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仲联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6-58
前《东皋草堂歌》是吴伟业重要佚诗,由沈燮元获得钞本,冯其庸于上海博物馆董其昌画作上查得吴伟业题此诗之真迹,得到证实.此诗为诗家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5-64
梁武帝通过文学奖誉、政治吸纳、公宴雅集、奖竞机制,于梁初在建康城构建了高度统一的宫廷文学场域。任昉兰台聚、沈约东皋会皆在其笼罩之下发生,呈现出不同文学趋向:前者是宫廷文学场域的外延,以仕进为目的,以好用事为特点,酝酿了梁初的主流诗风;后者与宫廷相对疏离,因喜好声律而聚集,与地方诸王幕府相呼应,为声律复兴埋下了伏笔。武帝以政治干预文学,与任昉兰台聚同气相应,是以梁初门阀社会格局变迁为背景;而沈约东皋文学建立在传统士族庄园经济之上,蕴含统一文学格局中的隐性冲突。梁初京师文学场域中和谐、不和谐的变奏,引领了萧梁文学的大体走向。 相似文献
3.
王庆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0(6):59-61
《红楼梦》主要人物活动的空间场景“大观园”,其现实生活原型本自何处,是几乎自红学有史以来就被一直关注和考索的问题。人们大都在北京诸王府园林、皇家园林和江南南京、苏州原织府园林中比附考证和探讨争论,却忽视了和曹家素有瓜葛的皇家宗室永?的“红楼即东皋”之说。关于这一“东皋”,曹寅本人及后来的皇宗室敦诚敦敏等都有记述,即京师之东的潞河东皋———“博尔都园”。 相似文献
4.
高云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2):105-108
学术流派初期不是当事人自己的标榜,而是在学派实体先形成后,人们才有所认识并为它命名,学派形成史还包括人们的指认过程。北山学派就是在学派实体形成后,随着时人的认同和后人的指认,最后在学术著作中逐渐定型的,从中可见人们对学派形成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在佛门与文场之间——神清《北山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春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中唐僧人神清《北山录》以佛教统摄儒道 ,提出了三教融会观照下的文学思想 ,阐述了道德与艺行对立统一的文道关系 ,相对韩愈也是一重要的参照。神清“中道”观渗透到文学 ,可能对于柳宗元的“大中之道”以及皎然“诗家之中道”均具有启迪意义。尤其神清关于南北宗的评论十分通达 ,有助于南北文学进一步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6.
杜正乾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37-38
《北山录》是我国佛教史上一部颇具影响的文献典籍,著者释神清为唐代著名的义学高僧。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勾稽相关的传世文献,对神清一生的行事、所著《北山录》的版本流传及其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移文,又称移或移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应用文体,主要用于通告晓谕、劝诫责让。春秋战国,移文往往依附于书而称遗书。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被称为文移之首,具有重要的文体学意义。此时的移文与檄文多混淆和交融,导致移檄并称。两汉移文在行文方向、行文对象、文体功能诸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和模糊化的特征。魏晋时期,移文开始摆脱对其他文体的依附而独立成体,语言渐趋骈俪化。移文至六朝而体制完备、程式规范,行文关系单一、清晰,进入创作典范时期。自唐至清,移作为平行文种被列入国家法定的正式行政公文,其现实功用和程式化增强,文学性减弱。《北山移文》作为历代公认的文章经典,得益于其文本固有的新奇造语、虚拟化的拟人手法、抒情变形的表现方式。唐宋文人对它的接受主要在于精工的文学技巧和以戏谑方式嘲讽假隐的批评精神,前者作为范文被诗文家摘用和仿效,后者作为文化符号被文人士大夫凝化为北山移情结。 相似文献
8.
王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4):40-48
北山四先生是宋元之际朱子学的谛脉正传。受朱子文学观的影响,他们本着"道本文末"、"文以载道"的宗旨,以自然平实、条分缕析的文风,创作了大量理学化的诗文,这些诗文对元代的理学和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桂钿同志的《略论汉代宇宙观种种》(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对拙文《两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载《郑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提出了商榷意见,主要是不同意我们对《淮南子》和王充的看法。本文拟就周文商榷的问题再谈谈自己的观点,以进一步就教于周桂钿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0.
论《北山移文》的创作背景和手法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藤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关于《北山移文》的创作动机,学术界提出过不同的猜测,一般认为只是游戏之作。本文指出孔稚珪写作此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和周颙之间存在宗教信仰上的分岐、仕隐观的对立,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事不和。文章还深入论证了宋齐士大夫两种不同的仕隐观,认为周颙仕隐观的变化与佛教三论宗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物流的定义多种多样,林林总总,但都没有把生产过程包括到物流的活动中,只有王槐林、刘明菲先生主编的《物流管理学》却把生产活动当作物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概括在物流的定义之中。这种观点如果成立,将给有关理论和实践造成很大混乱。 相似文献
12.
丁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2):68-73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寒秋"其实是指冬季.而写作这首词的背景,也不是躲避军阀赵恒惕追捕,而是被陈独秀排挤来长沙而作,由此可重新理解全词的情感趋向和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再论摄提贞--就屈原生年及其他问题答潘啸龙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庆翼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1):9-12
屈原生年研究中,摄提贞于孟陬兮一句至为关键.而对于此句的解读又是众所纷纭,本文以贞为正,以汉初元年为推算的标准年,并对相关的基本问题一一作答. 相似文献
14.
在项英、陈毅等同志领导坚持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1935年10月13日发生在广东南雄的北山事件,是中共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因此事影响甚大,被项 相似文献
15.
严春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1-18
施启良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上发表了《宇宙统一于信息吗?———与王存臻、严春友同志商榷》一文,对“宇宙统一于信息”这一命题提出种种诘难。其实,施先生误解了这一命题。所谓“宇宙统一于信息”,不过是说宇宙统一于物质的属性,这一命题是对恩格斯关于物质同一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宇宙“统一于信息”与“统一于物质”这两个命题之间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前一命题以后一命题为前提,同时它又是对后一命题的具体化,它揭示了物质统一性的具体方式。互联网和克隆技术的发展,为全息统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全息论正是把中国某种古典思想嫁接到现代科学发展之树上而出现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Yu Fuzhi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
沿袭传统训诂方法不能勾稽古人文章神髓时,需要考虑到“语义、语境场”中去训诂;中原文化特点在踏实,邹衍之前,四海之义只能是四“晦”;“则请除之”,参诸《左传》整体行文风格及原文情理,确是子封请缨之语;从探索文学思路角度着眼,没有完全等价的词。过分冷静的训沽会成为文学作品“杀手”。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在拙稿《西南中国纳西族的农耕民性与游牧民性》中提出“纳西族虽然深受北方南下游牧民的影响,但构成民族母体的当是土著农耕民”的假说。此外,在《从创世神话看纳西族游牧民性与农耕民性》中还提出“纳西族的神话里暗示了游牧民和农耕民的交融”的观点。 就我的这一观点,和发源先生在其论文《纳西族族源及其与羌人的关系——兼评诹访哲郎的土著农耕民主体说》中,林向萧先生亦在论文《纳西族族源新说三疑——与诹访先生商榷》中提出疑议。二位先生长年从事东巴文化研究,所论述的内容极富启迪性,让我获得许多新的知识和刺激,对两位先生的重要赐教深感谢意。 相似文献
18.
19.
查良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1)
编辑同志: 在郑州大学学报第一期上,看到丁一英先生的文章論到我譯出的普希金抒情詩。譯诗的討論有助于譯者的提高,譯者应該尽量从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丁先生提出的一些宝貴意見,譯者应該咸謝,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的意見的主旨及主要論点,涉及譯詩的根本問題,远超出对几篇譯詩的指責或評价。既然问題带有一般性质,而我又和他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愿意提出作公开的討論,以就教于丁先生和讀者。 相似文献
20.
刘俊男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
湖南攸县之丹陵、尧山等尧帝生、葬地遗迹是有较充分的古文献依据的,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尧迹当是尧的后裔带去的,抑或是好事者的附会.《竹书纪年》《山海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山海经》,是研究上古史的最重要原始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