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叙述在叙述学界一直遭受冷遇,主要原因是梦叙述的合法性问题遭到质疑。早期的叙述学家对其叙述性的否定使得梦叙述的研究一度陷入僵局。而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的诞生让梦叙述名正言顺回归了叙述学研究的大本营。本文在赵毅衡肯定梦作为虚构型叙述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系统探讨梦叙述中叙述者、受述者、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及叙述可靠性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梦叙述作为叙述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也尝试探讨了梦叙述自身的特殊性,针对过去被学界忽略的梦叙述的隐含作者与叙述可靠性问题,提出了笔者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表演叙述、舞台美术叙述、剧场叙述以及观众的叙述接受等方面分析了西方戏剧的舞台叙述的表现机制,探讨了西方戏剧的舞台叙述特性和舞台叙述模式,总结出一些戏剧叙事学中舞台叙述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春秋笔法"具有重要的叙事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叙事影响深远。它通过对"不可叙述事件"的巧妙叙述来传达春秋大义。"不可叙述事件"分为不必叙述的事件、不应叙述的事件和不愿叙述的事件。"春秋笔法"的具体叙事策略为:第一,不必叙述、不应叙述的事件构成事件选择上的隐含法则,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就在显性文本中制造了矛盾,而这矛盾之处就成为蕴含意旨之处;第二,对于不愿叙述的事件,采取的叙述方式是削去和曲笔两种,后者又分为故意省略信息进行不充分报道和故意歪曲信息进行误报两类。"春秋笔法"的本质可概括为叙述之外有叙述,也即"隐含的叙述"。明清小说评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泛使用"春秋笔法"的,具体内涵包括:隐含的叙述比外显的叙述更丰富;隐含的叙述否定外显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叙述学研究正面临第三次范式变革。发生在多领域的叙述转向对经典与后经典叙述学提出了挑战,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理论框架的提出无疑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面对叙述向多领域扩展,叙述的交流性得到凸显,事实上,叙述的交流性是叙述文本普遍的存在方式。交流叙述学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经验的社会化是人类完成自我与社会建构的基础,与意向、合作、经验共享、叙述自反性共同构成交流叙述学的认知基础,这些基础构筑了包括叙述在内的人类交流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说文本深刻的内涵主要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入发掘 ,精选品位高、审美信息量大的题材及对题材进行匠心的艺术处理。小说 ,从本质上说 ,是一种叙事艺术 ,叙述是小说存在的前提 ,是决定小说审美价值的必然因素。串连叙述与并联叙述、省略叙述与双层叙述、延宕叙述与双面叙述等是强化小说意蕴、深化小说文本审美内涵的理想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叙事学框架下挖掘小说主题"美国梦",探究作品本身的历史、叙述性及叙述手法,分析现当代美国作家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人尼克,认为他是一个多重性的第一叙述人——不仅仅是一个"个性化的、自叙述的"叙述人,还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戏中/同叙述人的"叙述人,还是一个"戏外/异叙述的"叙述人。由此可见,作家菲茨杰拉德是一个具有超强的叙事话语能力的小说家,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则是一部具有经典叙事特质的叙事文本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的叙述空间与绘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小说叙述空间有多种类型,既有固定叙述空间,也有移动叙述空间;既有相对固定叙述空间,也有绝对固定叙述空间;既有二元对立的移动叙述空间,也有二元互动型移动叙述空间与圆形移动叙述空间。鲁迅小说叙述空间的形态虽然丰富多彩,但从艺术作用和功能来看,都是为了将叙事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一点与绘画的艺术空间设置,特别是画框的作用与功能颇为相似。鲁迅小说叙述空间设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焦点式,一种是散点式。这两种叙述空间设置的方式,分别对应着绘画常用的焦点透视法与散点透视法。鲁迅小说这两种叙述空间设置方式的运用,使鲁迅小说具有了绘画般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限制和纯客现叙述三种。本文运用 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叙述视角理论对鲁迅小说《孔乙己》进行分析,并指出文本在这种叙述视角下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空灵、淡远 ,留有大量“空白”。这些“空白”主要存在于叙述语式和叙述结构这两个叙述层面上 ,表现为推理的不完全叙述、序列的不完全叙述、情节的不完全叙述、故事的不完全叙述和结构的不完全叙述。“空白”的创造过程也就是语境的创设过程 ,语境对“空白”起着阐释和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小说创作蔚为壮观,其叙述范式发生了引人注目的重大转型:如从诗化的历史叙述转型为历史的诗化叙述,从故事化叙述转型为生活化叙述,从传统的民族史叙述转型为家族史、个人史的叙述等等,但历史的主体是人,对人的关怀应成为历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形态和最后的归宿所在.  相似文献   

11.
西方戏剧的舞台叙述的表现机制包括导演叙述、表演叙述、舞台美术叙述、剧场叙述及观众的叙述接受.其舞台叙述特性表现出观众与戏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生平时写作的批阅中和在高中生各种考试的写作评卷中,我发现了他们写作叙述能力不强的弊病,主要表现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普通文章文体的写作中,对叙述的处理不恰当,叙述表达方式的能力普遍不强,即叙述不清、重点不突出。分析其原因,教材缺乏叙述知识的编写,叙述基础不牢,缺乏叙述的训练,语文老师指导不够。因此,要加强学生在各种文体中叙述写作的指导,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提升语文老师叙述的表达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消费话语处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文本构成的重要位置。作品消费叙事的“故事”功能在于发动、引导农村土改运动,这一政治功能经由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得以体现。叙述距离方面,“讲述”主要集中于人物消费条件、处境和消费能力、水平的叙述,“展示”主要是以争夺、守护、占取和享拥消费资料(及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为叙述对象的叙述。叙述投影方面,消费事件被分别置于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观照、把握之下。叙述语态方面,消费话语的叙述者主要有作为隐含作者的故事外叙述者,作为故事旁观者的叙述者,直接出面的故事内叙述者(故事人物),隐含故事内叙述者。作品调动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对关联于土改运动的消费现象进行艺术表现,也在较大程度上暗合了文学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的叙述特征作了总体上的宏观探讨,提出莎剧在叙述上具有写意化较强的假定性和剧场性。这种叙述特征表现为设置隐含作者造成离间效果,通过意象叙述和非代表性台词叙述(包括独白、旁白和开场白叙述等)来实现。莎剧的写意化叙述特征具有超前的现代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社会心理学的主导性叙述实验社会心理学,叙述社会心理学属于一种另类叙述。该文以社会心理学危机话语为契机,以对"脱危"的界定和回应为起点,剖析了叙述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心理学危机和"脱危"的考量,论述了叙述社会心理学的特异性视域;从社会认知、自我认同和心理健康三个主题,具体演示了叙述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特异性;最后,对叙述社会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做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艺术研究已有很多,但鲜有触及该作品的叙述结构关系.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叙述结构关系的分析,包括顺序、间隔、反差和比例,试图从叙述学的形式要素方面来对小说的叙述艺术进行研究,指出菲茨杰拉德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7.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小说就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叙事。小说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创作目的,把生活素材中诸多的人物、事件、场景,经过选择、增删、润色,按照一定的关系和时空顺序加以重新排列组合,投放在一条直线上叙述出来,组织成娓娓动听的故事。这里涉及的问题很多,叙述角的选择、叙述时间的安排、叙述语言的锤炼、叙述语调、节奏的掌握和叙述结构的确定等等。然而叙述结构是叙述方式的核心。叙述从动态、从叙述过程看是叙述方式,从静态、从叙述结果看就是叙述结构。本文拟就小说的叙述结构陈述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叙述的所指--故事和情节,常被指称为叙述的核心,人们研究的重心也在此.而为了推动叙述,为了完善故事与情节,叙述的策略成为有技术才能的作家必选对象.周立波在建国后的作品中,将女性、景物、山茶花意象等作为文学叙事的必要概念,从话语和叙述的层面对叙述策略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原野》主要采用的是表现主义的叙述方式,属于反戏剧式的意象性叙述。而观念叙述、梦幻叙述以及意象叙述便是这一叙述方式的主要叙述手段。《原野》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对这些叙述手段的现实主义过滤和民族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从文本叙述行动层的组合、叙述因子的构成和叙述的基本图式出发 ,分析《红与黑》的文本构成。笔者认为 :《红与黑》的文本由一个主要行动层和两个次要行动层组成 ;文本故事世界中的自由叙述因子不仅支撑着非自由叙述因子 ,而且充分体现了叙述者的个性特征 ;文本故事世界的叙述图式则展示了以张驰来调节的叙述节奏 ,从中蕴含着作品的悲剧性美学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