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历久而常新的课题。在中国 ,实践证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 ,建立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将民族区域自治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本文着重研究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文章明确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在我国法制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规范性认识及其特征 ,并在全面检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成就及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了新世纪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2.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财政自治的基本内涵切入,论述了中国财政自治的基本类型,界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限及范围,并指出了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的基石。要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就要加强经济立法。建国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经济立法越来越重视,制定了大量的经济法律、法规和规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立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将会推动立法质量的提高.关于合法性的涵义,多数学者主张应该是英文“Legitimacy”的汉译,既指要求“合法律性”、更要求“合理性”、“正当性”.笔者主张应从英文“Legality”方面认识合法性,只要求符合实在法的规定,满足“合法律性”即可,不需要从自然法、正义法的角度提出要求.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合法性有其独特性,可以从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立法内容、立法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我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指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本文试图探讨民族自治地方机关制定自治法规的法律依据问题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指导思想是立法中的灵魂和核心因素,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基本内容,明确指导思想间的逻辑关联,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析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法权限是立法机关实施立法行为的基础.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立法法的有关条款及立法精神来看,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享有广泛的立法职权,可以制定实施性法规、自主性法规和变通性法规.同时,还可依法律授权而享有委任立法权.但是,有关授权立法的规定与民族自治机关的立法职权相冲突,亟需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而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与这一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急需从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立法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逐步使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立法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奋斗目标。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较为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使之比其他地区更加需要用法律手段对经济活动加以引导、调控和保障。因此 ,充分重视和正确行使经济自治权 ,做好立法调研和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 ,并对经济活动依法进行调整是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以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世纪交替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经济战略的大转移,这是面对东部资源匮乏,西部经济落后,为缩短东西差距,在21世纪初调控全国经济平衡的重大举措。国家开发大西部,必将给予西部地区许多政策上的倾斜,以及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量投入。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使得民族地区在大开发的环境中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立法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法主体完成立法任务、达成立法目标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及所 具备的条件和水平,其高低受制于立法队伍、立法机构、立法机制等诸多因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立法法的实施,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需求猛增,立法任务繁重与立法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针对当前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能力建设存 在的问题,建议将健全立法体制机制、加强立法队伍建设、完善专门立法机构、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指导作为立法能力建设 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和公布的新宪法,把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给各族人民带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光明前景,同时也为各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提供了依据。而各民族自治地方认真做好本地区的立法工作,制定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在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现状后 ,结合《宪法》及《立法法》 ,作者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拥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以及据当地民族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变通的立法权 ,它与自治区的地方法规有差别。另外 ,作者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作用、适用以及在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有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五个重要问题,即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涵义、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性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法律地位、自治法规制定主体的系属、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重点选择。在此基础上着重指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具体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一种治国活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原创立法与地方立法、一般立法与特殊立法的统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只能在本辖区内有效;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以自治法规的制定权,实行经济立法和文化立法并重,既是民族自治地方完善立法体制的需要,也是民族自治地方适应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16.
贵州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贵州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现状展开调研的基础上,对贵州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贵州苠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途径与构想,以促进贵州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制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民族自治地方,调整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就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因此,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般地方立法和自治立法的权力,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是其中一项权力,虽然在表面上影响了国家法制统一,但通过变通条件的设置等调控措施完全可以保证国家法律与民族自治地方变通立法的有效衔接,与国家法制统一并不存在制衡的关系。五大自治区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的实践,证明各自治区都是在坚守“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前提下,有所变通,有所坚持,保证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但仍存在立法质量不高、授权立法规定不统一、立法主体受到限制、立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立法研究较为落后等问题.从依法治国战略的角度考察,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法治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从国家整体社会环境、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具体的立法工作缺陷、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环境等影响角度分析问题之根源,以寻求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宪法意义上,对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处理,我国采取的是立法化的分权模式,在实在法体系中,《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也都有关于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分权的原则和具体范围的规定。但是,这些数量规模庞大的法律规范并没有真正建构起一个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的分权制度体系,而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在一些领域享有实质性界定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权力界限的法定权力.则进一步加剧了立法分权模式异化危机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修改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健全民族区域自治法律解释体制,完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权限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