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西尔采取康德式的批判方式,建立了他的人类文化学体系,对艺术符号和神话的分析,是其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艺术是构制情感的符号形式,神话是赋予客体的能动形式,艺术只能是动态生命过程的表现,因此,他批判了克罗齐的艺术观和艺术摹仿说。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早期诗歌中的爱国思想与唯美倾向,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给他打下的烙印,“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倾向不仅常常使诗人走入政治的歧路,而且又损坏了他的艺术追求。在爱国主义和现实生活的教育下,诗人自觉不自觉修正艺术上偏向,不断爆发思想和艺术的光彩。这一段经历为他下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晚年的闻一多,终于以他的生命写下一首壮丽的诗。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本文论述胡适与新诗艺术的关系,论述他的理论、创作实践对新诗艺术的贡献,他在理论上、创作中的失误和局限以及对新诗艺术的影响。试图在对胡适在新诗艺术中的作用的评价中,探讨新诗艺术的形成发展、艺术特色与局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作为当代波普艺术的标杆人物,他活跃的艺术生涯仅仅有二十五年,而他的艺术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却一直持续到他身后二十五年的今天,整整有半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5.
夏爱华 《山西老年》2013,(11):50-50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李叔同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涉猎文学、音乐、美术、戏剧、金石、书法等各个领域,以其无上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而当他阅尽人间的繁华和沧桑后,义无反顾地遁入空门,使人们对他的传奇人生更增添了想要探究的欲望。18岁那年,母亲作主,为他娶了妻子。他没有抗拒,因为他是个孝子。但他与妻子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感情也不深。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画家莫兰迪是艺术探索之路上一位真正的思想者,他以教徒般的热忱投身于单一的绘画主题,以他的方式诠释着他对这个可见世界的感悟。在西方,评论界曾经把他看作一个保守主义画家,一个有着意大利文化品位的地方主义者,一个缺少时代感的典型。20世纪末,莫兰迪的绘画艺术被重新审视,他作为一个艺术革新者的价值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酷爱旅游,曾经访问世界各地。西班牙是他心灵深处的一块净土,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他视西班牙斗牛为神圣的宗教仪式,他的西班牙斗牛之旅是他到人生圣土的朝圣。斗牛艺术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灵感,促使他形成了自己质朴和诚实的写作风格,他的有关斗牛艺术的文学创作是对他的写作原则的忠实表述。本文将从海明威的西班牙情结和他的文学创作两方面探讨他的西班牙之旅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占东的画画得扎实,为人更扎实。在‘大师如云”、“圣乎遍地”的今日书坛,像他这样扎扎实实作画的为数不多。这也许就是他成功之所在。由蔓开始,赵占东在父亲的培育下,走入鲈口艺术的世界。後来,工美设计,参军入伍,昼2传口,在美术殿堂得到充足发展人才学家发现,成功往往是从梦开始的。赵占东也不例外,他儿时就迷恋上了美术和音乐,萌生了对艺术的渴望。夏季草丛中的蚂蚱、蜻蜓,北方冬季个序上变化万千的霜花,牵动他的艺术之梦,是令他神游和细心揣摩、描绘创造的艺术世界。对书画颇有研究的父亲发现了占束的天赋,便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李叔同一生从事各类艺术活动,涉猎文学、音乐、美术、戏剧、金石、书法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当他阅尽人间繁华和沧桑,便义无反顾地遁入空门,法号弘一。因为他对人生有着较为透彻的领悟,所以时常有人来请他解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何其芳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1930年代无疑是何其芳在艺术上最为雕琢、用心的时期;而1940年代进入延安之后,何其芳的创作心态和诗歌风貌都产生了明显的改变,同《预言》集相比,他的《夜歌》集的确显得有几分拙朴。许多人把这种转变归咎于时代,并认为何其芳从1940年代开始逐渐背弃了艺术上的追求,在艺术上开始退步。而实际上,何其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都体现了他对诗艺的探索和追求,他始终自觉地遵从诗歌的关学要求,坚持诗歌的艺术品格,在这个前提之下来进行创作,而没有把诗歌降格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这种“艺术自觉”的意识是贯穿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甚至是整个创作生涯当中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化:民族审美实践的过程杨立元一关于民族化的概念,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一种认为:民族化,“就是把他民族的艺术成果,作为丰富以至改造本民族艺术的外在条件加以利用,并成为本民族的艺术手段,其目的在于壮大和发展本民族的艺术”,①即“化他为我”。另一解...  相似文献   

12.
自讨苦吃     
何健平 《社区》2014,(35):18-18
平山郁夫先生是日本的国宝级画家、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漫长的创作和执教生涯中,他由讲师而升任助教、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直至校长。1989年底,59岁的他当选为第六代东京艺术大学校长后,为了减少应酬,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他坚决戒掉了自己一向的嗜好——喝酒。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是英国浪漫主义批评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柯勒律治、赫士列特和济慈看来,诗人唯有超越自我个性的局限,才能以博大的精神去体察万物,描绘万物,使笔下的一切生气灌注,千姿百态。而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伟大艺术的典范,就在于他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超越,他的艺术是一种非个性化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冯老能够把古老的泥玩具艺术保持并发展到现在,应归功于他对民族艺术的挚爱。一个艺术工作者如果不很好地珍惜和了解自己民族的艺术,那么也就不可能开创艺术的未来。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国艺术之源。  相似文献   

15.
出生在艺术世家的朱天杰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艺术活动伊始就崭露头角,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成绩他并未囿于所谓“专业”的艺术道路,而是选择了用更人文也更广阔的的方式在艺术领域去践行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论维吾尔文化对王蒙人生观艺术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王蒙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艺术支点。他在自然、朴素、开阔的维吾尔民风里寻找到了生活的真义,并从维吾尔民间的自娱之中,找到了超越苦难的精神之光。这也最终促成了他坚定、健康、执着的人生意识,帮助他形成了包容、豁达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幽默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实证法,从韩英小品文的创作活动与作品中概括了他的艺术追求的多样化:艺术精神上的理想主义,小文章在大时代中的文学回声,向周围的艺术空间潜入。同时也指出了他创作小品文的一种忽略──载道重于言志。  相似文献   

18.
结合英国学院派画家透纳的作品,分析他对瞬息变幻的光与色的捕捉,通过在绘画实践中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的累积来对透纳的实现绘画艺术目标进行了研究,阐述透纳的作品和透纳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以及他的绘画艺术实践在艺术史中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除訏综合运用了浪漫主义和未来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派的一些创作手法,使他的剧作在整体上体现出独特的诗化、哲理化的浪漫风格。他的剧作在艺术审美上既表现出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那种单纯的浪漫美,又具育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厚爱,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他戏剧作品的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20.
从钱学森留存的丰富文献中梳理他在艺术与科技结合方面的贡献:钱学森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关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与创新。他从思维科学的角度,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意义、方法和策略。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思想对于当代文艺事业的超前预判、探寻人类形象思维的奥秘以及高校交叉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