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广大计划生育干部的共同努力,江西省新余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人口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据市计生委提供的数据,五十年代人口出生率高达63‰,六十年代人口出生率为43‰,七十年代人口出生率为33‰,八十年代1983年人口出生率为23.0‰,九十年代,1989年人口出生率为19.43‰,每10年平均以10‰的速度下降,八十年代下降速度增快,名列全省榜首。(二)在出生婴儿中,一孩率上升,多孩率下降。七十年代的1979年一孩率只占  相似文献   

2.
<正> 印度是亚洲第二人口大国,在1982年印度的人口总数就达71170万。土地面积为295.24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241人。印度出生率1955年是52‰,1975年是42.9‰,1975~1980年是37‰。印度政府现今所实行的生育政策是降低出生率,在1987——1983年间由30‰降到27‰。印度是世界上最早推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早在1951年——1956年“一五”计划期间,印度政府就指出“解决计划生育问题刻不容缓”。印度政府当前的生育政策是:1.对多生者予以惩罚。1976年《计划生育法》规定,对有两个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十分迅速,并且很快相对稳定下来。这对当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什么日本人口出生率能够迅速下降,并且长期保持着稳定下降的趋势?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及其总趋势战前日本是个人口出生率很高的国家。它当时每年人口的出生率一般都保持在30‰左右的高水平上。战后初期,由于日本当时曾出过一现个“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连续几年都超过33‰,比战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还高。例如1947年,日本人口出生率为34‰,已接近战前出生率最高点(1920年为36.3‰)的水平,甚至超过某些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4.
一、建国以来上海人口的发展 建国以来,上海人口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其一是,全市出生婴儿的高峰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都早于全国。据历年统计资料,本市自1950至1957年的八年中,全市平均出生率为42‰,平均自然增长率33.7‰,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1954年最高,出生率达52.7‰;自然增长率达到45.6‰,上海最早感受到了人口膨胀对城市的压力。1956年全国号召实行计划生育时,上海积极开始宣传;1963年成立了全市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工作开始取得成效。人口的出生率由五十年代的高峰转化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低谷,在不到二十年的时期内完成了人口再生产模式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近一两年来,许多关心我国人口问题的人士纷纷对控制人口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并进行了各种评估和预测。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和其它一些有关生育率方面的调查资料,使我们在众说纷纭之中找到了比较确切的答案。 一、人口的增长 1982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01590万人,出生率为21.09‰。时隔五年以后,即1987年底,全国总人口发展到108000万人,出生率为23.26‰。其间,1983—1986年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8.62‰、17.50‰、17.80‰。和20.77‰,1988年为20.78‰,人口出生率的发展恰好构成一个“U”形。我国人口的这种发展趋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忧虑。  相似文献   

6.
一 最近三十余年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上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不复存在,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为特征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形成。 人口转变包括死亡率由高变低和出生率由高变低两个方面。多数发达国家死亡率下降开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而出生率的下降则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基本形成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这就是说,多数发达国家的死亡率转变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出生率的转变也至少用了五、六十年的时间。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以上降到10‰以下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出生率从七十年代初的30‰  相似文献   

7.
烟台地区共辖16个县市,84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81万,占92.6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10人。 1949—1964年期间人口增长处于无计划状态,出生率年平均为32‰。1965—1970年虽然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但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出生率年平均为28.9‰。1971年以来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年平均为17.2‰;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2.39‰下降到1977年的6.31‰(见表一)。近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的回顾建国以来,龙川县人口数量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49-1972年的调整增长阶段和1973—1990年的向有计划控制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的23年间,人口年平均递增2.22%,出生率基本都在30‰以上,尤其1963年高达44.08‰;自然增长率一般也在30‰左右。第二阶段的18年间,人口年均递增1.68%,尤其是后八年,年均递增1.50%,比第一阶段下降0.72个百分点。这个阶段人口增长率下降,主要是人口出生率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宣武区共有五十三万人口。近几年人口出生面临急剧回升的趋势。一九七六年是该区出生人口最少的一年,全区共出生3,065人,人口出生率为6.38‰,自然增长率为0.06‰,基本上达到了生死相抵。但从一九七七年开始,人口出生出现了回升的趋势,到一九七九年,出生人口增加到5,269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自然增长率为4.44‰。由于一九七九年四月以来,大抓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工作,有部分夫妇取消了一九八○年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计划,但预测一九八○年出生人口将增加到7,060人,人口出生率为13.86‰,  相似文献   

10.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经过1947—1949年的人口激增时期,开始了由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人口转变。1947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高达34‰;1950年则下降为28‰;至1957年时进而下降到17‰;死亡率则从1950年的10.9‰的低水平进而降低到1957年的8‰。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日本人口便由高出生、高死亡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  相似文献   

11.
法国人口目前居世界第十五位,它是历史上出生率下降最早的国家。十八世纪时法国还是欧洲第一人口大国,但从十九世纪起出生率开始下降,1801年法国人口年出生率为32‰,1851年26‰,1901年更降至22‰。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法国人口增长进一步下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现在法国人口为5358万(1980年1月1日),已退居西欧第四位。  相似文献   

12.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鼓励人口生育国家。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375美元,估计人口数为2亿8千9百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0%,人口翻番时间为68年。粗出生率为20‰,粗死亡率为10‰,总和生育率为2.5。城市人口占66%。婴儿死亡率为25‰,产妇死亡率为10万分之48。平均预期寿命为69岁,平均每270人中有1名医生。有6%婴儿出生时不足重量。6—17岁人口实行免费义务教育,65%男人和58%女人受过中专以上教育,有21%大学生获得过学位。妇女识字率为98%,75%的妇女实行避孕。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初起在我国城乡推行的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迅速下降到1990年的不足21‰.计划生育取得的巨大成绩为举世所公认.与此同时,人们也普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目前虽已接近欧美一些国家的水平(这里且不论其完全不同的背景和原因),农村人口出生率却总在20%上下俳徊.据1989年统计我国县人口的出生率水平为22.28‰,较之1986年又增高了0.34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人口的出生率由1951年的49.97‰下降至1990年的16.55‰,降幅之大,引人注目,由于40年来台湾人口的国际迁移人数微乎其微,因而人口的出生率决定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出生率的大幅下降缓解了台湾岛上人口的沉重  相似文献   

15.
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茂名市1989年人口出生率为28.29‰,比1981年的26.11‰增长2.18个千分点,平均每年只增长0.273个千分点。在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人口出生率为什么未降反升呢?下面从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育龄妇女已婚率和育妇女龄生育率三个因素的变动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人口变动状况 近三十年来南斯拉夫人口变动的特点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50年出生率为30.3‰,1980年则降至16.9%。;同期,死亡率从13‰降至8.8‰,自然增长率则从17.3‰。降至8.1‰。各年变动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人口发展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一九三六年,人口出生率约为38‰,死亡率约为28‰,自然增长率只有10‰左右。从一八四○年到一九四九年的109年期间,中国人口由四亿一千多万增加到五亿四千多万,共增加一  相似文献   

18.
名词解释     
匈牙利人口(PopulaLion of Hungary)1,071万(1983年)。近三十年(1950—1983年)人口增长14.6%。增长速度逐渐下降,五十年代平平增长速度7‰,六十年代为4‰,七十年代为2‰——4‰,1980年——1983年为零。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1880年43‰,1930年为25.4‰,1955年21.4‰,1983年为13‰,出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妇女生育率下降。五十年代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类型。15以下人口1953年为25.2%,1982年为22.1%。15—90岁人口1953年为61%,1982年为60.4%。90岁以上人口1953年为  相似文献   

19.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显著成绩。我国人口出生率已由70年代的24.16‰降到了19.73‰,下降18.3‰.自然增长率已由70年代的17.10‰降到了13.21‰,下降22.8%.综合生育率已由70年代的4.01降到了2.42,下降39.8%。全国20年来少生了两亿多人。甘肃省人口出生率为22.85‰,在全国居第17位.自然增长率为  相似文献   

20.
“七·五”期间甘肃省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幅度不大,与“六·五”时期相比,“七·五”期间人口出生率比“六·五”期间五年的平均出生率的19.45‰上升了1.64‰,从总人口增长速度看,“六·五”期间人口年递增速度为0.95‰,“七·五”期间人口年递增速度为1.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