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小企业选择集群发展战略是一种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策略.中小企业集群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优势的同时,有效地弥补了规模和效率方面的不足.由于传统产业领域的特殊经济特征,中小企业集群更加倚重于以诚信为基础的由社会资本联结而成的企业家网络.企业家网络在信息传递、规模经济、交易效率和声誉机制等方面形成集群的竞争优势.本文在详细梳理企业家网络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家网络在形成中小企业集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总结晋狮企业家群体文化表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诱因基础上,进而对集群化背景下晋狮企业家群体文化的局限性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与启示:企业家群体文化是促进区域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文化资本;企业家群体文化是评价区域企业家资源禀赋的重要标志:由群体文化构成的企业家内生性环境是产业区得以形成的集聚机制平台;企业家群体文化需要在新的机制中扬长避短,整合重塑.  相似文献   

3.
在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附理论及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把企业家社会资本、资源获取以及集群企业竞争力有机地整合到一个框架体系内,从资源获取视角构建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模型,为企业家社会资本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优势这一理论“黑箱”进行了初步探索.企业家应从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增加企业家社会资本从而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企业家应从网络能力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培育企业家网络能力;企业家应以网络结构为根基,全面优化企业家网络结构;集群环境层面是增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外部条件,主要依赖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建构起人们数字化的生存状态,因其主体的符号性、信息的便捷性和表达的直接性而日渐成为利益求解渠道.网络集群行为是网络社会化后的一种特殊形式,蕴涵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自发秩序.网络集群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社会心理机制,剖析这一群体的社会心理因素,是正确处理该行为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的分析,得出企业创新网络、社会创新网络、支撑创新网络、涉外创新网络竞争力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国际竞争力,由此构建了其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广州市中小科技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度量,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才能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早期阶段,企业家才能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因而,通过何种机制充分动员和培育企业家才能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早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产业集群通过分工将一种需要极高企业家才能的一体化生产组织形式,分解成了需要企业家才能较低的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形式,初始才能禀赋各异的潜在企业家可以通过这种分工协作制进入工业化生产,并且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企业家才能得到了培育.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概念性模型阐述上述思想,然后利用濮院羊毛衫产业集群的案例调研材料例证了模型中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网络:企业集群融资的环境基础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境的情况下,处于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状况,分析了企业集群融资的环境基础和动力机制,认为社会资本网络通过非正规融资推动了中小企业集群资金短缺问题的部分解决,在社会资本网络支持下的集群供应链系统也有利于集群企业融资渠道的贯通,两者共同促使集群内企业融资动力机制的生成,最终有助于企业集群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番薯的大量种植、战争的影响,是温州人口压力高于浙江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温州人的生存压力,更是温州模式生成的必要条件.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区域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发展中的温州模式仍然存在若干不足,需要多方协力解决.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已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探讨这类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对于有效预防此类事件可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低认同、高认同)×2(低效能、高效能)的组间设计,在实验室模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探讨群体认同、集群效能与集群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群体认同的水平越高,集群效能水平越高;集群效能的水平越高,个体参与集群的行为越多;集群效能在群体认同与集群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类型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将我国产业集群分为马歇尔式集群和轮轴武集群两类,并对二者的创新系统结构和创新机制差异进行分析.马歇尔武集群内部企业纵向分工网络不发达,而横向分工网络、公共机构网络和个体间网络较发达,其技术创新严重依赖公共技术组织的职能发挥和个体间社会互动.轮轴武集群企业纵向分工网络较发达,而企业横向分工网络、公共机构网络和个体间网络相对不发达,核心企业通过创新资源的积累和扩散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集群层次的创新活动.各地方政府应根据集群创新系统的类型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干预.  相似文献   

11.
张咏梅  季丹 《兰州学刊》2008,(10):77-80
我国企业的成长通常过于依赖企业家个人,一旦企业家个人判断力出现偏差或个人出现意外,就会使企业遭受重创,这也是导致我国企业生命周期过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企业要实现持续性成长,需要使企业的成长突破企业家个人管理周期的制约。文章从企业成长、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阶段的匹配三个方面对企业家管理周期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企业成长是不断克服单个企业家能力局限的过程,最后从制度上对企业家管理周期与企业成长模式的匹配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温州专业市场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组织裂变式发展与虚拟化、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但是专业市场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如空壳或半空壳市场、电子商务化水平不高、市场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为了加快温州专业市场由传统商贸型向现代商贸型转变,再创温州专业市场新的“先发优势”,本文提出了创新专业市场功能、调整专业市场结构、强化专业市场管理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温州商会的兴起:温州模式研究的政治社会学范式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州商会的兴起预示着国家—市场—市民社会这一新的权力格局正在形成,凸显了以往温州模式研究的局限性。温州模式研究亟需从经济学研究范式向政治社会学研究范式转型。我国的市民社会理论正逐步从范式研究转向范例研究,温州商会正是这一题域的典型对象。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来分析温州商会、政府、企业间的互动模式,可以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建构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产业群形成机理的多视角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文 《文史哲》2005,(1):160-163
传统的关于产业群形成机理的经济学阐释是不充分的 ,可以借用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论、社会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些新概念 ,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交易成本、报酬递增、价值体系、社会资本、路径依赖等多个经济学视角来加以解析和透视 ,这对全面准确理解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机理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是完善我国民办教育制度体系、健全民办教育管理体制和拓展民办教育成长空间的必要条件。温州作为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的试点地区,在改革实践中遭遇了分类标准界定难、分类改革推进难及配套政策落实难等问题。要想破解分类管理难题,应当鼓励地方式创新、推行渐进式改革和强化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16.
阶段转型与模式转换: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工业化初期取得了瞩目的成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一发展路径已经越来越将温州区域经济和社会推向一个"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顺应产品市场消费结构调整要求,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顺应都市经济圈战略的要求,抓住区位格局和区位优势转换机遇,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推进城市群框架整合和加快城市化进程;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转型要求,抓住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机遇,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力度,推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生成机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者对于产业集聚生成提出了多种解释.产业集聚生成机理研究可归纳为三个视角:区位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马歇尔外部性理论.通过综合国内外对产业集聚生成机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论述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优越性,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朝霞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44-149,160
本文基于温州城市外来务工者幸福指数现状实地调研,揭示该群体对收入、就业环境等经济因素以及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环境、安全等非经济因素的满意状况,探讨不同人口特征与"幸福指数"的关联性等问题,并提出若干提升该群体幸福指数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温州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温州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现状实地调研成果为出发点,揭示温州城市居民对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环境、安全等非经济因素的满意状况,深入探讨不同人口特征与"幸福指数"的关联性等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提升温州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