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筑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建筑的本质特征的分析,并对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及现当代建筑的深入分析,初步建立起建筑与文化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历史悠久,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法独特,不仅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美,而且蕴含更深遂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尤其是题材内容元素广泛。为此针对建筑装饰题材,分析研究其社会背景、历史特征、类型构成、内容含义,剖析其与建筑选址择向、建筑形式、空间功能、景观环境等关系,进一步解读建筑装饰题材中所隐含的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语义,揭示古代建筑审美价值观和生活哲学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4.
以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的作品为案例,探索大师们在建筑中对水的理解和运用。包括水对建筑理念的诠释、水对建筑意象的生成、水对造型灵感的激发、水对建筑环境的营造等,最后探讨了东西方建筑大师的水概念差异。  相似文献   

5.
建筑反映着社会的结构,亦即社会的物质现实和思想意识.因此,社会文化的变革和要求,必然反映到建筑上.经济、文化、艺术、思想、信仰、民族和时代的特征等,在建筑语言上都会得到相应的反映.本文从汉字与建筑的关系入手,对古代伦理文化对建筑空间组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建筑装饰的文化关联问题进行阐述,以期揭示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对古代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反映得出一个较为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以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的作品为案例,探索大师们在建筑中对水的理解和运用,包括水对建筑理念的诠释、水对建筑意象的生成、水对造型灵感的激发、水对建筑环境的营造等。最后探讨了东西方建筑大师的水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作为辽宋时期存世至今的宗教建筑,辽中京大明塔历经千年仍然矗立于中国北方,其建筑结构和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区域历史文化特点,是中国古代优秀的物质文化载体之一。与赤峰地区其他佛塔相比,辽中京大明塔整体建筑结构和艺术造像装饰均保存完好。深入了解辽中京大明塔的建筑艺术形象,可以进一步了解辽宋时期中国北方建筑结构的营建技术和艺术形象的处理方法。解构研究佛塔建筑时,应当逐步分析辽中京大明塔的建筑结构组成和使用的艺术形象,依据所得的相关数据探讨辽中京大明塔各部位呈现的古代建筑信息,以此深化该类型古代建筑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以后的修缮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三峡地区墓葬建筑中,砖(石)室墓是最重要的建筑形制。它虽在两汉时期开始流行,但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相当丰富,是古代厚葬风俗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对研究中国古代风俗史和建筑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面貌。本文从儒、道、易三个角度阐述了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体现,并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尊重"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进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曲和小说家,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主张建筑要表现建筑家个性,反对模仿抄袭,提倡创新。在“空间”“采光”“治墙”“叠石”等方面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人性化观点。李渔建筑人文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文意识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是对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意识的发扬光大,对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传统造物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物文化也源远流长。本文试结合当代工业设计中的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简约主义风尚、科学主义精神、自然主义倾向、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中国古代造物思想的发掘整理,为中国当代工业设计提供某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风水理论与行为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美学思想,并分别从人类需求心理的四大分支——生存、安全、交流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求其与风水理论之间的映射,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应关系,建筑师可以吸取风水理论精华,为建筑创作所用。  相似文献   

13.
论“走出疑古”与古史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疑古时代"的论点是李学勤先生在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试图寻求克服《古史辨》错疑所不应疑的不良倾向,重建中国古史新的理论体系的学术探索。"走出疑古"是试图在对《古史辨》理论进行科学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对晚清以来的疑古思潮进行合理的"扬弃",其真正学术意图在于超越"疑古"。"走出疑古"的论点体系也明显存在若干理论上的局限和逻辑上的疑难。李先生反复强调的将文献和考古结合起来研究古史的方法自王国维先生起已开始实践,以后王国维先生的弟子徐中舒先生及再传弟子唐嘉弘先生所积极倡导和自觉运用的将文献记载、考古学材料和民族学材料相结合的古史多重证法,进一步增强了古史研究的科学性,将中国的古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超越疑古",重建古史的学术尝试。李学勤先生所谓的"走出疑古"与古史重建工作,只不过是新的学术背景下,王国维、徐中舒、唐嘉弘三代学人理论探索和学术实践的继续。"走出疑古"后的中国古史研究,应继续重视理论的探索;继续重视古代史料的积累、审查与运用;加强科际整合,提高古史研究科学性;逐步深化夏代与传说时代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黄金分割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介绍黄金分割与斐波那契级数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黄金分割的文化意义.事实上,黄金分割一直被古希腊乃至于历代伟大的建筑家、艺术家和雕塑家们所推崇,还是人体科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中医理论中有一系列突出表现,甚至在万物生长有规律的自然界中被广泛地发现,这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其妙无穷.  相似文献   

15.
在“建构”逐渐为国内建筑界所热衷的背景下,中国实验性建筑师开始了有关建构的创作实践,为我国当前建筑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建构的基本内涵入手,通过对实验性建筑师近期一些论文和作品的解读,指出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对建筑语言与建构文化的探索,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当代建筑现状刍议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本源应以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以融贯全球文化发展与弘扬地域文化为已任 ,创造新世纪的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孙培良教授的学术活动 ,早年遍及中外文、史、哲众多领域 ,后期致力于史学 ,尤其是中外关系史 ,晚年专注于伊朗史。他治学严谨 ,坚持用唯物史观和考据方法 ,对中外古籍和传世碑铭的文字记载、近代的考古发掘及近人的学术成果 ,进行精心研究。在比较中西历史、弘扬中华文明方面 ,他所论证的中国画法西渐引起了伊朗绘画革命、孟子学说西传被马兹达克用作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是前人未曾提及或未能断定的 ,是对国际学术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5000多年的文化传承之所以得以完整地延续,与中国古代教育密不可分,作为中国古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从先秦"六艺"到孔子定"六经",再到"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最后演化为"四书五经",国家的官方课程几千年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本文仅就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中的指导思想、内容、进程安排、实施管理等方面做一简单的整理.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讲授的是古代语言文化知识,远离社会现实,内容枯燥无味;而在当今计算机热、外语热、经商热、公务员热的冲击之下,古代汉语教学更是步履蹒跚。面对如此境况,古代汉语教学必须整顿,教学质量方能提高。笔者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多年,为了让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登上新的台阶,不揣浅陋,胪陈几条如下,以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