋势上讲将减少 ,但是 ,这种减少的过程不是始终如一的 ,中间伴随有相当大的波动 ;( 5)在适龄人口总规模趋于减少的同时 ,城镇和乡村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方向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中,要求中小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人口数量与发展状况,初步懂得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让他们了解基本国策。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比如,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状况,可以将我国的人口数字与外国进行比较:湖南省人口同英国人口相当,江苏省人口同加拿大人口相当,等等。另外,还可以将人口数字编成应用题,如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人口出生减少的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中学历史课本的中国古代史部分,介绍了秦、汉、唐、清几个朝代的人口统计数字。这五个人口数字虽不算多,也还能粗线条地反映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各时期的人口概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持资料的完整性,以供人口问题研究者的需要,对于我国及我国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的人口数字,均按原表译出刊登。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持资料的完整性,以供人口问题研究者的需要。对于我国及我国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的人口数字,均按原表译出。——译者  相似文献   

13.
经济改革以来,小城镇人口迅速增长。1985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市镇人口总增长量为2亿,其中,小城镇人口增长量占62.4%;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1985年的36.6%,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其中有9.8个百分点是由小城镇人口增长引起的。这两个数字说明,近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人口现代化,是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所开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从我国已故著名人口学家刘铮教授于1992年提出人口现代化这一命题后,十多年来已有不少学者表示赞同,并加以发挥和补充。进入21世纪后对人口现代化的研究增多,目前已有少数人口学教材把人口现代化列为专章,加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社会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信息化、网络化。以计算机技术和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传输技术,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随着“互联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构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网络时代。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另一种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是目前和今后半个多世纪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分层结构和职业结构的转变以及社会观念的变迁,家庭规模和结构迅速发生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老年群体自身也衍生出…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最早所统计的人口数自然要通过对人口的调查。可以肯定有什么时期的人口数据,自然在当时就应该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调查。这里很可能存在后人对以往人口数据的推测,但是任何推测都不是无根据的,必定要依据当时的某些局部人口线索进行估计,而这些局部人口也一定来自于某种调查。在我国何时有最早的人口统计数据,何时便有了最早的人口调查。 一、中国最早的人口调查 目前国现存的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是记载在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书中,数字引自《禹贡》所记载的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禹时代,“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九州之地的人口为 13 553 923人。由于历史久远,大禹时代不可能有统一的、全国性的人口调查,所载数据也不可能是全面调查数据。所以也只能属于对部分人口的调查。 我们能够发现的我国首次人口调查则始于周宣王39年,即公元前789年,是当时的太原(现在的甘肃镇原、固原和环县一带)进行的规模较大的人口调查。《周礼》一书记载了周代的人口调查制度和体制。整个制度极为缜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秋官司寇、夏官司马。潘光旦先生曾对此进行分析整理,绘制出周礼中人口调查制度表。在周代不仅人口调查制度比较完善,人口调查的内容也是相当完整和丰富的,在很多具体项目上与现代人口普查极为  相似文献   

17.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升高,这势必将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安全的严重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一、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多元因素许多人把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单纯归咎为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如:即使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些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出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此外,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进行全面人口普查,存在着人力和财力上的困难。对局部急需人口资料的地区,可应用遥感技术来估计人口数字。  相似文献   

19.
张勰  马宁 《西北人口》2011,(6):124-127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通过论述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当代人口身体素质与社会发展的双向影响因素,提出了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我国人口身体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人口数字的国家之一。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正式人口数字公之于世。解放后,在1953年和1964年举行过两次人口普查,每年还有定期的人口统计报表制度。现有的人口统计资料,比较准确的掌握了人口统计的主要指标,初步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但从现代人口学的角度来看,我国人口统计数字还是比较简陋的,有不少领域,至今还是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