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在这一活动中产生和发挥功用,是美学实践的中介。文章以接受美学思想为依托,阐述了中国菜肴翻译应以受众为中心,力求重塑源语言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将菜肴从物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艺术的生命力,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菜肴命名艺术与饮食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菜肴命名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手法。菜肴名称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着中华民族对菜肴色、香、味、形、器整体美的追求,折射出汉民族丰富多样的烹调方式。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途径。文章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较流行书名英译本进行了分析,从直译、套译和意译法等翻译方式角度探讨了隐喻对四大名著及其书名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古诗英译中的背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古诗英译中的作者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地理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翻译史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翻译学术界的一条短线,对尚未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来说,中国典籍英译史更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相关研究工作亟待展开,一方面要借鉴已有的翻译史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参考相关学科:比较哲学、文化史、形象学、汉学史等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国别、分时段地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本,辩证地分析它们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所存在的局限性,试图发现翻译活动的规律和所遵从的原则,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镜互鉴。  相似文献   

8.
汉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汉诗英译是中国古典文学对外传播方面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但直到目前,不论是汉诗英译理论还是实践,都存在诸多分歧和问题,制约了汉诗这一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造成"外译作品、内销为主"现象频生。在简要分析诗歌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方法论层面提出了意境再现、典故异化、音步等度以及格律化的汉诗英译四原则,可望对汉诗英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汉语古诗英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分析了古诗中英文表达的差异,探讨了汉语古诗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提出了解决不可译性的思考,认为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0.
自17世纪古诗英译肇始,西方传教士、汉学家译作丰硕,翻译风格多样化,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出重要贡献.其中,国外独具特色的诗体派译本有海伦·沃德尔于1913年节选《诗经》英译的《中国抒情诗》.介绍诗人译者及其主要作品,探析译本的选材、诗体和内容特征,归纳出译本选材聚焦婚恋、忧国和宴饮,译注凸显女性主义思想,译诗诗体遵从目的语诗体规范,同时分析时代诗学对诗人个性化译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归纳了川菜的历史底蕴、独特风味、考究的工艺以及包容渗透的文化魅力,介绍了川菜在海外华人中的积极影响,提出了让川菜文化连接世界华人根脉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中国菜常用的刀工和主要的烹调方法的译法,菜肴的三类命名方式:写实命名法、虚实命名法、艺术命名法,及其文化内涵,并结合实例归纳提出了几种具体实用的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转译法,音译法及直译加注释类。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及其菜肴的命名,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异”,可以为中式菜肴的英译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梳理各种中式菜肴名称,探讨其英译策略,有助于中式菜肴名英译的规范和统一,也有助于语言和文化的对外传播。准确的菜肴译名可以帮助外国客人既能品尝到我国菜肴的独特风味,又能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从"火烧赤壁"与"开门红"谈中餐菜名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餐菜名的翻译对国内的中、高档酒店和海外的中餐店变得日益重要。菜谱中富含中国历史文化信息的菜名的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起着促进作用,但菜谱中这些菜名的翻译却五花八门,缺少比较统一的规范。本文以此为重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之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长期以来把中国“龙”译为英文“dragon”。但由于中国“龙”文化和西方的“dragon”文化差异很大,导致了中西文化交往中不必要的误解。文章首先探讨了中国“龙”文化和西方“dragon”文化之间的差异,其次分析了目前翻译界对中国“龙”及西方“dragon”的翻译状况,最后从翻译过程、翻译的本质和任务及翻译中外域文化的可容性规范等角度指出了目前翻译的缺陷,并提出了合理的翻译方法,旨在为中国龙“正名”和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翻译探索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译入译出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说中国人可以进行中译英,但事实表明对外译出并不成功。此外,什么人适合译出、译什么、以什么方式译出值得思考。因此,就目前情况看,中国应以译入为主,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输出国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菜肴命名有较大的差异。中式菜肴命名特点常以菜肴的发明者或盛放菜肴的容器,以及以蕴含吉祥、古诗、传说或趣事命名菜肴,也用数字、谐音、夸张、拟人等手法命名菜肴,而西式菜肴命名特点按配料、烹饪法或菜肴形状或地点命名。因此,中式菜肴一般以英译时应充分意识到这种差异,中式菜肴翻译强调求实避虚,力求简洁,注重交际功能,强调接受者需求,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达到功能对等。一般做法是采取配料、烹饪技巧或辅料直译法,或配料、烹饪技巧或辅料解释加意译法,音译法和“移花接木”法。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料中文化现象的翻译一直是个难点。文章试从认知角度来分析,把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按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分类,根据人的共有认知和特有认知特点,在门票、景区内介绍、明信片及其他纪念品这三个层次上逐步介绍景点文化,做好旅游景点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美食也逐渐走向世界。为推动我国美食文化名扬海内外,中式菜名的英译成为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概述关联理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关联理论对不同中式菜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结合例子加以探讨,以便人们进一步了解菜名翻译的要点,从而深化在目的语中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