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以小额信贷机构第三方评级结果为切入点,分析第三方评级结果与小额信贷机构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构建基于小额信贷机构评级和小额信贷机构绩效关系计量模型的计量经济模型,系统论证影响小额信贷机构绩效的关键因素和变量。选择154家国内外小额信贷机构为实证分析对象,最终得出小额信贷机构的第三方评级结果与小额信贷机构的社会、财务绩效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激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目标决策的农户小额信贷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投放了大量的农户小额信贷,农户小额信贷对“三农”的影响到底如何?如何评价其综合绩效?文章通过分析并设置了农户小额信贷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农户小额信贷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并用此模型对湖北省XC县农村信用社投放的农户小额信贷进行了实例检验。  相似文献   

3.
非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利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的视角探析了我国非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利率的决定,并给出了非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高利率"的经济学解释.分析表明,利率的决定由"福利主义"向"制度主义"的过渡是小额信贷机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额信贷是中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消除贫困最有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对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在首先明确小额信贷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种类及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扶贫效率上的优越性,并提出了发展小额信贷扶贫机构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小额信贷机构以扶贫和服务低收入群体为社会目标,随着商业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小额信贷机构为了实现自身财务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使命偏移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小额信贷机构使命偏移的相关研究,认为单纯以平均贷款额度作为衡量指标不够完善,需要完善衡量指标;小额信贷商业化、机构规模扩张和贫困人群自我排除等则是小额信贷机构出现使命偏移的主要原因,在总结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完善机构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和加强社会绩效管理等能够有效治理使命偏移问题。结合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实背景,认为避免小额信贷“使命偏移”是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关键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未来深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普惠性金融体系下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中国中西部地区5省1市9个不同类型的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资料入手,将机构纳入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之下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了机构的经营绩效、基本情况、业务发展等内容.研究发现:小额信贷机构作为一种金融组织创新以及自身特点体现了金融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呈现出多种组织形式、多元投资主体、多样化市场格局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政策措施和制度设计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政策监管、法律保障、政府扶持、自身管理以及农户自身信用意识和市场观念的培育,也是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西北5省33县的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以及127家小额信贷机构2010-2013年财务数据,评价了贫困县的小额信贷运行绩效。既有研究缺乏对欠发达省份贫困县小额信贷机构运行绩效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以上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目标客户偏移,而贫困县农户(尤其是特困户)面临的金融排斥最为严重;贫困县小额信贷服务机构的盈利性受到影响,但是存在提升的空间,并且盈利能力也在增强;小额信贷服务机构的盈利性与扶贫目标之间不存在权衡关系,而仅与机构类型、省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开展金融创新,提高扶贫业务的目标瞄准率,是贫困地区小额信贷扶贫政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理论的政府网站绩效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核心,对政府网站进行评估是对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评估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政府网站绩效评价的特点出发,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统计方法建立了测评矩阵,构建了政府网站评价的多层次多目标评价模型.借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政府网站的综合水平进行了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小额信贷被引入中国,用于解决中国的贫困人口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小额信贷在中国具有可行性.但是,在中国的小额信贷机构中,却没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探索这个原因,找到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对推动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航空工业科研院所的特点,对航空工业科研院所评价实质、原则和其特殊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普遍把小额信贷定义为向低收入阶层提供的小额度、短期、持续的生产性金融服务。20世纪60-80年代是小额信贷萌芽阶段,其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两大类型。学界至今对小额信贷研究尚存在不均衡和缺乏绩效评价等不足。纵观全局,小额信贷将朝着范围广泛、形式多样、业务更精细和更加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小额信贷及其可持续性的定义,提出了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并据此分析出我国农村目前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最后就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起源于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研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以小额信贷机构为主体,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为依托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新模式。并对小额信贷中的资金来源、风险规避、利率选择、信用体系建立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至今,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可持续性仍然面临挑战.利率问题始终是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四川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的小额信贷为例,提出利率市场化是小额信贷机构实现盈亏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将层次分析和模糊理论结合,对美国保险集团AIG的三个子项目进行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外包管理实验案例表明,该模型对保险行业大规模软件外包工程项目的测评标准进行了有效的量化,该体系对于类似的服务管理项目的绩效评价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近20年,如今可见的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因此有必要做一番梳理和分析,以便在前人的成果上进一步探讨小额信贷以及农村金融问题。而这些成果的分类界限还是比较清晰的,主要有三类:宏观研究、具体问题分析和实践调查。这三类成果各有所长,总体而言无论理论框架、实情描述、原因分析还是政策建议都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且纵向排列这些成果,可以反映出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这无论对于研究的深入还是小额信贷的完善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小额信贷是政府主导下的金融机构直贷到户的扶贫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陕西小额信贷发展的历程和现行的主要扶贫模式,针对陕西小额信贷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贷款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和较大的风险性等问题.从加强市场化运作、建立双向培训制度和存款保障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作用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村小额信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四种发展模式,我国引进小额信贷模式之后大致有三种组织方式。山西省小额信贷的发展主要由各级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试点公司和邮政储蓄等机构进行,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风险与问题,防范风险及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山西省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发展的速度却很快。当前我国仍处于政治和经济的转轨期,小额信贷的发展自然也显现出或多或少的政府主导意味,中央政府赋予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一些政治功能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现如今,小额贷款机构已被看作繁荣农村经济的发动机和维持农村稳定的减压器。因此,国家立法十分注重对小额信贷机构的保护,对借款人权益的保护却经常被忽视,借款人权益保护规范缺失的状态有待改善。随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小额信贷借款人权益保护机制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借款人权益保护概况的分析,提出构建完善的农村小额信贷借款人权益保护体系的构想,旨在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尽可能地帮助小额信贷借款人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小额信贷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应。尽管如此,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外部环境的限制以及小额信贷自身存在的许多阻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保证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完善小额信贷经营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投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