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广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表明,1978年~2008年,广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金融相关比率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金融相关比率的关系不显著,实际利率滞后变量与经济发展指标不存在有统计意义的关系.因此,要促进广西金融发展,就应加快广西金融机构和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广西金融组织体系,扩大广西金融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
利用甘肃省1978—2008年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投资、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力度随滞后期延长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PVAR模型研究了我国2003-2011年的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影响,财政收入结构的正向变化会引起经济增长的正向变化,而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呈负向变化。此外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财政收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虽然呈正相关但不具持久性,财政收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则通过财政收入水平的传导,呈现出负向影响并显示出微弱持久性,而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是呈负向而短暂的,这一结论为我国调整财政收入结构、统筹财政支出、制定财政分配制度和改良财政收支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建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聚集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核心特征并且与城市经济增长紧密相连.本文从城市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了城市聚集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机制,建立了实证检验两者相互关系面板数据模型,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聚集经济对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该弹性系数为0.14%且具有长期、动态性特征,同时这一效应要低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聚集经济的增长效应,以此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具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擎肘的关系,根据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同度和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的分析,认为政策性壁垒、资本——劳动力替代过度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是造成福建省当前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主因.因此,破除政策性壁垒、理顺资本与劳动的价格,发展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小的产业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是防止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落入有增长无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的VAR模型,对江西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江西产业结构变动与实际经济增长统计上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服务业的发展对实际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且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江西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的实证检验:1979-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勃  黄松桥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40-144
结合我国的统计数据对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金融深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金融深化处于供给导向的金融发展模式,而经济的增长并未反过来促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的循环机制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9.
宋勃  陈海博 《天府新论》2007,10(1):62-67
我国实行的渐进式金融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经济绩效,金融发展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金融发展处于帕特里克提出的“供给导向型”模式,金融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经济的增长并未反过来促进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的循环机制尚未建立。这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发展还没有成熟的特征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最新发展的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以1978—2008年我国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两者进行了经验检验,证实了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面板协整关系。基于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得出我国物流供给规模和物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加快经济增长是实现有效就业持续增加的关键,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极为重要,衡量这种关系最常用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从经济增长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互动模式,并提出解决我国就业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相关数据表明,经济增长率显著高于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长期呈现下降趋势,但仍是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工业产值增长的就业弹性最高,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就业弹性虽在下降,但也保持较高水平,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农业排斥就业,而且趋势加强。因此,扩大就业、优化就业结构,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抢劫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形态有两种——“女抢男”和“男抢女”。其形式因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可以分为奴役式抡亲、掠夺求亲、“格斗”婚礼、占有新娘式抢亲、模拟抢亲、私奔抢婚六种类型。我国的抢婚现象有不少零散的史料记载。抢婚从一种现象到一种文化习俗有其发生发展原因,其落后性将在婚俗发展中被淘汰。  相似文献   

14.
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发展经济与就业是目标一致的一对经济概念。但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应坚持以就业为先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它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转型期中国经济的深层制约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投资的行为主体。他们积极进行城市建设投资,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扩大本地投资水平,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也促进了就业的增加。但缺乏严格预算约束的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其效率总体上来讲并不高,难以拉动起更多的民间投资,投资的乘数效应较小,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就业弹性不断下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作为直接投资行为主体的角色应不断淡化,各级地方政府应把其对经济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下放给企业,而专注其公共管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革新劳动用工形式,传统经济从属性标准的解释功能弱化,已不足以支撑司法机关定性平台劳动关系,导致平台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司法确认陷入困窘,平台用工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司法救济之殇。虽然突破了传统从属性认定标准,然而平台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本质属性并未改变。由此宜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探究基本的劳动从属资本理论,通过数据信息、算法技术构建经济从属性新的时代内涵,使得经济从属性成为司法机关判断劳动关系存在与否的重要标尺,为保障平台弱势群体劳动权益,实现社会实质平等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经济要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是关键,知识产权是核心。本文基于1997-2009年的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格兰杰检验、协整检验、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东、中、西部的知识产权创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知识产权创造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从地区差距的变动情况、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机制、经济要素与西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西部经济增长政策安排、制度因素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等五个方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可以看到,10年来国内学者们对于西部经济发展问题予以广泛的关注,针对西部经济发展问题产生了一批具有现实解释力与理论深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转型式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经验(1978-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根据1978年到2008年30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归纳、揭示以及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确实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但整个曲线比较平缓。同时,基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事实,有理由认为中国的转型特征削弱了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农村收入增加的效果。具体来说,所有制结构调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以及地方政府行为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在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几个因素中显得十分突出。研究结果明显表明,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转型式的增长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刘楠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18-120
2002年我国人口总数已接近13亿,如此众多的人口为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总的来看,20世纪90年代后就业结构变化呈趋缓之势。为缓解就业压力与优化就业结构,国家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劳动力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