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共龙江工作委员会(也称三肇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40年2月,在领导三肇地区群众抗日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北满省委曾指出:“肇县委曾在群众中起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和实际作用,特别在配合游击运动方面更是起着显著的作用。”龙江工委的成立1939年初,在松花江下游的北满抗联各主力部队相继转入松嫩地区。在新的形势下,中共北满省委提出了深入敌人腹地,广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深入农村,积极开展地方群众工作,将抗日游击运动与民众运动配合起来,争取局部形势高涨的新方针。决定派人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的年轻战士,战斗在珠江两岸,活跃在南海之滨,写下了不朽的历史诗篇。 (一)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和建立法西斯统治之后,中共广州市委机关连续几次遭到破坏,中共广东省委机关也多次受到严重摧残。因此,一九三五年广东地区“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只是通过分散在各地的地下党员和上海来的党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影响,成立党的外围组织来贯彻党的意图的。一九三六年夏,中共北方局派来的  相似文献   

3.
(一) 我国现代学生运动的历史篇章是“五四”运动揭开的。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首先高举起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卖国政府的旗帜,接着天津、济南、长沙、上海、武汉等地学生陆续举行示威游行和罢课,进而扩大到全国各阶层参加的群众爱国运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列主义,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这个空前伟大的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幕。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芦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了.中共掖县县委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华北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指示,积极发动群众,于1938年3月8日夜,在掖县城北玉皇顶举行了武装起义,一举攻克了掖城.12日,正式宣布成立“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和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建了掖县抗日根据地.成为山东建立最早的抗日民主政权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开辟甘肃的工作,在甘、宁、青、新四省的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兰州,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彭加伦、伍修权先后任处长。党还派谢觉哉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代表前来兰州。一九三七年十月,又成立了中共甘肃省工作委员会,领导甘肃人民进行斗争。从此,兰州的政治气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批进步的抗日民众团体,如“西北青年抗战团”、“留外学生抗战团”、“妇女慰劳分会”、“伊斯兰学会”等相继成立。还出版了一些党领导下的进步刊物,如《西北青年》、《民众通讯》、《妇女旬刊》、《青年旬刊》以及历史学家顾颉刚创办的通俗读物《老百姓》等,我党办的《新华日报》、《解放》也可以公开出售。其中丛德滋创办的。“民众通讯社”出版的《民众通讯》,时间较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中共与蒋介石集团的斗争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 ,体现在抗日统一战线内部。蒋介石集团兼有抗日与反共两面性 ,他们既把中共当作抗日同盟者 ,又把中共看成是真正的敌人。他们始终坚持反共 ,不断制造反共磨擦 ,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面对抗日统一战线内异常复杂的斗争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既反右又反“左”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在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斗争策略原则。由于中共高超的斗争策略 ,迫使蒋介石集团一直留在了抗日阵营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7.
桑兵 《学术研究》2023,(3):109-122
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中共的对日口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主导的趋向,就是从“反日”转向“抗日”。“抗日”与“反日”两种口号,均出现于1928年济南事变触发的反日风潮中。日本占领东北,由于国民党表示“抗日”,中共针锋相对,以“反日”为号召,并与反蒋联动。经过承认东北、华北及上海民众士兵的“抗日”,到逐渐对党外使用“抗日”的名义,进而打出“抗日”的旗帜,两种口号内外有别,长期混用,分际日见淡化。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共产国际统一战线策略的调整以及中共领导权的易位,中共中央针对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危局,顺应舆情民意,从坚决反日反蒋的国际阶级路线逐渐调整到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党派合作抗日的民族战争的轨道上来,使得全面抗战来临之际全体中国人集合在“抗日”的旗帜下,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相似文献   

8.
几乎在日本侵略满洲的一开始,原东北军各个部分就违抗不抵抗的命令,自作主张开始抵抗日本侵略军,并在其周围逐步形成各种抗日队伍,但初期的抵抗运动带有自发的性质。李立三的“左”倾路线严重影响了满州抗日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种种因素又干扰了中共满洲省委及时纠正“左”倾错误和正确分析新形势、制定新路线,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经历了许多曲折,中共满洲省委才逐渐纠正了“左”的错误,满洲的统一战线由狭隘的发展为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这一发展过程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能够准确地确立它的策略方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占领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中共满洲省委明确提出无论在工运、农运、兵运、学运和市民群众运动中,都把反日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东北青年运动通过发动青年学生开展反日爱国斗争,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谋取东北路权的阴谋,最终,促成"反帝大同盟"的成立.为"九·一八"事变后中共迅速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全民抗日,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国民党终于放弃了“剿共”政策,实现了与中共的抗日合作,但抗战时期国民党的联共抗日政策却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1936年12月,西安发生了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对蒋介石的兵谏─—“西安事变。”该事变在共产党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仅是中共的‘通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策略方针的转折点,而且也是中国国民党由‘剿共’内战到国共合作抗日政策重大转折的开端。”①还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张利杰 《人文杂志》2023,(11):130-140
1936年前后,晋绥两省成为中日交锋的前沿地带。中共把“经营山西”作为“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国民党则将两省视为南京中央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联手抗日的重要阵地。然而,国共两党并不了解对方的抗日谋略,中共为了“争取迅速对日作战”倾全军之力东征山西,国民党则因担心日本势力插手而欲从速阻拒东征的红军。国民党中央军大批开入山西后,中共为保存抗日力量主动撤回陕北,待陕甘后方稳固后再东向抗日;国民党则顺势将中央军留置晋绥周边,悄然转化为防日的国防力量。东征之役虽是一场内战,但其缘起、过程和结果都深受国共抗日筹谋的作用。它客观上改变了双方的抗日布局,影响了两党的关系走向以及全面抗战初期山西抗战格局,在抗战史中具有一定的枢纽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桂林在抗战时期中的特殊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处于特殊的地位。桂林能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城”,是由于周恩来总理实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1936年,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了一个假抗日、真反蒋的“六一”运动,即所谓“两广事变”。结果,蒋介石出兵广东,陈济棠首先垮台,蒋继而欲进攻广西。这时,救国会派出杨东莼来到南宁联系李、白,支持广西的“抗日”运动;李济深、蔡廷锴等,也先后抵达邕城,准备在南宁成立“抗日政府”。在面临军阀混战重演、民族危亡在夕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声明”,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研究中的几个有争议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变前 ,张、杨之对蒋 ,一直是软硬两手准备 ;事变前 ,中共中央不赞同扣蒋 ,张是扣蒋的主谋 ;发动后 ,张、周亲密合作 ,使蒋深信中共事前“毫无所闻” ,感激中共“救驾” ,这出好戏对蒋做出“联红抗日”的承诺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春 ,周对张与西安事变的批评 ,不过是政治宣传 ,这是当时尽快实现举国抗日这个大局的需要 ,也展示了周善于运用政治艺术为国家民族谋取最大利益的高超本领  相似文献   

14.
1941年以来在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总部领导下,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针对日军疯狂的进攻和屠杀政策,开展卓有成效的政治攻势和反“蚕食”、反“封锁”斗争,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充分显示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战争的伟力。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一二·九”运动四十七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战斗的节日,继承和发扬在我党领导下的学生革命运动的优良传统,笔者根据一些文献资料,并结合调查访问,写成此文,诚恳地期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一九三五年下半年又指使汉奸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蓄谋向华北发动新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绝对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并下令取缔一切抗日团体,取缔一切抗日言论。华北危在旦夕!国亡无日的景象笼罩着华北!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中共积极争取沦陷城市青年学生开展秘密抗战活动.华北根据地城工部门领导的地下党调查日伪组织特务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派遣地下工作者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秘密打入城市学校.运用社会关系发展骨干,利用各类公开合法团体发展组织.特别是,通过秘密读书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最终,动员了许多学生到根据地参加抗战或在沦陷城市秘密从事抗日活动.中共对沦陷城市青年学生的争取工作配合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共乃至中华民族在沦陷区坚持抗战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绥宁是东北北部为中心的密山、东宁、穆棱、勃利等地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统一建制前,中共在这一地区组织了相当规模的抗日武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研究这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区抗日运动的发展演变及特点,对于进一步探讨早期抗日运动全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在华北敌后战场持续发动政治攻势,并加大对小学学生与教员的思想洗脑与政治控制,妄图使其服从日伪领导,是为小学“伪化”活动。部分学童受到蒙骗,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马前卒。中共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系统、开展灵活教学,并加强对日伪小学学童与教员的政治争取,是为“反伪化”斗争。在中共的努力下,多数学童政治觉悟提高,广泛参与社会动员、社会教育、抗敌宣传工作,有的还投身抗日一线。“反伪化”取得重大成果,为中共日后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曾活跃着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爱国进步青年组成的队伍。这就是“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这支队伍从学生扩展到工人、农民,从城市走向农村,展开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抗日宣传和组织活动,为把抗日救亡的火种散播到广东全省,为发展我们党的力量和扩大影响,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在抗战的烽火中诞生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之后,珠江也立即怒吼起来了。广州地区各大中学校的革命师生,和各界人民一起积极响应和声援这次爱国学生运动。同时,北平等地的爱国青年成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对广州地区的学生运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19年从北京开始的“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各地,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在祖国的西南地区(本文着重述及四川、云南、贵州地区)也有强烈的反应。这一时期在西南地区的当权派——西南地方实力派或者说西南军阀,对五四爱国运动基本上采取了有条件的支持态度,这是很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它一方面说明了五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的程度,另方面又说明了五四运动的广泛性,以至席卷了西南地区的当权者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