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术界不倦探索勤于笔耕的蒋承勇先生,2005年又出版了他的新作《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人》)。这本凝聚了作者“持续了约十年之久”思考的专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人文学者开阔的视野、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富于历史纵深感的敏锐目光。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蒋承勇同志继 1996年推出反响不凡的《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一书以后 ,两年后又出版了更为厚重的《现代文化视野中的西方文学》 ,显示了这位在“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中年学者在外国文学领域里的跋涉实绩和磅礴气势。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这本专著的面世还昭示了作者及其同代人的治学方向。这种方向就是针对以往外国文学研究表层现象的描述较多而对深层结构框架的发掘极少的倾向 ,致力于探索对文学传统和文学现象的深度把握问题。正如书名所示 ,作者是把西方文学纳入到流动不息又亘古长存的文化大视野中去进行考察和研究 ,从而在正…  相似文献   

3.
吕周聚的新作《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1、8)是一部全面研究 1919年——— 194 9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的研究专著 ,本书集中论述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以及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艺术上的主要特征 ,并侧重从思想、文化变迁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中曾经强调:"文学类型史无疑是文学史研究中最有前途的领域."阿拉斯泰尔·福勒在展望类型理论的未来时也认为:"由于批评正开始从结构主义和分解主义的热病中康复,文学类型理论很可能会占据新的显著地位."(文学理论的未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所谓类型,就是蕴含于文学现象中的一套成规和法则,它构成了人们阅读、理解和阐释的基础.类型批评与研究作为一种文学研究范式,由于派生于人的思维结构对现实判断的需要,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研究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欧美各国,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这个世纪的欧美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法、英等国出现了现实主义(亦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随后波及中、北欧、俄国和美国等地,各种文学样式得到充分发展,尤其在长篇小说方面成就更为辉煌,出现了司汤达、巴尔扎克、左拉、福楼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一书,据我所见,在以下四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第一,著者对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给予特殊重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心研究。该书在绪论之后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明确指出,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化,一开始就与宗教神话有紧密联系,从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中说明它是如何为基督教的产生准备思想理论的土壤。恩格斯指出:“公元40年还以高龄活着的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斐洛,是基督教的真正父亲,而罗马的斯多葛派塞涅卡可以说是基督教的叔父。在斐洛名下流传到现在的许多著作,实际上是讽喻体的唯理…  相似文献   

7.
王立教授历时九年写成的专著《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作为李炳海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丛书”之一种,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文学主题学学科建设上,是一件值得一书,可喜可贺的事。作为国内主题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从中西比较和传统主题、母题史溯源的角度,共分为“绪言”和九个章节。首先,作者具体剖析了中外大量作品,比较了中西方文学对于复仇者动机意志、复仇目的、方式手段表现的相异之点,复仇与爱情婚姻的关系及其得到的褒贬评价。又从鬼灵神秘崇拜、侠文学精神、法律与执法…  相似文献   

8.
文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文学原理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话语形态。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际 ,突破学术建设的固有模式 ,推进文学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 ,成了一代学人的共同目标。董学文、张永刚两位先生合著的《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月出版 ) ,以其体例结构、话语方式、著述思想的新颖和对文学理论纯洁性的追求 ,成了世纪之交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 标志。关于体例结构。一部理论著述的意义首先应该体现在其独特的理论建树上 ,尤其对于教材来说 ,不仅要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而且要具有严谨的结构功能。因此 ,评…  相似文献   

9.
从50年代以来,对传统戏剧遗产的发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尤其在今天戏剧面临危机的特殊情境中,对传统戏剧及其理论的探讨,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少人物、流派和段代史的著述。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读来使人为之一振。作者姚文放专攻美学理论,已出版著述多种,此次涉猎中国传统戏剧美学,是他近年潜心钻研的新成果。作者匠心独运,在整理中国戏剧美学丰富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勾勒了中国戏剧美学的历史发展、内在文化意蕴和本体特征。该书不拘泥一家一派,而是着眼于传统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戏剧研究虽已有不少成果,但终有缺憾,尚缺乏“一种以审美理想为中心、联系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来把握问题的更深入的戏剧美学研究”。作者正是依据这样的见识和胆识,进入传统戏剧美学领域并作具有积极意义的开拓性探索,这一探索透露出鲜明的戏剧美学研究建设意向和“文化阐释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异景观--"李白文化现象"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其人其诗 ,特别是内容丰富、历时久远的李白故事传说 ,它们广泛持久的流播、衍绎和再塑 ,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李白文化现象”。李白其人其诗的超常奇异性、盛唐时代的精神氛围和传统的士文化社会心态 ,成为这一现象的生成机制 ;“三型李白论”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透析思路。求解这一文化现象 ,不仅对李白研究有拓展和深化的作用 ,而且对于认识整个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审美现代性是当代美学理论的前沿问题.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现代性问题的研究日益升温,现代性概念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外国文学殿堂,异彩纷呈、令人瞩目.对20世纪西方作家作品、思潮流派、风格技巧的研究,我们虽已经摆脱了"学步"阶段的蹒跚,但是,如何将研究的步伐迈得更为坚实,则成为当前每一个外国文学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国荣 《学术研究》2001,(3):116-119
相比于隋唐及其后的文学而言 ,汉魏六朝文学有其特殊性 ,其一 ,“文学”的概念由朦胧到清晰 ,但具体过程还需要论证 ;其二 ,汉魏六朝 80 0年间 ,各种学术思潮交杂其中 ,道教和佛教两大宗教也从诞生和传入到逐渐发展壮大 ,与文学的关系始终纠缠不清 ;其三 ,许多文体开始孕育并发展成熟 ,文体彼此之间往往有交互的关系 ,但由于资料的匮乏或残缺 ,若要对当时某种文体作深入的研究并不容易 ;其四 ,80 0年间战乱频仍 ,许多典籍遭到破坏 ,或毁于兵燹 ,或坏于人为 ,致使今天的研究常常遇到资料上的困难 ,地下实物也由于掘墓之风和魏晋六朝之薄葬而…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在“王官之学”从宫廷走向民间的过程中,《诗》、《书》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传播。熟悉先秦诸子著述的人不难发现,《诗》、《书》跟先秦的大思想家们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关联。《诗》、《书》文化是先秦大思想家们与生俱来的传统背景,他们从这种背景辐射...  相似文献   

16.
《拯救实践》的价值立场和论证方式继承了西方批判性的唯名论传统,而其理论预设却是中国式的,是中国前主客体思维方式和超主客体价值目标的当代延续。它有新颖而独特的问题意识,有自觉的方法论原则,从可以体验到的原初事实出发,按照严格的逻辑推导,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概念和原理,最后在范畴律中达到顶峰,因此,它有效地建立起一套异质性哲学的纯粹原理。当然,这套原理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文学的生成、发展及其特色 ,是与本民族的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存方式、生活状态、生命情调等密切相关的 ,而且文学和艺术又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生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卷本《蒙古族文学史》从对远古口传文学的探寻到对近现代文人书面创作的考察 ,都始终注意到了蒙古族文化生态环境的特征。其当代意义 ,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 ,为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季羡林先生在《〈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前言》中讲:“没有东方文学,所谓比较文学就是不完整的比较文学。”然而要将东方文学真正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民族语言千差万别的东方文学系统内,探索东方文学交流的内在规律性,挖掘东方文学文化的异质同构关系,不仅需要恢宏的学术气度、开阔的学术视野,还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科学的创造性的研究方法。从这个角度理解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院院长孟昭毅教授的专著《东方文学交流史》,我们便不难发现它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该书最值得珍视的一大特色是贯穿全书的平等的文…  相似文献   

19.
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一部由鹭江出版社出版的《澳门文学概观》(刘登翰主编、以下简称《概观》)问世了。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台港澳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也为人们进一步了解澳门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窗口。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澳门,与曾经历过百年殖民沧桑的...  相似文献   

20.
王立先生推出颇富创辟意味的《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199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后,继续在主题学研究方向上勤奋求索,作为这种努力成果的,便是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主题学》的问世。这部长达百万字的著作分为四册,即《意象的主题史研究》、《江湖侠踪与侠文学》、《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母题与心态史论丛》,它们各司其职而又密切联系,共同为“主题学”学科之建构效力尽责。书中将原始思维与艺术思维研究、文学与泛文学研究、雅文学与俗文学研究、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融合沟通,联袂而行,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