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重周期”与“第三次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三次长波经济周期。第一次是1929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至2007年;第三次始于2007年,凸显于2008年。第三次长波经济周期亦称第三次危机,与此前两次长波经济周期相比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经济增长趋向缓减、波动幅度小但影响面广;二是经济周期波动与政治周期波动呈胶着状态,即呈双重周期。其面临的问题,既有世界格局的变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根本利益上的矛盾激化,也有20世纪70年代以来累积的石油、粮食、金融等多重经济难题。从其危机化解看,可供选择的途径有三:一是要从整个世界发展趋势与总体长远发展战略着眼,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二是要按照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三是要运用新政治宏观经济学提供的理论,从政治学的角度解决经济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解决政治问题。尤其是,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经济问题,必须运用政治学分析中的理性选择工具,从全球政治与经济周期的视角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2.
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的世界经济实际上已经进入新一轮周期,从不同视角的分析发现:第一,从长波观点来看,本轮世界经济周期处于世界经济第五次长周期上升阶段的结束,其到来具有必然性;第二,从中周期视角采用比较方法发现,本轮世界经济周期下降阶段较长,波幅较大,并且表现出很强的同步性.进一步从中国的视角分析发现:中国经济不会改变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基本形状,但会使世界经济在原有运动轨迹上显示有中国影响的小幅波动,中国经济对处于下滑阶段的世界经济将起到"减速阀"的作用,从而减弱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振幅.  相似文献   

3.
经济“大缓和”、“大波动”、增长型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收敛是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然而,鲜有研究将这些概念彼此联系、相互统一并给出逻辑性解析。在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典型化事实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增长型长波这一重要的经济概念。研究发现:“大缓和”和“大波动”都是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必要形态,它们的平顺交替是增长型经济周期连续出现的前提;而正是连续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出现才能促成经济长波;通常,在发展中国家追求赶超的道路上,经济长波的出现是最理想的增长路径,长波的前期对应着经济增长“绝对收敛”,中期对应着经济增长“条件收敛”、而后期则对应着经济增长“集团收敛”;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中高收入集团”,这与首轮增长型长波的成功实现密不可分;而中国新一轮增长型长波的理想形态则是以“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为起点,长期围绕中高速趋势盘桓,这是中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亦是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百年中国梦的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给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波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周期约为50年的经济长波是世界经济领域里的一种有规律的现象.通过分析美国的经济周期波动,我国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以便于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论长波框架中的世界经济走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过程中 ,存在着四种相互包容、相互叠加的经济周期。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进入了第五个长波上升期 ,其突出表现是新经济带来的快速增长 ,其动力是作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在这次长波上升期中 ,世界经济表现出均等化和两极分化两种趋势 ,从而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在长波上升期中 ,如果没有外生的重大随机冲击 ,短周期和主周期一般来说会出现波动相对弱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停滞开始起飞,在经济转轨中走向市场化,并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阶段实现了从初期的"高增长、高波动"到"适速增长、低波动"的转变。进入新常态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周期进入下行阶段。为了判断我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的基本走势和主体特征,对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态势和周期阶段的持续性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将表现出五至八年的中等长度经济周期;虽然在此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均值水平出现下移,但是波动率较低,经济周期阶段的持续性增强,周期阶段转移概率较小;经济政策始终处于有效操作区间,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逐步显现和稳固,我国经济发展将再次获得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和整体结构优化的良好契机,能够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古典假设及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家庭与企业的两部门经济周期波动模型。首先,将工资收入用于消费,资本性收入用于储蓄这一古典假设与卡尔多非线性函数思想相结合对模型中的消费、储蓄、投资三个函数进行重新界定;其次,卡尔多模型中储蓄投资曲线的关系在本模型中表现为企业每一期的利润决定了经济脱离一般均衡后的运行状态,一旦经济脱离一般均衡状态,企业利润的变动将引起投资的变化,投资在长期中向资本存量的转化使得工资总额与资本存量及总收入的结构比例关系随之改变,收入流量与资本存量的结构失衡最终导致经济形成周期波动之势。  相似文献   

8.
经济周期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关系。当改革与经济周期相协调时,就有利于改革的成功和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减缓;当改革与经济周期相脱节、相错位时,则会加大经济的周期波动,降低改革的成效,甚至导致改革的失败。只有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周期的总体协调,才能真正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是有周期的。经济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经济周期中的扩张期拉长、衰退期缩短;二是经济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三是各国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其复苏期是漫长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2010年投资率将下降、出口难增长、消费应继续上升。新一轮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产能过剩、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安佳 《东岳论丛》2006,27(3):107-111
美国货币政策周期性变动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联邦基金利率的升降将引发国际资本的反向流动。理论上,国际利率变动与资本的国际流动存在一定的关系,从历史看,1990年的拉美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引发了国际资本流动,才最终触发了地区金融安全问题并引发了金融危机。美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组合以及此轮利率变动,将会对亚洲和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全面小康增长”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 ,经济周期的形式和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今后的持续增长过程中将由“峰前谷后”的极度非对称性周期逐渐向以自然率为平均增长水平的对称性周期转变。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长尾特征必然带来经济“软着陆”后的“软扩张”。在“全面小康增长”的历史进程当中 ,经济增长的总需求驱动、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的规模与关系和谐等将成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瑜 《理论界》2007,(10):47-48
本文从房地产经济周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而从宏观经济、投资、消费、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作为连结国与国之间产业结构互动机制备的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技术与信息的跨国转移和经济周期波动等通过不同渠道的传导作用将加强、导致中国产业结构整体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从而结构转换、升级的国际效应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我们在制定产业政策实施结构调整时,不能不考虑周边国家结构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周期、政治周期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碧波 《学术研究》2007,(10):77-81
经济周期、政治周期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的左右和影响,从而相应地出现周期性的"波动"。由于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并不同步,由经济周期引发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周期性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被由政治周期引发的"周期性波动"所冲击,从而导致两种周期所引发的"波动"相互影响。但是,只要两种周期产生的"驱动力"不相等,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就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内在倾向。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阿瑟·刘易斯(W.Arthur.Lewis)在《增长与波动》一书中按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分成四种周期,其中短周期三年左右(基钦周期)、长周期50年左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们注意到,大学本专科教育的培养年限2~5年,与经济短周期有时间上的相近性。如果配合得当,高等教育发展可以巧妙地利用经济周期的波动,更好地为经…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经济周期,一直是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普遍认为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社会主义不存在经济周期问题。这种否认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周期的观点在西方学者中也广泛存在。但是,在近些年,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事实和观点,且这一观点渐居主导地位。然而,在试图解释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学家中间存在很大分歧,有的认为它是社会主义本质所有的,有的则把它看成类似于技术性再生产投资周期即自然周期或政治周期的结果。显然,这些都没有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本质规定性。本文的目的在于分辨经济周期的理论范畴,重申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应取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常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只是在时域或频域上进行,而我们利用时间窗和频率窗都可改变的时频局部化的小波分析对1991年以来的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991—1994年的经济周期波动剧烈,经济大起大落;1995—2004年的周期波动存在长短期波动叠加的现象,波动幅度明显减缓;2005—2008年的周期波动的波形简单,总体振幅与上一阶段相近。我们还利用小波分析对我国2009年1季度至4季度的GDP增长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周期类型与制度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18世纪末到20世纪末作为世界经济代表的英、美两国的经济数据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短周期的波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可以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古典周期I、古典周期Ⅱ、现代周期三种周期类型。造成这三种周期类型波幅上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制度演变。这里的制度主要由产业结构、企业组织、技术结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国际经济环境等五个特定方面构成。制度因素对经济周期类型演变的作用机制,不但可以从理论上得到证明,还可以利用改进了的宏观经济模型来验证。根据以往数据和经济周期类型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新经济"可以推断,一种可以称为"新周期"的周期类型可能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中西"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发展历程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是政策周期性波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发展历程不同。由于存在认识过程、前提假设、理论平台的不同,我国“政治-经济周期”理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周期理论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5个经济周期,它们均属于增长性经济周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持续时间大大延长,经济增长受外生性冲击打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与全球经济波动的联动性也呈现加强态势。此外,我们从4个方面探讨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发现投资、消费、进出口、政府收支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均大于GDP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但其总体波动趋势一致。从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时期来看,不仅投资、消费、进出口、政府收支增长的波动会引起GDP增长的波动,后者的波动也会影响到前者的波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互动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