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是一个流动和变化的群体.这种变化不仅在于他们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渐向成年人过渡,还在于他们本身生活于这样一个变化中的时代.时代给他们提出的难题要远远多于他们在自然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他们在这些难题面前又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在人格特征、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混乱与矛盾的特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追求和实现的矛盾是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者国家强",作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青年群体肩负着伟大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其成长道路及价值追求愈发受到社会关注。习近平作为第一位出生和长大在新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他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敢作敢当的勇气使命,胸怀天下的情怀理想向广大青年充分阐释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八字箴言。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及成长经历对青年群体具有积极的榜样力量,对引领青年群体的精神成长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青年置于时代变革的社会坐标中,深入分析青年代际特征的新变化,揭示青年成才成长的新需求,把握青年发展的时代脉搏,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重要现实命题,也是习近平青年观对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本质的科学把握、对青年成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揭示。习近平青年观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国情、青年实际的辩证统一,既遵循了青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个性特点,又指明了青年成才成长的努力方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
青年“巨婴”现象是现实社会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巨婴”现象频繁发生,其折射的却是现代社会环境下青年群体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过度突出竞争的教育与社会氛围、缺乏法制意识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克服部分青年的“巨婴”现象,引导青年塑造新人生,必须立足于青年群体的成长发展规律,建构德育与劳动教育全过程相互衔接、全域功能互补的教育空间,可从青年教育入手,倡导合作学习,强化奋斗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德育和劳动教育,塑造新时代家庭养育文化;推进法治教育深度融入,进而营造知法守法的社会氛围,造就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预示着企业的未来和希望,研究如何在短时间内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十分必要。如何加强青年员工队伍建设,使他们尽快掌握业务技术本领,胜任本岗位需要,充分发挥他们履职履责能力和生力军作用,是当前团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青年一代的特殊群体,其道德水准、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与成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仅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必将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发挥巨大的作用。从整体上看,青年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而辨析和自控能力较差,如此构成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从当前的社会环境看,青年学生自我意识较重,追求个理想的实现和个人价值的体现较多,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接受能力也很强,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远未形成,思想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7.
最近“佛系”风靡网络,它标榜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有无皆可,一切随缘”的人生哲学,表面上与佛教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实际却是继“屌丝”文化与“丧”文化之后的又一股青年亚文化潮流,并在归因、行动和心态三个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佛系”的流行是青年群体的一次文化抵抗,折射出成功学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下青年群体的清醒意识,反映了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青年群体的集体诉求。“佛系”情绪滋生的根源在于社会阶层日益固化、青年群体进退两难的精神困境以及技术支持和商业裹挟,应当理性而辩证地看待“佛系”现象。  相似文献   

8.
析当代青年心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近期一些学者所作的有关青年精神状况和心理状态的调查结果,总结当代青年这一群体所特有的典型的共同心理特征,并分析当代青年这些心理特征形成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继往开来的群体,肩负着国家强盛的使命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依靠青年、培育青年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在其不同时期的著作和书信中都能看到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群体的关注和关心。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出版研究青年思想的专著,但其在对人类解放斗争的探索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青年思想问题的基本观点。在青年思想与成长等问题的经典论述上,主要囊括了青年思想教育、青年成长发展、青年地位作用以及青年价值引导等方面。恩格斯提出了青年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应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等多个方面的青年思想。恩格斯对待青年的观点丰富且科学,无论历经多长时间,其关于青年问题的研究历久弥新,为新时代青年研究提供源头活水,恩格斯青年观是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理论渊源。重温恩格斯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择业心理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70年代末叶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群体。这个群体生长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量大受益者。因此,他们的起点远远高于其父辈.他们在发达的信息网络时代里成长.因而思维活跃.自信而富有开拓性,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我国进人—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社会矛盾纷纷暴露出来。如今独生子女大学生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一代娇子。变成在自主择业的竞争环境中越来越庞大的年轻群体,这就给社会提出—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1.
姜维军 《理论界》2002,(6):28-29
高校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是一个文化程度高、知识面广、思辨能力强却又不完全成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高校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因此,培养和增强高校机关青年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根本体现,也是衡量青年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 一、当前高校青年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青年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高校中资格及阅历较为浅显,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和社会工作经验,同时,职务职称处在最低层次,收入相对较低,与其学历相当而同时分配到其他部门工作的人相比,身份和地位又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青年对于个人是一个自然生命过程中最富于变化同时又蕴育着发展的人生阶段 ,青年对于社会是一个充满活跃生机的未来象征。关注青年是因为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关注今天的中国青年因为在新的世纪他们将担负起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如果说 2 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熔铸了一代“新青年”的话 ,那么新的千年新的世纪之初的中国青年状况如何呢 ?他们是否有能力创造伟业呢 ?围绕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一点介绍和分析。一、世纪之交中国青年的一般状况1 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中国青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共青团组织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责和使命是,带领青年学生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存环境,维护好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激发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青年群体和谐发展,以青年群体的和谐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从俄国兵制中衍生出来的贵族知识分子群体,具有他们所处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以及贵族阶层成长历程所带来的一系列突出特点:比如,“大文学中心主义”下的“思想反对派”情结;喜欢坐而论道地夸夸其谈;因为没有勇气放弃“老爷式”的生活,存在着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只能用“忏悔”来化解心中的纠结和不平衡感;由于俄国的现代化是被动性追赶西方模式的.所以他们对“西化”既爱又恨,社会的分裂导致主流价值观的“难产”,产生了截然对立的“西方派”和“斯拉夫派”,很多人出国后会发生民族主义的立场变化;贵族群体对官方东正教质疑,不愿意走上激进主义的俄国贵族文学家最后都会落脚到宗教情怀上,试图在那里找到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5.
树立科学消费观: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占勇  刘学伶 《理论界》2007,(2):139-140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特殊群体,他们既具有青年时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其理性消费是主流,但其消费行为存在着非理性化、消费结构不科学、消费心理不成熟等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这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能对引导社会正确消费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即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同时并存。青年领域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使人们认识到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青年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构建青年亚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青年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的研究,应从多因素、多向度、多思维的意向上去系统地思考,在立足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人才规律研究探讨的基础上,笔者对青年人才成长发展规律体系(三体规律:本体、群体、个体规律)作初步的研究认定。本体规律——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最佳年龄律青年人才成长发展最佳年龄律,是揭示青年人才成功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的变迁折射着时代的变化,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而网络流行语更是其主要创造及传播者——青年网民利用网络展现自我,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现实问题的载体,它能透射出当代青年各种类型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价值观意蕴。对网络流行语的探讨能使我们准确地理解现今青年群体价值观的表现方式与基本特征,进而对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婷 《学术探索》2014,(10):81-84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使青年亚文化的生成和存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与日俱增,参与文化传播的方式更为便利,促使代表真实民意的网络舆论的形成,从文化的边缘地带逐渐向传播中心挺进,从而构成“微时代”的亚文化转向.并且青年群体利用网络“微传播”接触的优势,自下而上地向成人社会进行“文化反哺”,促进了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但同时也应警惕在网络“微时代”主流文化权威下降,青年亚文化自主权上升的背景下,亚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学生骨干群体是这个基地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工作的开展与引导,直接关系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安定与团结,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欲根据我国高校(尤其是团学骨干)培养目标,对我校团学骨干综合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尝试为团学骨干培养方式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促进这个群体更好地成长成才,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